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正岸阔春潮涌 扬帆职教数风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1-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广袤的苏北平原上,古老的射阳河畔,镶嵌着一颗翠绿的明珠,她就是有着“红色圣地、水绿宝地、创业福地”之称的江苏省阜宁县。尽管经济欠发达,但进入新世纪以来,该县确立了“科教兴县、职教富民”的发展战略,把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突破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强农富民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踏上阜宁这片热土,处处激荡着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春潮。阜宁中等专业学校作为阜宁职业教育的领军学校,在创新发展中,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跳跃。多年来,学校坚持“人格完整,学有所长,知行合一,实践为重”的理念,围绕“做服务地方经济的贡献者,做教育改革发展的引领者,做老区办学成功的示范者,做苏北职业学校的领跑者”的办学目标,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相结合、自办与联办相结合、校校合作与校企合作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逐年提高,实现了学校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省诚信办学、规范管理示范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走进阜宁中专,探寻阜宁中专的发展历程,你会发现这里处处激荡着改革、发展、创新的春潮——

    荡起双桨:

    全力打造职教发展“大舰船”

    阜宁中等专业学校占地280亩、在校生5000多人、教职工300余人。是国家重点职业中学、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

    2009年前,阜宁中专规模较小、设备简陋、师资薄弱,与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要求极不适应。“实施‘科教兴县、职教富民’战略,必须要有一个载体、一个基地作为依托。”该县教育部门领导说。为了满足大规模技能培训的需要,阜宁中专根据市场设专业,围绕专业创特色,在开设的机电、汽车、计算机、电子、新能源等八大类12个专业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是市课程改革实验点。投资1500万元创办了苏北规模最大的驾驶员培训中心之一。

    “十一五”期间,这两大专业都形成了集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对外维修、产品研发(租赁)、销售五位一体的办学格局。2010年学校又投资300多万元,建成光伏技术应用实训基地,2011年再次投资200多万元共建成光伏光电实训车间17个,顺利通过了省特色专业验收。通过建设,该实训基地成为全国领先,省内一流,盐城最先进的光伏光电实训基地之一。

    目前,学校各专业都建有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12000平方米的综合实训楼可同时容纳两千名学生实训实习,还建有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和多个创业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各种实训实习设备总值4000多万元。2014年,阜宁县计划投入1亿元,新建教学楼、实训楼、宿舍楼,建成后集高职、中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一体,产学研相贯通,立足阜宁、面向苏北、辐射盐淮连地区的规模最大的培训基地之一。目前,已完成土地审批、地质堪探,图纸设计等系列工作。

    为建设新的发展平台,阜宁中专积极实施联合办学,先后与甘肃天水、河南南阳、安徽萧县等12个省区20多所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2012年成功托管了贵州赫章职教中心,扩展了生源基地。学校还通过校企联姻,校行企深度对接,高等院校对口支持等多种形式,上挂研发中心、横联大中型企业、下延社会培训机构,不断拓宽办学思路。先后与山东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信息技术学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了合作;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分会、江苏悦达集团等行业企业进行合作。

    正是由于学校创新的“学校+基地”的办学模式,为阜宁职教的腾飞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扬帆远航:

    奋力建造服务经济“大航母”

    在阜宁,“科教兴县,职教富民”、“抓职教就是抓经济”的发展声,让人感受到职业教育在阜宁的浓烈氛围。该县《阜宁报》经常报道阜宁中专的办学经验;县电视台经常播放专题片宣传职业教育;每一个乡镇都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宣传标语;学校老师还把职业教育思想送到了千家万户。 

    如今,在阜宁新的职业教育观念成了家长的普遍共识。学校充分利用优良的职教资源,开展了“两后”毕业生培训,即对初中毕业后、高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百分之百组织技能培训,百分之百实现输出就业。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再收费”的培训模式,几年来输出9000名新生建设人才。从2011起,学校又组织返乡农民工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在职职工新技术培训和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学校根据劳动力市场需要,确定专业设置和培训课程,特别是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有百名退役士兵在校接受培训后,得到了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近期以来,学校又开展了贫困劳动力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县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培训、县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卫生培训。年培训达到8000人次,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开足马力:

    着力推进队伍水平“大提升”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是阜宁中专推进队伍水平大提升的重要举措。在领导干部中提出“勤、严、细、实、恒、亲”六字方针,要求领导干部目标明确、大刀阔斧、奋发有为、清正廉洁,真正做到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创新工作、提高效能。几年来,多名年轻同志脱颖而出,不仅充实了学校管理队伍,有的还到其他单位担任要职。

    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健全班主任考核激励机制,完善班主任职级制,拉开班主任津贴档次,月津贴相差达200元以上,加强班主任培训,每周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每月开展班主任德研等活动。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四大工程”。即“书香校园工程”——学校开展了“学习之星”评选活动,每年举办暑(寒)假学习班,让教师集中学习;每学年通过检查学习笔记和书面竞赛的方法,评选出“学习之星”。近三年有24人出国培训;80多人参加省级培训。为提高学习效果,学校要求外出培训学习的老师必须完成“四个一”:即“一次汇报,一篇学习心得,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上一次示范课”。

    “学历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校适时提出“学历提升工程”,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联合设立研究生教学点,目前全校已有13名教师取得研究生学历,有29名老师正在参加了在职研究生的学习。

    “双师建设工程”——优化专业课师资队伍,学校提出“双师建设工程”,通过“鼓励考证”、“以赛促建”“校企双向挂职”等途径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对取得高级工、技师证书的老师报销相应费用;对双师型教师在职称晋升、评优等方面实行倾斜。目前有12人取得高级技师证书,有36人取得了技师证书,有65人取得了高级工证书。

    “名师引领工程”——带动教科研工作的开展,2年来学校先后邀请市教科院、泰州职技院 、中国半导体协会的专家到校举办专题讲座;学校还聘请特级教师、阜宁县名师到校任教。可以说,“四大工程”的实施,为提升教师的执教水平搭建了平台。

    勇往直前:

    倾力创新人才培养“大机制”

    阜宁中专贯彻“职业立身,技术报国”的职业教育思想。坚持面向县域产业设置专业,面向企业需求设置课程,面向生产岗位训练技能。推进了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出了蓝领人才的摇篮。

    学校依据教学大纲和新课标设置课程,还根据企业需要定岗培养,因岗施教,学校还并及时了解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定期进行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努力做到“我们教的就是企业要的,学生学的就是企业用的。”

    学校通过与企业深度对接,了解企业管理和营销模式,理解企业理念、企业文化。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以企业理念指导实训,以企业文化熏陶学生,以企业模式管理学生,参照企业生产8S的管理模式,构建车间和教室、教师和师傅、学生和学徒、理论和实践,作业和产品、教学和科研、服务和创收“七个合一”的专业文化环境,为实施技能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如阜宁县陈集镇的李明芳、李明芬姐妹俩,由于家庭贫困读书的愿望遇到困难,学校得知此事,不仅满足了她们就读职校的愿望,还享受到政府的补贴。三年后她们双双工作,深受企业的好评。现在,她们的父母逢人便说:“是阜宁的职业教育改变了我们家的生活!”

    创新驱动:

    致力推进教学科研“大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教研面对面”的举措,让教师讲自己的教学故事、教学心得、教学反思,再由教师来点评、提问,成为了学校的一种时尚。它的基本流程是:教师报名、撰写讲稿→教研组评比、推荐→教科室批准→发布海报→教师主讲→“专家”点评→“观众”提问→发言稿整理成册、总结评比、奖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