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秀教师成长搭建现代化培养平台
![](http://www.00-edu.com/d/file/jiaoyu/zatan/2020-03-24/460d814beba4be87a90f6dc96d4d2667.jpg)
![](http://www.00-edu.com/d/file/jiaoyu/zatan/2020-03-24/606e17b4995a126b81610e4b78bce900.jpg)
2009年冬,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从全省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中选拔培养。不久前,第一期培养工作告一段落,进入成果展示与总结反思。5年来,我有机会参与其中,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直接向江苏基础教育界最优秀的一群教师们学习。其间目睹政府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大学学者及广大教师对此项工作的看重、热忱和期待,感受培养对象压力与动力相交集、焦虑与幸福同在的心情,对我来说也是一番职业与人生阅历。我对教师成长之路及优秀教师培养工作藉此增添了一些新的认识。
新的培养平台向社会展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价值,激励优秀教师走向新的境界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教育普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学校教育在培养人的整体素质方面,在教学效果与质量方面,在学校文化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挑战和困境是前所未有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价值究竟何在?这个工作群体服务面之广,对少年儿童智力、身体、审美、精神影响之深远,需要怎样的教师队伍才能担当起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重任?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在我国并未得到真正认同,教师的实际社会地位偏低,教师队伍中不乏倦怠、无助的消极情绪。最近一些年,为了加快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各级政府、各地已经采用多种形式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江苏人文历史传统深厚,教育名家名师辈出。远的不说,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如:斯霞、李吉林、洪宗礼等都是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家。社会现实需要更有效地总结教师培养的经验,需要为优秀教师进一步成长为教育家探索可行的路径。虽说教育家未见得一定是有目的培养出来的,历史上教育家出现或成批涌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真要探明其规律并非易事,但在现代我们已经拥有的知识条件下,抓住历史机遇,探索优秀教师通向教育家的道路总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江苏省实施的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可以看作一种有益的探索,更是一种认可中小学教师劳动、尊重其职业价值的积极象征。它释放正面信息:优秀教师的经验是无比宝贵的教育财富。它传播正面能量:优秀教师完全有可能成为有鲜明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它还有更为重要的自我提示:应对现代社会教育问题的挑战,急切需要提升教育的专业水平;优秀教师必须不断超越过去、超越自己。
它支持一群优秀教师度过更加开放的、深度的学习历程
回顾第一批培养对象的学习过程,可以看到他们经历的学习方式更加开放、有针对性和更有深度。首先是受压力和动力驱使而静下来读书。他们买了很多书、也藉此细读了不少书,大学合作导师建议并陪伴他们像做硕士生、博士生那样读经典,也选读适合他们个人做研究的书籍。我听过他们的读书交流,不少读书报告完全不亚于教育专业的博硕士生。其二,将行动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这些优秀教师在自己地区和学校早已是学科带头人,大多是名师工作室的“师傅”。原有“师徒合作”并未停止,而且不少人做到了“即联即传”。他们积极参与“送教”下乡,开展校际间、教师间牵手、帮扶活动。由于变换身份角色,他们在做中学,在服务与奉献中学,获得比从书本学、在原岗位学不尽相同的感觉。其三,走进大学,厚重的人文历史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政策学、传播学、人口学等现代社会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对老师们拓展知识视野、涵养情操是难得的修习。其四,兄弟学校的相互参访活动,让老师们感受不一样的学校文化、不一样的办学风格,体会为什么在不同地域文化,不同生源、师资条件的学校,课程与课堂教学需要十分不同的方法模式。最后,贯穿学习过程始终的是要求做自我反思性研究,提炼出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好在绝大多数培养对象并没有陷入模式化的套路、搞无意义的理论“包装”。每次与他们面对面时,我能深深感受到,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鲜活、饱满、迥异的教育故事,他们是从自己的历史中走出来的。因此建议他们抓住“自己在其中被感动、被唤醒”的职业经历、做“回到自己、发现自己、反思自己”的研究。现在,我终于读到他们的“物化”成果——50位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主张),其中一些见解之深刻的确让我惊喜。