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校长与新生谈学习人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1-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要持有开放的心态。作为社会上的个体,力量非常渺小,个人的愿望要成为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愿望,个人的兴趣和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发展相一致。

    ■马超

    岁月匆匆,转眼间南开大学2014级新生入学已经3个月了。尽管他们在新的环境中努力探索、不断适应新的大学学习生活,但很多人仍然存在一些困惑和迷茫,比如“为什么要学好公共课”、“如何处理好专业课和基础课的关系”、“参加社团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等。针对这些问题,在近日召开的座谈会上,龚克校长与新生代表零距离接触,现场为新生答疑解惑。

    如何学好公共课

    针对新生觉得公共课过多影响专业课学习的问题,龚克校长说,大一学生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学好专业”,而是“打好基础”,从宽泛的基础出发,涉及少量专业课,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比如数学这门公共课程,是训练严谨逻辑思维的科学,是研究变量与变量之间的联系,联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全面因素对变量的影响。把这样的“数学思维”运用在处理社会问题时,就要全面而有重点地把握条件变化的影响,如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富强民主不能以扩大贫富差距为代价等,从而进行优化考量。再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为例,其中包含了“为人”、“处世”的原则,新生要充分重视这门基础课程,并从中悟出与高中学习的不同之处。“温故而知新”是一种强大的本领,对于知识要像欣赏字画一样“常看常新”,不断“与时俱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很多学科对定量分析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而在人文素养整体提升的社会环境之下,这种分析方法对文科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人文基础的夯实显得更为重要。

    不要过多强调专业

    龚克校长说,不应过多强调所学专业之“专”,而应更多发现与其他专业的“相通”之处,做到触类旁通。有些专业在就业方面存在困难,固然有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的原因,但除了个别行业外,对于大部分专业来讲,其市场需求一直存在,因此在就业方面出现问题不是专业不好,而是这个专业里学得不够好。对于大一学生来说,一方面应当借助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帮助,另一方面要明白,现在学习的专业乃至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更多是“被选择”的结果,所以有的时候不必把一切规划得很清楚,把大方向定好,从小事做起,一门功课一个知识点地学习积累,在将来“被选择”的时候,以前所付出的种种努力都会体现出来。

    自我发展如何定位

    自我发展如何定位,龚克认为要公能兼济、全面发展,尽管学校目前评价体系仍然是以学业评价为主,但应当意识到这样的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很多没有被测评的素质和能力也许正是学生本身所欠缺之处。学校“公能”素质测评体系还在不断探索完善之中,“评”并不是目的,而是希望通过多方评价帮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自己,在今后学习生活中扬长补短。大学新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社团、协会或其他组织举办的活动。当然以不能影响专业课学习为前提,最好在同一个时间段只参加一个社团,合理安排好用于学习、交往、发展特长、弥补不足等方面的时间。

    龚克校长坦承,目前学校在教学资源、学习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大班教学对于一些课程限选人数是不可避免的,但“大班教学、小班讨论”的模式值得提倡,学生也应当敢于尝试和老师预约有准备的讨论会,同时鼓励在宿舍中形成学术讨论的氛围,把“室友”变成“学友”。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要持有开放的心态。作为社会上的个体,力量非常渺小,个人的愿望要成为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愿望,个人的兴趣和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发展相一致,否则就是无奈的兴趣。新生应当把自己当下“该做的事”变成“想做的事”。兴趣是最大的动力,但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真实的过程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要善于建立自我激励机制,从所从事的事情中找到动力。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党委宣传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