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承载着国家对教育未来的希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今年9月,又一批来自重庆市区县的50名优秀小学英语老师作为“国培”学员,参加了由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参与组织的为期120天的培训学习。这批学员已是自2012年项目单位所承办的第三个英语教学名师班了。学员们通过“两地四段”的研修,“痛并快乐着”地成长着。从观念到行为都发生了深刻而又积极的变化。其中,前两个班中已有多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或教学名师,现在正在进行的第三个班也有十多个教师在积极备战参加市里学科比赛。

    在培训中,项目单位积极践行“以关键问题为基础”、“以反思研究为支撑”和“以幸福人生为追求”的培训策略,推进教师培训科学化、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扎实的培训工作,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激发思维,引发思考。让每一位学员不断提升自己,成长为一名有思想会思考有底蕴的老师。

    “国培”到底是什么?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朱括老师很诗意地引用了《什么是教育》的作者雅斯贝尔斯的话:“国培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课程设计:规定动作落实好,自选动作有创新

    根据国家教育部门下发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专业标准”和“国培计划”的精神,通过对重庆市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培训需求的调研,结合多年培训的经验,项目团队形成了以“标准”为指导,学科为基础,学员为主体,问题为中心,课例为载体,实践为取向,物化促成长的课程设计理念。精心设计了研修主题:在深刻理解“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在学科的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力和教育教学研究力。并确立了基于幸福教育的修炼课程、基于专业发展的提升课程和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融合的运用课程。

    “当前教育的发展,要求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应该具有三个维度的专业能力:基本语言应用能力,进行英语教学的能力和审慎反思、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围绕能力提升,项目团队从学员实际需求出发,从问题出发,创新构建了多元立体的五大课程教学体系:1.讲座研修课程。邀请专家、教研员和一线教师进行讲座,了解方向、树立观念、学习理论、反思行动;2.体验研修课程。学员在讲座研修课堂、基地校活动和自己的教学场所的各种体验,包括提问答疑、反思体会、教育叙事、教学日志、课题研究、教学设计和论文撰写,还有自传体课程等;3.观察研修课程。学员下校观课、回校观课和网上观课,通过经典课例和日常常规课例进行研修学习,还有观看教研活动、观看课题研究等;4.行动研修课程。学员积极行动,按照每日反思点评、合作课题推进、论文发表、微课展示、教学设计完善、网络课程完成、个人成长集形成等形式进行研修;5.学员分享研修。通过学员们自己互动完成的研究课程,内容有网络团队建设、QQ聊天、沙龙课程、微博共享、微信互传、PPT讲座开展、班训形成、班歌提炼、团队文化、微论展示、专业听评课课程、结业考核等项目进行研修。

    “新课程改革日益推进,如何看待课程改革?”“你与名师到底有多远?”“名师的引领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国培,你收获了什么?”……不定期微讲座、微研究、微讨论、微互动以及各种有趣的沙龙课程、自传体课程和论道课程,让学员和教师间思维顿开,交流活跃,大家畅所欲言。“这种课程教学形式,就像是头脑风暴,让我们觉得更容易表达交流,也更容易接受新知。

    “教师们凭借着网络这个平台,交流着教学的心得体会,讨论着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惑,思考着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巴南区李家沱小学郭渝老师说,“知识也有保质期,今后要向课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多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加强和教师间的合作,国培,树立了我终身学习的观念。”

    最具特色的“同课异构”让学员真正见识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冯闵娇老师说,“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地方、不同的老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我们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学校还针对每批学员的特点,开设了“拓展课程”,每期学员要到有关训练中心,集中接受两天的体能训练。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学习既提高专业知识,也强身健体,凝练了团队合作精神,大家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学员喜欢这样的健康培训。

    课程教学:“三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

    在课程实施中,项目单位坚持教师主体地位、教师积极主动发展的思路,让教师成为专业发展的主题和中心。围绕提升学员“教学三力”,即课堂教学力、教学反思力、教育教学研究力三个方面,项目单位“接地气”地加大了研修中的实践性课程比例。

