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朵棉花糖飘走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达鲁斯·泰勒

    ■本报记者 王珺

    只要一声“可里可里可里,巴巴变”,巴巴爸爸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身体的形状,变成大坝,变成桥,变成帐篷……相信许多读过“巴巴爸爸”故事的孩子或大人,都曾经幻想自己也有这样一位可以变来变去的爸爸。

    2月19日,“巴巴爸爸”故事的作者达鲁斯·泰勒在法国巴黎去世,享年85岁。让我们重温这个给全世界孩子带来温暖与爱的艺术形象,缅怀达鲁斯·泰勒这位伟大的老顽童。

    1970年,“巴巴爸爸系列”首次在法国“开心学校”出版社(Ecole des loisirs)出版,图书甫一问世就广受赞誉。1975年,法国和荷兰将巴巴爸爸的故事改编成动画片,随后在比利时、瑞典、德国、意大利等11个欧洲国家播出,很快风靡全球。截至目前,“巴巴爸爸系列”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推出上百集电视动画片。

    “巴巴爸爸”的灵感来源于棉花糖。1970年5月的一天,泰勒和妻子安娜特·缇森在卢森堡公园散步。泰勒听到一个孩子嘴里喊着:“巴巴~巴巴哒~巴巴……”听不懂法语的泰勒问妻子是什么意思,妻子告诉他是法语里的棉花糖(barbe à papa)。不久以后,在位于巴黎第十四区阿尔萨街62号的“祖尔”咖啡馆用餐时,他们用了这个灵感,在桌布上画了一个粉红色圆圆的、柔软的像棉花糖一样的小人,小人的名字就取名为巴巴爸爸。

    巴巴爸爸与巴巴妈妈和7个巴巴宝宝(巴巴布拉伯、巴巴利波、巴巴拉拉、巴巴祖、巴巴波、巴巴布莱特、巴巴贝尔)是一个全球性的成功。他们造型奇特、色彩丰富、相亲相爱,能任意变成各种形状,显示着超前的环保理念。45年来,巴巴爸爸一家向成千上万的孩子传递着正面的价值观,用宽容、爱和尊重,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央电视台播出动画片《巴巴爸爸》。2010年,接力出版社开始引进出版“巴巴爸爸”图书,先后推出“巴巴爸爸经典系列”、“巴巴爸爸新故事系列”、“巴巴爸爸认知故事系列”。很多“80后”父母跟孩子一起捧起“巴巴爸爸”故事书重温童年,使得这一系列图书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便达到360万册的销量。

    2011年、2012年泰勒先生两次来到中国,和喜欢“巴巴爸爸”的读者交流。泰勒先生很喜欢中国,当时已经80多岁的他正在学习中文,每遇到一个中国读者就试着用尚不熟练的中文向人问好。泰勒先生像他作品中的巴巴爸爸一样,是一个快乐的爸爸,他总是用和蔼的笑容和幽默的话语向人们传递温暖与爱。

    那朵可爱的棉花糖飘走了,但留下了可以继续流传下去的好故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