欲治“高考移民”先堵学籍漏洞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治理“高考移民”,是维护考试公平的重要举措,除了要把好高考报名资格审核关,加强高中学籍管理也是重要手段。

    ■汪明

    户口已经迁入内蒙古自治区,却不能在当地报名参加2015年高考——近日,数百名考生家长因此频繁到有关部门反映问题,要求允许孩子高考。而内蒙古有关部门查实,这其中绝大多数考生是在内蒙古“空挂学籍”,属于需治理的“高考移民”对象。(12月21日新华网)

    “高考移民”问题由来已久,其根本原因是目前高考录取中,各省份存在的高考录取分数差和不同的录取率。“高考移民”的手段、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比如新闻中提到的,把学生户口迁入到内蒙古某旗县,然后到其他旗县办理假学籍或“空挂学籍”,每逢学业水平考试等重要节点就回来考试,其余时间均在原籍就读,这是目前“高考移民”的主要操作手法。为了维护考试公平,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对“高考移民”的治理力度,但类似现象仍屡禁不止,需要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实施办法》规定:户籍从区外迁入我区的人员,截至2015年4月1日,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方可在其户籍地报考,并可参与本、专科院校录取:(1)本人具有我区高中阶段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籍且连续就读满2年;(2)本人取得我区户籍满2年;(3)家长在我区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职业且纳税(或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均满2年。很显然,从外省市迁入内蒙古的学生,要想在当地参加高考,必须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为此,一些家长在“学籍”上钻起了政策“空子”,而一些高中学校也违反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为家长大开绿灯。据报道,呼和浩特市教育局日前对当地两所民办中学突击检查发现,持自治区外身份证号的690名学生中,有590人不在本校实际就读,其中大多“空挂学籍”。应当承认,“虚假学籍”目前在各地并不鲜见,一人多籍、人籍分离、有人无籍等问题仍然存在,而类似的学籍管理漏洞,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考移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治理“高考移民”,还要进一步加强高中学籍管理。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高中学籍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一人一籍,籍随人走”是学籍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学籍是指某个儿童少年作为某所学校学生的身份,也是学生在该校学习的资格。学生和学校构成了学籍的两个基本要素,正常情况下,每个学生都应拥有一个学籍,对应着某所学校。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地方对学籍的取得、变动、丧失、恢复、完结等方面的规定和管理不够严谨,出现了一人多籍、人籍分离、有人无籍等问题。为确保中小学生学籍的唯一性,《办法》规定,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后,学校就要为其建立学籍,通过电子学籍系统申请学籍号。学籍号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唯一性,终身不变。学校不得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生学籍,不得重复建立学籍。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应利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查重。可以说,建立严格的学籍管理制度,防范家长和高中学校在学籍上弄虚作假,也是当前治理“高考移民”的一个重要手段。

    此外,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因不符合报名条件被取消高考报名资格的学生,如果愿意回原籍参加高考的,当地教育招生考试部门应当协调相关省区市解决报名问题,为他们回原籍参加高考提供帮助。(作者系教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