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新政下的民办教育突围之道
焦海洋 绘
“面对国家新的政策环境,作为不断发展中的民办教育,一定要根据市场需求,不仅要有‘打靶思维’,‘先瞄准后开枪’,而且还要有‘导弹思维’,即导弹朝天发射后,锁定目标,不断调整方向。”陶西平期待地说,“民办教育创办者不能因一时困难和挫折而动摇,也不能因一时有杂音而迷茫。
■本报记者 柯进
2015年1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联想到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这些新政给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民办教育提供了一个“集体突围”的契机。
2014年岁末年终,在海口经济学院的数间会议室内,550余名专家学者和来自24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省级民办教育协会负责人和全国各地部分民办学校代表,展开了一年一度的“华山论剑”。
招考改革对民办教育有何影响
2014年9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次改革究竟给民办教育界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对未来的民办教育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东方剑桥教育集团董事长于松岭认为,在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大背景下,我国民办教育将迎来一个重要的机遇期。具体而言,民办高校在解决生源不足的问题上,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考虑增加中西部地区招生的比重,提高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开展农村学生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集中在大中城市的民办学校,还可以主动承接政府缓解随迁子女入学、升学和择校的责任,以破解生源困境。
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的分类考试,也为民办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空间。“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明确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和取消录取批次。这就大幅降低了对考入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课程的分数要求,既有利于缓解民办职业院校招生难,又能有效扭转长期存在的招生层次低、生源固化的现状。”于松岭说。
但是,对于处在十字路口的民办教育而言,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既有机遇,也会带来挑战。采访中,多位民办教育界人士表示,从宏观政策角度来看,国家在“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的同时,也明显“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这实际上也在招生计划阶段分流了民办高校在欠发达地区、人口大省的优秀生源;“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合理分配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等政策,就要求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必须要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虽然破除了只允许在户籍所在地实施义务教育的制度,随迁子女增加了选择教育的自主权利,但这也对民办教育构成了较大冲击。
民办教育的“春天”何时来临
民办教育能否迎来发展的“春天”?这是民办教育界人士心中的问号。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根据不久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研判,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民办教育服务产值至少要占到GDP的6%。这意味着民办教育未来的发展空间无限,只要是精确锁定、适应、引导用户需求的民办教育,就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与张力研判的结论相似。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先生认为,国内教育发展将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教育结构调整、学前教育迅速拓展、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入学增加选择性教育需求、应用型技能型职业教育兴起、课外教育和校外教育空间增大、出国留学预备教育的需求迅猛增长、国外和境外学生进入中国学习培训、岗前资质培训量增加、终身教育需求增大。
这并非“哥德巴赫猜想”。不论是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是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民办教育的“春天”最有可能从哪里“破土”?陶西平先生认为,随着大型企业纷纷进入在线教育市场,在线教育市场告别创业公司“打拼时代”,线上教育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据统计,2013年至今,国内在线教育领域投资案例超过25笔,数十亿元资金涌入,新增近千家在线教育机构。根据艾媒咨询的预测,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
对此,陶西平认为,虽然投资项目很多,但整体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行业热闹的背后,创业死亡率也很低——国内692个在线教育创业项目,仅57个停止运营,死亡率约8.2%,远低于其他领域。因此,未来几年,民办教育大有可为的区域将在细分领域方面,比如中小学、成人外语、学前教育是在线创业的热门领域,占比分别为18%、17%和15%,这些都将是民间资本可以重点突破的方向。
国家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对于民办教育来说,有无发展空间?这是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海口会议上众多参会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此,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认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政提出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学习成果认定设想,对民办教育来说,是一次机遇。按照新政设计,“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在培训机构接受的培训以及在企业学习的知识,今后都可纳入一个学分银行系统,当学分数达到相关学历需要达到的学分要求,就可发放文凭。这就打破了教育只是由学校提供的局面。如果是这样的话,民办教育的属性是否营利与非营利没有太大意义。今后,国家不会太在意某类教育是学校提供的,还是培训机构提供的,或者企业提供的,国家可能只看你提供的课程有没有人选择”。
民办教育发展“瓶颈”何在
在不少民办教育界人士眼里,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十余年被认为是民办教育发展的第一个春天。在这个春天里,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截至2013年,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达到15万所,比2010年增加3万余所;在校生4078万人,同比增长约685万人。自2010年以来,民办学校每年增加近万所、在校生每年增长近200万人,这三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规模增长最快的时期。
民办教育规模扩大的背后,是办学质量的改善和对经济的拉动效应的显现。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谢焕忠介绍,目前,我国有100余所民办本科学校(含独立学院)进入本科二批次招生。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湖南等一些地区的民办中小学甚至出现了“一位难求”的现象。与此同时,随着大量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全国民办学校资产总额达5000多亿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近300万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财政压力和区域的就业矛盾。
但是,当前的民办教育依然存在不少制约其发展的制度和机制瓶颈。据陶西平分析,目前影响民办教育发育成长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水平和总体需求、群众对选择性教育需求的迫切程度、地方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绩观念和领导水平等方面。
“这种不确定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民办教育发展面临着不少现实困难:法人属性存在争议,相关法规不够配套;产权归属不够清晰,财务管理尚不规范;民办公办地位不平等,教师权益保障有待加强;办学自主权落实不到位,影响学校特色发展;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健全,办学行为不够规范。”陶西平说。
当前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陶西平认为,目前,区域民办教育发展生态环境存在较大差异。而这样的差异实际上与各地政府对于民办教育的态度相关。而采取同级督政的方式敦促地方政府,或是破解这一问题的“钥匙”。
“面对国家新的政策环境,作为不断发展中的民办教育,一定要根据市场需求,不仅要有‘打靶思维’,‘先瞄准后开枪’,而且还要有‘导弹思维’,即导弹朝天发射后,锁定目标,不断调整方向。”陶西平期待地说,“民办教育创办者不能因一时困难和挫折而动摇,也不能因一时有杂音而迷茫。”与此同时,在2015年1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这对于不断探索的中国民办教育来说,的确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