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校长老师减减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都说要给学生减负,可谁来给学校减减负呢?”一位中学校长无奈感叹。当前中小学在办学中承担了很多与教育教学并不直接相关的工作任务,给学校、教师造成严重负担。学校静心办学、教师静心育人本应是教育的本源,为什么如今却成了难题?

    参与环境和水质检查、进行计划生育宣传、组织参与各类社区活动,已经和教书育人一样,成为众多中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

    苏北一普通学校,4个月里接受检查验收24次,仅台账材料就准备了67盒,排在一起长达5米多。教师天天忙于应付表格,教育教学反而成了副业。

    湖南一民办学校,2014年收到各级各部门文件48个,涉及创建国家或省级称号、食品督查、环境检测、水质评估、侨联督查等,此外还上交了50多篇各类总结和报告。

    “都说要给学生减负,可谁来给学校减减负呢?”江苏南京一位中学校长向中国教育报记者无奈感叹,当前中小学在办学中承担了很多与教育教学并不直接相关的工作任务,给学校、教师造成严重负担。

    这些中小学办学中承担的非教育教学任务包括什么内容,负担究竟有多重?中国教育报日前发起“校长和教师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调查,13226名参与调查的校长和教师中,84.89%的人认为学校承担的与教育不直接相关的工作(如检查、评比、活动)太多,让校长、教师疲于应对;仅有1.27%的人过得很“幸福”,选择了“很少”和“没有”。

    学校静心办学、教师静心育人本应是教育的本源,为什么如今却成了难题?对此,中国教育报记者赴湖南、江苏、河南、山东、四川、陕西进行采访调查。

    教育教学之外的负担太重,很多与教学无关”

    一些中小学校长戏言,自己是“许三多”——检查多、评比多、文件多,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对于湖南益阳国基实验学校教务主任曹国军来说,2014年“真的好累”,因为“教育教学之外的负担任务太多了”。

    过去一年,该校接受各级各类检查评估20多次,涉及国家森林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交通模范城市、双拥城市、省级文明城市评选,以及卫生防疫、工商管理、消防整改等。

    “考核、评比、检查等活动太多,制约和影响了教师教学。”曹国军告诉记者,“很多检查评估与教学无关,完全没有必要。”

    被检查“轰炸”的学校不是个案。河南某地一位中学校长介绍说,过去一年,该校接受了食品、卫生、防疫、物价、人事、农减办、纠风办、文明办等部门10多次的各类检查,收到上级各部门文件四五十份,包括宣传部门的征订任务、文明办的创建评比任务,以及公安、卫生、纠风办、农减办、督导、工会、妇联等部门的各类检查文件、活动通知、材料上报等,“真正和课堂教学有关的文件反而很少”。

    这位校长形容,任何一个上级部门都可以到学校开展检查、评比工作,每个单位学校都惹不起,都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参与”。众多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相关的检查评比,严重干扰了教学秩序,“我们学校甚至接到有关部门的行政命令,要求教师停课走出学校承包路段卫生”。

    一些中小学校长戏言,自己是“许三多”——检查多、评比多、文件多,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无法集中时间和精力抓教学抓管理,反而成了“社会活动家”。

    迎接一次与教学无直接关系的检查评估,究竟要牵扯教师多大精力?山东威海一名初中教师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一次该市迎接创文明城市检查,各级领导反复预演检查,对卫生的要求甚是苛刻。学校办公楼地面老旧,“老师们只得蹲下身子,一点一点用洗衣粉和钢丝球擦拭出来”。

    而且,很多学校在迎接省市一级的检查评估前,必须先依次接受区县级和乡镇级的多次检查,每次检查都会让学校和教师手忙脚乱,有时不得不中断教学甚至停课。

    李强(化名)是陕西省一所农村学校的教师。不久前,学校在教职工QQ群里上传了今年以来的第15份文件,文件内容大致如下:为认真落实××文件精神,各校、中心园要如实填写《××情况统计表》。

    “这些文件很多与教育没有关系,更可笑的是,有些统计表设计得十分复杂,一些表格学校见都没见过,只得与其他兄弟学校打电话交流如何填写。”李强无奈地说。

    除了各项检查、评比外,现在各种“日”和“节”很多,如“爱眼日”、“艾滋病日”等,遇到街道或社区举办活动,工厂和机关单位一般没时间或不愿参加,只能由学校“顶上”。一位校长告诉记者,学校本来就缺教师,不可能有专人从事这些工作,只得临时抽调一些教师,加班加点来应付。

