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学生血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第二,活动体验式教育与课堂教学尚未有机融合,传统文化进校园在实践中易于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在课堂教学中更多落实在口头上、字面上,更多的是诵读、讲解,但在学生的实践层面相对薄弱。有些学校把传统文化仅仅停留在外部环境的装饰和一些零散活动的开展上,而学生囫囵吞枣式的阅读也会对文化经典产生误读。这些做法没有将传统文化的学习上升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层面,忽视了未成年人的认知特点。

    第三,学习资源匮乏、师资建设不足,“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缺乏有力的保障。缺乏中华文化经典相关资源和学习环境的建设,学生的学习就缺乏整体氛围的支持与烘托。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教师培训,使得校内的相关教育活动难以有效开展。

    冯爱东:作为小学校长,我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国家课程有机整合,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如何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人的发展对接、与素质教育实践相对接?如何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走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何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当下的文化实践?

    我赞成开设专门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首先可以从校本课程开始做起。南京夫子庙小学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规划,汲取孔子等儒家思想的精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结合,由“仁”及“礼”,以礼育人,从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角度,深化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构建了以“科学探究、社会交往、个性发展”为维度,以“亲仁、尚礼、志学、善艺”为主题的“星星论语”校本课程群。实现了从经验把握到自觉践行、从形象贴近到内涵丰富、从特色项目到总体建构的转变,走出了一条充盈着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教育探索之路。

    记者: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方式,您觉得现在应该更强调哪一个方面?

    左东岭:从学历教育来说肯定是自上而下的。现在我们就是先自上而下,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教育部出《纲要》,各个学校贯彻执行。作为一个大的教育战略,肯定需要国家统筹处理,如果大家都很随意,容易出乱子,但是在如何教的方面,完全可以发挥各个学校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发展程度不一样,还有不同的民族,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各个地方的个性化特色,必须发挥各个地方的积极性。

    分学段制定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记者:要全方位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还有其他什么方式吗?

    左东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让青少年在网络上学习。课堂外也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读书会就是很好的方式。但必须把课程教育和这些文化渗透结合在一起,全方位进校园指的是营造一个传统文化的氛围和环境,但仅仅营造氛围是不够的,仅仅有课堂教育也是不够的,需要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记者: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各个学段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此您们有什么建议?

    张思锋:作为市级教研部门负责人,我认为在区域推进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校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并指导各校建立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符合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学生的认知规律,相互衔接的大课程观下的课程体系。结合课程改革,开发强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教学形式应力求生动活泼,注重实效。

    第二,要挖掘思想品德、语文、历史、地理和音乐、美术等学科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加强课程整合的研究,使之适应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系统研制、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

    第三,定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主题活动。利用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把中华民族勤劳、仁爱、孝亲、坚强、包容、朴实和自省的美好品格教育融入其中。利用各种形式,营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

    第四,尽快补充和调整现有教师知识结构,通过培训等手段尽快使现有教师短时间内适应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结合学科特点,组织语文、思品、历史、地理、美术、音乐、体育、科学等学科通过课堂教学,统一开展相应的传统文化教学。

    第五,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尤其是中考高考中充分发挥考试导向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纳入考试中,并在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工作中予以体现。

    第六,在学校切实推进传统文化课程,开展各种文化实践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渗透到教育生活的各个领域,真正化外为内,让文化真正重生。

    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应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科学规划、统一安排,让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融合起来。

    左东岭: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了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等每个阶段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容,但是最好能分解成可操作的东西,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学习阶段来制定。比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我们可以吸取中国古代教育的一些经验,一是把一些很重要的很优秀的篇章先背下来,二是先把汉字写好了。这个阶段以背诵和临摹为主。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可以把一些中国古代经典中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到了初中的时候,建议开经典导读课。现在很多人文科的学生说没读过《红楼梦》,可以在初中的时候把四大名著先读了,这样就会有比较好的基础。高中时候可以以选修本为依托,读精选出来的最经典的传统文化内容,如《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到了大学,就可以以原始经典作为他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但经典并不是凝固的。在清代,小说是上不了台面的,但《红楼梦》却成了经典。所以,我们需要重新界定经典的内涵。把这些筛选出来的经典有效传播给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经典嵌在脑子里以后,对一个人人生目标的确定,对一个人人生境界的提升,对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绝不仅仅是一朝一夕的事,绝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是全社会的事。但是,学校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通过学校教育走入社会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