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唐江澎(中学校长组(右2))

邹 正(中学校长组)

李宏伟(中学校长组)

潘晓芙(中学校长组)

成锦平(中学校长组)

王兆平(中学校长组)

王志勇(中学校长组)

张天若(中学校长组)

张元贵(中学校长组)

蒋建华(中学校长组)

孙双金(小幼校(园)长组)

薄俊生(小幼校(园)长组)

戴 铜(小幼校(园)长组)

李伟平(小幼校(园)长组)

芮火才(小幼校(园)长组)

钱阳辉(小幼校(园)长组)

杨金林(小幼校(园)长组)

崔利玲(小幼校(园)长组)

陈 平(中学教师一组)

陈 杰(中学教师一组)

秦晓华(中学教师一组)

梁 杰(中学教师一组)

钱留华(中学教师一组)

谢友明(中学教师一组)

谢兆贵(中学教师一组)

徐 杰(中学教师一组)

张 援(中学教师一组)

赵晓娟(中学教师一组)

朱占奎(中学教师一组)

    一群风雨兼程的追梦人

    有群人,他们有教育家的梦想与追求,注定他们永远都要风雨兼程在远航的路上。

    那群人,是50位校长、教师组成的共同体。他们是江苏省基础教育阶段最优秀的校长和教师代表,他们师德高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乐于奉献,为人师表;他们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在区域和学科专业领域声望高、示范性强;他们坚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他们有丰富的办学经验、突出的办学成果、显著的办学业绩、鲜明的办学特色;他们更有为人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理想和不懈追求。

    那群人,只因承载了一份神圣,便多了一份担当;这是江苏人民的嘱托,一诺而成为永恒。

    搭建现代化立体运转平台

    创设了多部门(多主体)合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工程不仅成立了由省负责人为组长、副组长的“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培养工程的领导和规划工作。为凸显工程培养的学术性、专业性,还委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了具体实施工作;同时,还根据培养对象岗位不同,创建了中学校长、小幼校(园)长、中学教师(一)、(二)和小幼教师五个研修小组,并为每个小组配备导师团队,负责每一位培养对象成长方向的把握和专业发展的引领。

    搭建了促进发展的多元服务平台。服务平台搭建的最直接体现是多样计划的实施和丰富活动的开展。五年来,工程实施共设计并推出了“催生教育主张——培养对象理论素养提升计划”、“牵手农村教育——培养对象责任修炼计划”、“聆听高端讲座——培养对象知识结构更新计划”、“推动教育创新——培养对象实践模式构建计划”、“走近教育家——培养对象分类阅读计划”、“聚焦实践问题——培养对象小组合作研究计划”、“带动共同发展——培养对象团队建设计划”、“教育家办学——影响力论坛计划”、“行者无疆——教育考察计划”等九大计划。围绕计划,共开展省级集中活动,如“走进南大”、“走进北师大”学术周,“牵手农村教育”,“教育思想报告会”等40余次,小组活动近300次,为教育家培养对象提供了多样发展空间。

    发挥了过程评价与终期考核的管理导向作用。工程实施较为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期考核。每年度,培养对象需依据自定的“目标责任书”,以报告形式呈现工作总结和研究心得;第三年度和第五年度需进行中期评价和终期考核,评价考核内容基本保持一致,主要围绕“目标达成”、“思想创新”、“实践建构”、“风格形成”、“活动参与”、“成果影响”六大指标、18项考核要点对培养对象进行综合性评价。不同的是:中期评价更为关注考核的过程性、发展性、实践性和主体性,旨在增强培养对象在“工程”实施中的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指导他们自觉提高自身修养;终期考核需通过教育思想报告会、集中答辩、现场考察等多种形式,对培养对象五年培养期间获得的整体发展进行了解和综合评价。不管是年度总结、中期评价还是终期考核,淡化了监督考查的意味,更为强调通过考核及过程管理等对培养对象进行指导,凸显了评价考核的管理、引导作用。

    提供了人力、时空、舆论与政策的全方位保障。工程实施之前,省教育部门就出台了《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实施办法》专项文件,对培养指导、考核管理、舆论宣传等进行了政策规定。五年时间里,专家引领和自主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强大的导师团队阵容,高标准的评价考核,充足的经费投入以及教育家专项课题的开设等等,为培养对象快速成长从人力指导、自由时空、积极舆论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条件保障。

    一次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历史性收割

    在所有人一起努力下,工程实施五年来,第一期培养对象不论是在个人思想凝练、实践建构,还是在带动团队发展、产生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凝练的教育思想深化拓展了素质教育的内涵。鼓励每一位培养对象凝练教育思想是工程一贯坚持的做法,第一期20位校长和30位教师都从学校办学与管理、学科教学、课堂模式建构等方面进行了思想凝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教育理解。如唐江澎、张元贵、蒋建华、李宏伟、芮火才、戴铜等校长分别提出了“教育成全人”、“担当教育”、“负责任的教育”、“大道普爱”、“建设自由学校”、“幸福教育”等办学思想;秦晓华、梁杰、朱占奎、刘红、陈杰、潘建明等老师分别提出“诗性语文教学”、“规范语文”、“简中求道高中数学教学”、“追求乐学境界的语文教育”、“人格语文论纲”、“自觉数学”等学科教学主张;庄惠芬老师在“不求第一,但求唯一”儿童观指导下,提出了重自主、重体验、重童性、重素养、重人格的生本数学课堂。尽管每位培养对象有不同的话语表达、差异的立场解读、多样的思想指向,但有一个共同的旨归,那就是始终围绕素质教育培养人的根本要求进行深化和拓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