    曹国军曾计算过自己一天的时间:课堂教学3个小时,批改作业、处理偶发事件、备课、阅读等各占1个小时, 其他事情至少一天也要忙上3个小时,“我们老师也有家庭、孩子、亲友,有时真的好累”。

    各类检查评比成了校长头上“紧箍咒”

    许多地方的“土政策”,学校防火防盗、绿化建设、计划生育等指标不达标,都可能导致校长被“一票否决”。

    在中国教育报开展的问卷调查中,27.98%的校长和教师认为,中小学承担的与教育教学不直接相关的检查、会议等,“严重影响了正常教育教学”;65.97%认为这样的检查、会议对自己“有影响,且牵扯了自己相当一部分精力”;认为“没有影响,很少接到这种非教育教学工作”的只有0.93%。

    那么,对这些纷繁复杂的行政事务,学校为什么不能说“不”呢?

    成都市一所“窗口学校”的女校长告诉记者,每逢检查、参观和展示,她的学校都“打头阵”。由于教育系统牵涉社会的方方面面,每个部门一年搞一次检查或是评比就够学校忙活的了,有的检查一年还多达三四次,“上面来检查,虽然也是为了学校好,但有时实在是应接不暇”。

    这位校长坦言,这些检查评比的结果都会与学校年底的综合目标挂钩,作为评定学校办学水平的依据之一,有些甚至直接与当地政府的政绩挂钩,因此即便其中部分事情与学校关系不大,学校还是必须接待。

    此外,根据许多地方的“土政策”,学校防火防盗、绿化建设、计划生育等指标不达标,都可能导致校长被“一票否决”,各类检查、评比因此成了校长头上的“紧箍咒”。此前某地发起“计划生育宣传进校园”,发动学生“小手拉大手”教育家长,学校对此不能拒绝,很是头痛。

    有受访者直言,学校的各种荣誉大多要通过检查、评比才能获得,所以校长、教师再有怨言,也只能往肚里咽,“否则,上级部门不认可,家长也不认可,学校声誉会越来越差,生源就会越来越少,这样的结果谁都不愿意看到”。

    这样的说法在各地中小学校长口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证实。山东淄博某小学校长李伟(化名)说,过去一年,学校收到的各级各部门直接下发的文件并不多,大部分是通过教育部门部署的,比如创建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收费、审计等,学校很难躲过去。

    在李伟看来,去年学校接受的近20次各类检查中,有一些是必要的,比如安全检查,可以帮助学校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问题;教学业务检查,可以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而有一些检查则完全没有必要,比如综合督导,一年两次,把学校工作划分成若干项目进行量化打分,而打分的依据主要是看档案,没有任何意义。”李伟说。

    苏北某中学教师吴宝席告诉记者,泛滥的检查、评比往往成为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的“温床”。“对于学校来说,有些检查项目,学校在平时的工作中根本没有贯彻落实,检查临近时,领导们就让老师‘帮忙’补材料,做假造假,甚至是强派给老师任务。教师们只有加班加点,闭门造车、违心服从,以此来‘忽悠’检查团。这使老师们苦不堪言,心生愤懑,却又无可奈何。”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赵成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检查评比来看相关工作、标准是否落到实处,然后进行结果奖罚,这是国家治理中一个惯用手段,本身无可厚非。“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很多单位和部门为了评比而评比、为了检查而检查,用形式主义使评比、检查发生了异化。”

    期待教育回归本源,让教师静心育人

    教育要有空间才会有发展,给学校独立的办学权力,还教师足够的成长空间,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有可能。

    “现在,要做一个安安静静教书的老师太难了!”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秦淮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潘春雷如此向中国教育报记者感慨。一所学校,除了教育教学工作之外,承担太多的社会职能;一名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有着太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负担,为教师减负迫在眉睫。

    潘春雷引述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的一项调研结果称,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工作时间平均值为54.5小时,远超法定时间,然而真正能够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却不足总工作时间的1/4。

    那么,教师的时间用到哪里去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