虽然他们的工作对象分别从幼儿到高中学生,但共认爱是教育的出发地,爱是全部教育价值观的核心;他们都以研究学生(儿童)为探索教育过程及其机制的起点和基础;他们的具体选题不同,但秉性气质喜好相近,即:以发现和支持人的成长为志趣,以求索更良善、健全的教育为己任;他们各自研究的着力点和侧重点不同,比如: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人格教育和全人教育等,力图探寻其中不同的结构与机制,比如:情智如何协调、心智如何建构、生命时序如何遵循、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如何互通等。他们中的校长更多地思考学校课程结构与学校整体文化的改进,学科教师则更多地从本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特征出发,从本人真实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其“内部逻辑”,表达出个人化的教学主张。而不论是校长还是教师,他们盖以促进学生自由发展、全面协调发展、个性化发展为根本追求,皆以推动学生积极学习和育德、育人融为一体。
总之,这些教育认识的确来之不易,它们是多年扎在基层,艰辛探索的结晶,是历经反思、借鉴和批判,去粗取精后的浓缩和提炼,其中一部分已经明晰化为显性的教育知识,可以作为贡献给教育学科的礼物;还有大量的与经验裹挟在一起的个人化教师知识,也十分的宝贵,因为它们是一群有志向的教育人因应问题的探索,饱含先行者的勇气和智慧,相对于眼下更多的、大量的教育机构来说,它们具有启示、示范和引领的价值。更有校长把反思自己职业生涯阶段比作对灵魂的拷问。我相信,走向真正教育家的道路必然是反观自己内心的、经由自我省思之旅。严格说来,找到教师做研究、形成研究产品的途径和特殊形态,还是一个尚待开发、需要继续探索的工作,但优化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一定是锻造教育家的摇篮,一定是教育科学生产的基地。
它是教师培养经验的集成,考验着教育系统内部的能力建设
最近一些年,各级教育部门、各地对教师培养日趋重视,探索出不少好的培养方式。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正是对已有教师培养经验的反思与集成。他们为优秀教师搭建起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立体学习平台。 集成不是叠加,重要的是融合创新。加拿大学者迈克富兰通过多年来对国际范围内不同国家、地区教育改革的研究发现,不论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改革,成功的改革,核心都在于教育系统内部的能力建设。江苏的培养方式是将来自各方的参与力量进行较好的组合协调,通过把内部和外部、压力和支持结合起来,使培养对象不仅产生一种紧迫感、使命感,而且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高承诺感。从各小组内部到大组范围内逐渐形成了热烈的、相互欣赏的,同时又可以争论的组织文化。我在其中能够体会到它是一个促进学习,鼓励自由表达和个人风格,也能善意包容、控制焦虑、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优秀教师学习共同体。培养工程通过集成、优化教师学习方式,激励他们成为具有高承诺感和专业责任感的教师。
至于这些优秀教师终究是否成为人民教育家,并不是短时期内即可授予,也不是自己可以自称,我们更不希望用包装的方式制造出一些脱离普通教师、不再愿意与孩子真心相处的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至今,要解决学校育人品质问题,更加重要和需要的是从学校内部涌现出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师,需要学校从内部管理制度、机制及文化氛围上支持教师个人潜能的激发,支持教师听从教育良知的召唤,从而引发由内而外的学校变革。江苏通过集成、优化教师学习方式,激励他们成为具有高承诺感和专业责任感的教师。希望其中积极有效的政策、制度与机制能够带动一所所学校教师日常学习方式的改变。如果我们的教师教育及管理,更多地从自上而下地要求教师,走向更多地援助教师;不只是考虑“给他们什么资源”,而更加相信“他们能做些什么”,教师的积极能量就一定会流动起来。这是我们对于教育家培养工程在社会效应上更加期待的。(北京师范大学 朱小蔓)
培养感悟
感悟教育真谛
如何摆脱功利主义牵拉、坚守正确教育方向,是我们必须用思想和实践来会回答的问题。几年培养过程中,坚持阅读教育哲学书籍、对话百年校史,从哲学层面追问教育价值,在百年流变中感悟教育真谛;坚持不断反思、改进办学实践,从价值澄清走向教育自觉,坚守方向的实践理性得到不断提升。
实践“百年坚守”的主张,将“教育成全人”确立为办学价值追求,将创建以民主、学习为内涵特征的现代高中确立为办学目标,提炼并形成“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丰满”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出“精微变革”的实践策略,强调在教育价值追求的宏观视野内,致力于专业化地探索变革的技术路径,争取在一个个具体的、细分的领域内寻求可操作的实施步骤与方法策略,让教育终极价值的追求光照每一个教育细节。(中学校长组 唐江澎)
由模糊到清晰
从教30年,我从一名普通的教师一步步跨上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的台阶,如果说我比大部分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有一点点优势,就是我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例如:关于教学方法,我曾经统计散见于各种文献的教学方法有200多种,并且各种新理念、新方法还在如雨后春笋般地层出不穷。如前几年风靡一时的以山东杜郎口教改经验为首的“九大教学范式”,近几年似成燎原之势的“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模式。在繁花似锦的表象下,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