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堂会
有的人家竟诡称闸盒坏了,没有电了,戏演不了。当时一片漆黑,一片哗然。
■赵珩
自元杂剧开始,北京戏曲演出的形式多种多样,堂会演出是至少从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就有了。大官僚和富商家里蓄养戏班的风气很盛,但是班小演不了大戏,只能作为平时的家庭娱乐。
官僚、富商们觉得这样不足过戏瘾,于是就将别家戏班请来,或者将不同班社的演员会聚到家里演出,这种形式就称为堂会。堂会形式从明代一直延续到1949年初(北京最后的堂会大概是1949年1月名医萧龙友先生80寿辰的堂会),长达五六百年时间,这也是北京一个特殊的现象。外地也有堂会,但是相对来说没有北京这么兴盛。
堂会演出场地多在有戏台的宅邸,如金鱼胡同那桐花园。没有戏台的人家也可以在院中搭起临时性的简易舞台。演出时间可以很长,一般来说从下午两三点钟开始到深夜为止,能达到十多个小时,剧目可能有十多个。甚至有从上午就开锣的,不过压轴和大轴总要在晚上。
堂会戏与剧场演出有所不同,首先是有点戏的形式。戏班拿着红纸写的单子,请主人家点戏。主人为了客气,也请重要的来宾帮助点戏,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点到的戏不能说不会,所以当时一个演员会一二百出戏不算稀奇,点什么戏能唱什么戏。后来也有预先定好戏码,制成油印或石印戏单的。有很多外面不常演甚至长期绝迹于舞台的剧目,由于主人家要看,也会在堂会上出现。
其次外面的商业性演出一般是一个班社占据一个剧场,不同班社的名角很难约到一起,除非赈灾等公益性活动才能有很多名角在一起演出的合作义务戏,但是堂会就不同了,根据主人家和戏剧界的交情,可以邀请不同班社的主要演员来凑几出合作形式的拿手戏,这也是堂会非常吸引人的地方。
清朝中叶以前,对于旗人的管理非常严格,旗人不允许进剧场看戏,但是并不禁止出席堂会,旗人也可以请戏班来演堂会。
堂会可以边吃、边聊、边看,比较随便,演出环境也比剧场要好。民国以前女宾不能到剧场,但是可以到堂会看戏。
虽然很多大宅门的门禁也很严,许多戏迷却能钻头觅缝找路子。一种办法就是转托关系。比如说跟主家并不是很熟,或者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也能够拐弯抹角,甚至买通一些仆人进去。还有一种干脆就是混的。怎么混呢?生日庆典大家都要送礼,咱们中国人不讲究当面打开包看。戏迷也能封一个红包,里面的钱可能极少,因为不打开,就可以冒充亲友进去混吃混喝混戏看。
也有堂会是实行请柬制。有人没有请柬,最后被人识破,不得不哀告请求在边上听听,大家看他可怜,也就同意了,这样一来就造成堂会戏拥挤不堪。韩世昌先生就曾写过夏天演出时汗流浃背拥挤不堪的状况。这样到了压轴、大轴戏要上演的时候怎么办呢?有的人家竟诡称闸盒坏了,没有电了,戏演不了。当时一片漆黑,一片哗然,主人和一些贵宾到房间里面休息或是吃个宵夜,很多人耐不住性子走了。
堂会戏还为票友提供登台的机会。有一些当时在北京叫做“耗财买脸”的人,戏瘾大,可是又不能下海,也不能到外面去参加营业性演出,于是在堂会戏中串演一两个角色。虽然被戏曲界称为“棒槌”、“丸子”,但是满足了个人过戏瘾的要求,甚至还有很多名角给他配戏。当时堂会戏能兴盛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凡有好的堂会能影响了整个北京剧场的正常营业性演出。如果某几个名角为一家堂会请走,那么北京像广和、中和、吉祥、开明等上座率都会锐减。观众流失了,演员也流失了,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说堂会戏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但是在戏剧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很多名角很难有机会凑在一起演出,只有在堂会戏中才能够达到强强联合的精彩阵容。
近现代的戏曲史中,有些堂会戏是可以载入史册的演出,盛况也可谓之空前绝后。如1917年在北京那家花园举办的欢迎广西军阀陆荣廷的堂会,谭鑫培抱病演出了《洪羊洞》;1931年上海闻人杜月笙为高桥杜氏祠堂落成,广罗京津沪名角连唱三天的大型堂会;1937年张伯驹先生40寿辰并为赈济河南水灾在隆福寺福全馆的堂会等,都至今为人乐道,成为梨园佳话。
(作者系燕山出版社原总编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