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创优势 以创新求发展打造示范中职强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1-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创新“周月季年”多层次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数控加工技术岗位(群)的具体分析,按照企业生产工作流程,构建数控专业“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一是每学期开展为期一周的请企业经理讲职业规划、请专业人员讲管理、请能工巧匠讲技术、请学校毕业生讲体会“四讲活动周”,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加强校企文化融合;二是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开展技能实训、教学见习、企业实践等多层次工学融合教学,每学期精心设计教学实训项目,开展为期一月的专业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操作能力竞赛和学生作业作品展评活动,通过“以赛促训、以评促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三是第四学期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企业优势,根据企业工作任务开发教学实训项目,开展不少于一个季度的工学交替实训教学,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四是第三学年学生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合作管理,加强学生岗位训练、参与企业考核、开展技能评比和优秀实习员工评比等,提升学生适应生产岗位的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构建“三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第一阶段以公共基础课学习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学习为主体,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环境,完成以电子技能训练、电工技能训练、电子产品装配训练等为核心的专业技能教学;第二阶段通过引企入校,校企联建校内生产实训基地,进行校企深度合作,使学生能够在校内“一基地三中心”参与电子产品维修实训、家用电器维修实训等,将专业课教学和职业技能定级、企业维修实践相结合,以学生考取电子产品装配工、维修电工、家用电器维修工等职业资格证书训练和工学交替维修实训为重点,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第三阶段是学生赴电子生产企业、品牌电器销售和维修企业进行一年顶岗实习,促进职业岗位能力和就业能力的训练。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建立“以企业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联合,引企入校,建立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将企业工作项目、经营模式引入学校,为学生创设产教一体化教学环境,邀请合作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研发和师资培训等,校企双方共同研究,按企业岗位需求和工作任务,设计企业项目案例,构建以“职业素质贯穿,岗位技能引导”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确定了以“职业素质贯穿”为核心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和模式,以“岗位技能引导”为重点的专业课程和岗位实训课程体系,形成了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岗位实训课程为主体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创新“三延伸一整合”教学模式

    大力提升办学质量

    近两年,学校坚持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扎扎实实开展专业教学改革,通过系统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教学特色和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延伸一整合”教学模式。

    “三延伸”指的是“公共基础课向第二课堂延伸和校企文化融合延伸”、“专业理论课向企业实践性教学延伸”、“专业技能课向工学结合、技能展赛、顶岗实习岗位技能延伸”,“一整合”指的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教学改革实践”。经实践验证,“三延伸一整合”是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有效教学模式。

    “三延伸一整合”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吸引力不断提升,学校连续13年获兰州市教学质量优秀奖,连续三年在甘肃省、兰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中总成绩名列前茅,2014年甘肃省技能竞赛学校团体总分全省首位。并且以“三延伸一整合”为主要内容的甘肃省“十一五”课题《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研究》获市级课题成果一等奖、省级二等奖。《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获全国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

    创新“四期教育”德育工作模式

    呈现强大育人张力

    走进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的校园,给人的感觉干净、雅致、充满活力。彬彬有礼的学生,从容和悦的微笑,师生们享受着教育。这种人文精神,是具有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校风,独到的德育特色。两年来,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示范校创建为平台,以活动为载体,创新“四期教育”德育工作模式,培养技能型高素质人才。

    “四期教育”德育工作模式,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品德、身心的发展规律,将学生从进校到离校分为始业期(第一学期)、修业期(第二、三、四学期)、歇业期(双休日及节假日)、顶岗实习期(第五、六学期)4个阶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素质教育的德育工作模式。并在“始业期”增加“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两进”,“教师走出课堂到企业实践,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实习”的“两出”和“经理老总讲规划、专业人员讲管理、能工巧匠讲技术、毕业学生讲体会”的“四讲”活动。将企业文化“请进来”,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提高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的能力以及就业创业能力。

    “修业期”增加“一舞、三鼓、四节、五队”特色文化活动。“一舞”是利用学校学前专业的师资优势和我省丰富的壁画艺术,挖掘敦煌壁画中的羯鼓形象,邀请艺术界文化名人创编具有甘肃地方特色的舞蹈“敦煌羯鼓舞”,使之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一张名片。“三鼓”是组建武威宫鼓队、武山旋鼓队和兰州太平鼓队,邀请当地老艺人做指导、艺术家对传统形式进行创新,通过编排、训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传承、宣传具有西北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使学校成为甘肃省乃至西北的国家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四节”是每年开展一次以才艺大赛、文艺汇演等为主的校园“艺术节”活动;以运动会、阳光体育等为主的“健康体育节”活动;以经典诵读比赛、特色班成果展示等为主的“主题文化节”活动;以“科科有训练、周周有展赛”为依托,以学校专业技能竞赛、学生作业作品展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承办并参加兰州市、甘肃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等为主的“技能竞赛节”活动。“五队”是以校合唱队、舞蹈队、礼仪模特队、管乐队、教师园丁艺术队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训练展演活动。

    “歇业期”增加学生到社区参加岗位体验、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参观考察企业等活动,利用技能参与社区便民服务,到学校综合实践基地见习,了解企业岗位要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职业素养。

    “顶岗实习期”增加与企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学生素质教育内容和活动,补充企业和实习管理人员指导、教育学生的要求,使德育目标更加贴近企业文化、德育内容更加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另外在形成全校21个专业都有社团的基础上,打造兰州市青少年书画协会,旦易诗画社、陇原秦腔社,中华武术社团、绿色环保社团、旭日志愿者服务社团、阳光文学社、光影摄影社团、学生心理自助社团、吉利汽车社团的“一会”、“两社”、“七团”为主的41个精品社团,这些涉及各门类的艺术形式使校园充满文化韵味,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风光,学生在社团里接受美的熏陶,享受美的教育,并形成品牌。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之魂,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并非简单的表面合作,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驱动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一种有效机制。学校只有与企业进行深度沟通和合作,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示范校建设两年来,学校结合示范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改革的需要,大胆创新校企合作机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

    学校充分利用兰州理工职业教育集团内30多家企业成员单位的优势,立足于资源共享、互利互赢、共同发展。在集团内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且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合作企业的用人标准,建立“学校和企业、教室和车间、理论和实践、作品和产品、招生和招工”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精心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成立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为校企合作及时提供应有地咨询、指导和服务。学校和兰州吉利汽车等多家企业分别设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及时开展合作项目的洽谈、协商和日常事务的协调工作。还与兰州重型电机修造厂等8家企业建立了长效工学交替协作机制,各专业学生在以上企业定期开展教学实训和工学交替活动。学校与甘肃省汽车商会等14家集团成员单位合作开设企业冠名班18个,与天津三星LED、人本集团等8家企业建立订单培养关系,为学校对口培养和学生对口就业铺平了道路。学校通过引企入校,和校企联建校内实训基地。在引进兰州新通力汽车维修中心的同时,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开办了兰州理工驾驶培训中心,为汽修专业的学生提供汽车维修、汽车驾驶实训和考证服务。与兰州大森林家电维修公司在校内建成“家电售后服务中心”、“家电维修中心”、“家电维修培训中心”,与兰州黑马公司和兰州广印联盟在校内建成“设计中心”和“设计加工中心”。积极开展“两进两出四讲”活动,加快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在省内外50多个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教学见习、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和就业服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实施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和聘请企业专家来学校任教的“双百互动”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圆满完成了兰州市教育部门“千进八百”活动中学校承担的任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