    学员们走进北京市海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海淀实验小学、人大附中朝阳、南坪实验小学、珊瑚小学、天台岗小学、弹子石小学、江南小学、新村同创国际学校、中山路小学、人民路小学等学校进行实践观摩,学员们走进真实课堂,并在观课的基础上,参与“同课异构”,并与北京和重庆的骨干教师一起互动,相互提高。

    为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项目单位要求学员每天要写一篇教学反思、体会或感悟,提升学员的研究力与反思力。还通过专题研讨,增设了《教学科研基本方法与课题指导》、《教师行动研究》、《开题报告与研究论文的撰写》、《教学科研性质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等专题讲座,让学员们了解与小学英语教学相关的英语语言研究和英语教育研究的新发展,加大学员在课题研究、论文写作、案例分析等方面科研能力的实践提升。项目组还模拟课题研究,完成从研究方案、开题报告、模拟开题、中间检查和最后结题的课题研究的完整流程。   

    “通过学习与思考,我解决了以前课堂中机械训练多、意义训练少的问题,平时我们还是缺乏对学生、对自身、对课堂、对教材等资源的思考,教学流于固定的模式,没有真正思考学生的需求,认为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这种思想观念真是应该更新了。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老师只有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进行授课,才能让学生爱上你,爱上你的学科。”重庆大渡口区实验小学张帆老师深有感悟地说。

    据了解,在每次研修结束后,学员们都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教师教育培训科研网上参加为期一年的远程培训。该网站整合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一流的师资团队、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优质的学术科研资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和教师培训资源。其目的就为了让老师们充分发挥网上学习自由灵活、交互性强的优势,为持久的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优质的学习研修社区。

    南坪实验小学陈娟表示,现在需要学习、思考的太多,这已经成了自己迫切的发展需求,“我已经从一个被学校要求学习、发展,过渡到主动思考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成果促成长,“国培”辐射效益凸显

    依托两地优势资源,项目单位搭建平台让内化成果变为物化成果,提升学员的专业自信和学术自信。

    学员们纷纷在《基础教育课程》、《基础英语教育》、《英语学习(教师版)》、《21世纪英文报》、《师资建设》、《今日教育》和另外一些报纸和杂志发表论文,反思心得,专业提升收获心得感悟,还有专著出版。项目团队还在北外建立了学员成果发表网络平台,让每一位学员至少一项物化成果,支撑学员发展变化,实现学员的专业发展。2012年出版了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岸、北外英语名师培养模式探索》专著,出版了以《国培名师:反思研修成长》分上下两册的成果集。

    目前,预计明年3月出版的《2014国培小学英语名师成果系列丛书》共四本正在出版单位有序编排中。在读了学员们自传式的教师专业成长故事后,西南大学出版社的同志很有感慨地说,一篇篇动人的教育故事,有成长过程的茫然,也有经历变化的阵痛,更有成长中的喜悦,让我们知道了教师是怎么成长起来的,正应了那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据了解,目前,在2014国培理论研修阶段,学员们基本上都完成了课题开题到论证的研究方案5个、论文50多篇、微课题50多个,微讲座50个,微视频50个,教学设计100多个、反思500多篇、心得体会近1000篇、日志达2000篇、更多的学员间和学员与教师间的互动频繁,QQ群里更是繁忙。这些都较好地完成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内化过程,每位学员在学习期间至少完成4万字以上的个人成长集,有的甚至十一二万字,学员在内化中感到自己真实的成长与发展,文字间表达着“愿将心血化春雨,精心浇灌万朵花。”

    项目团队还给每个学员选订了两本专业杂志,一本由学院选取,另一本由学员自选,学习之余,开阔学员的眼界,有更多学习的平台。同时,项目团队还建立了学员与原学校校长每周定期汇报制,并向学员所在教育行政部门发送简报,让送培单位能了解学员培训学习的动态,看到自己学员的点滴变化,也增加了他们对国培实施效果的信心。来自江津、南川、綦江、渝北……等区县的校长纷纷表示,明年的国培不要只给一个指标了,要2—3个,我们还要选派好的教师参加培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