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爱而温馨 灵动而自由
校长范秋明指导学生学习书法。
院士墙
——范秋明
■本报记者 李伦娥
新春三月间,在湖南长沙北门的湘春路上,明德中学校园内丹桂飘香。
走进明德,翻开学校的课表会发现,学校的课时都只40分钟。课程除“规定动作”外,可供学生选修的多达140多门,服装设计、烹调、茶艺、插花、天文等。每周二下午,学生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校长范秋明自己带头开设《楹联赏析与创作》,党委书记徐林上书法课。每周日下午4点,还有雷打不动的“名师百家讲坛”。
“国家规定每月必须开足40个课时,但没规定每个课时要多少时间。我每个课时减5分钟,就可以多出200分钟5个课时的自由安排时间。”范校长有他农民式的狡黠。
“学校太有远见了!”2012年考上北大的谭伊姝说,语文课上蒋雁鸣老师讲薛宝钗,班上就人手一本《红楼梦》,后来又都选修“唐诗与酒文化”。“即便在最高学府北大,周围很多人也没有上过这种课,读过这本书。”她自豪地说,“无论身在何处,总能感受到明德文化的力量。”
文化立校,特色办学,正是这所学校在多年探索基础上提出的办学方略。
在抉择中坚守教育理想
2006年7月,44岁的范秋明调任明德第九任校长,这位宁乡县一中原校长、宁乡县教育局原局长,舍弃百万人口大县的教育局局长官位,而到明德中学任校长,很多人不解。但是范秋明自己很安心,他觉得有一种回归的感觉—— 一个教育人心灵的回归。
学师范的范秋明,198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干教育,曾经是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教而优则仕”,这之间他一次次被提拔,当过副校长、校长,当过县教育局的普教科长、副局长、局长,做了十几年行政,最后得出“除了教育,做其他的事都提不起兴趣”的结论。
“有教育理想,才可能办出理想的教育。”他说,教育需要理想。有理想,教育才有目标、方向、高度和动力。来到明德,也正圆了他在此办理想的教育的梦。“100多年前的明德人,极富教育理想,才办出了几近理想的教育。”
明德中学有111年的历史,是湖南省第一所新式私立中学堂。其创办者之一、也是首任校长胡元倓,是湖南的首批官费留日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明德有着特殊的地位,不仅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培养了大批革命志士,还是中国新式学堂的杰出代表,教学质量曾经位列全国第一。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办学成就,在范秋明看来,是一批极富教育理想的办学者艰苦卓绝进行现代教育探索的结果。
在这些办学先驱那里,理想的教育是明德树人,经世致用。教育不是制造考试机器,更不是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要培养有责任、有道义、有担当,能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明德中学青年教师黄兴就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与宋教仁、陈天华等,在学校组织中国的第一个革命组织——华兴会,策划反清维新的长沙起义,起义失败流亡日本后,他又与孙中山在东京成立同盟会;校友陈天华、杨毓麟、姚宏业,先后蹈海蹈江自尽,不惜以年轻的生命警醒国人。后来,中共杰出领导人任弼时、颜昌颐、欧阳钦、周谷城、周小舟等,也都曾在明德求学。
在这些办学先驱那里,理想的教育是“磨血育人”,办学者全力以赴、呕心沥血。明德创办伊始,胡元倓就提出“坚苦真诚”的校训,他对黄兴说:“君倡革命,是流血杀人,险而易;我办教育,乃磨血育人,稳而难。”他所说的“磨血”,实际就是“呕心沥血”之意,胡元倓为此专门给自己刻了个“磨血人”的印章,并努力践行之。
在这些办学先驱那里,理想的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历史上,明德曾有“中国的伊顿”、“中国的早稻田”之美誉,还有“北有南开,南有明德”之赞语。这绝非妄得虚名。当时的明德,名师荟萃,再加上校长胡元倓“中西会通”的教育思想,“强国必先强身”的教育理念——每天下午4点以后,所有的教室、自修室、寝室全部上锁,全体学生被赶到室外进行体育活动,更有“国民教育最忌空谈,救弱方针宜求实际”的教育方针,“为各校所仅见”的严格管理,“视大学毫不逊色”的实验室,拥有78000多册图书的图书馆。明德,怎么可能不人才辈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班——高小三班曾同时出3名院士,也不足为奇了。
从20岁就开始当老师的范秋明认为,目前我们教育行政部门也好,社会舆论也罢,更多的是关注升学率,培养的是考试型的人才,以分数论英雄,重“教”而轻“育”,功利、浮躁。“考试只考了你对这个问题的了解和理解,但人的发展是多向性和多面性的。”他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是通过传授知识,开启学生心智,形成独特气质;是关注人本身,关注人的心灵成长,实现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的历史跨越。
在历史中发现文化宝藏
历史上的明德中学,是令人敬畏的。作为百年名校的后继者,从何处着手,来重振明德雄风呢?
“书声琅琅湘波涌,硕果泱泱衡麓夸”,走进明德,范秋明惊喜地发现,明德有那么辉煌灿烂的办学历史,有那么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引起了我内心的某种感动和兴奋。”范秋明说,“这是座巨大的金矿,重振明德雄风,就靠它了”。
“文化是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词,是未来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大会小会,公开私下,范秋明一再这样强调。喜读书爱思考的他认为,没有教育就没有湖湘文化,没有湖湘文化就不可能有灿烂的明德。一所学校成功与否,不在于它培养了多少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扩大了多少学校面积、建了多少幢房子,更不在于它提高了教师多少待遇,而是在于这所学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秀的文化。也就是说,这所学校有自己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并且内化成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而一所学校如果形成了优秀的学校文化传统,即使更换校长,学校也会沿着科学的轨道健康发展。
明德中学的“明德树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新时期多元文化背景下,重新思考中学生教育的价值,即五个关键词——健康、快乐、立德、学业、个性;第二层含义是,通过“明德”来“树人”,明明德之德,明教育之德,明为师之德,明生命之德。范秋明说:“我们今天的教育出现了很大的误区,它只是使人聪明的教育,而不是使人良善的教育。”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明德确立自己的办学理念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
新任校长后,范秋明并没有“烧起”师生们想象的“三把火”,甚至一个多月没开大会、没讲什么话,更没做报告。他在做什么?在学习研究明德文化,在拟定明德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十年中长期发展规划”。他和同事们研究明德历史,总结出明德的五大文化符号:“辛亥革命策源地”、“北有南开,南有明德”、“院士摇篮”、“泰安球王”、“湖湘气韵,半出明德”。范秋明说,这五大文化符号,是明德的“镇校之宝”,所以在这些规划中,他提出“文化立校,特色办学”的办学方略,“全面发展、个性张扬、锻炼思想、凸显人文”的人才培养目标,“安安静静办学,平平淡淡办学,真真诚诚办学,堂堂正正办学”的办学原则。
明德在悄悄变化着:中西合璧、精致典雅的新校园在长沙南城悄然而立;由一所学校发展到旗舰下的七所——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各种学制俱全;还领办了海南、贵州的三所学校——这些学校,都是仰慕明德文化主动上门的。教师开心工作,以德育人,以人育人;学生更是愉快求学,说是“在最好的时光,遇到最好的明德”。
明德的质量步步上升,长沙老百姓口中的好学校也由“四大名校”改为“五朵金花”了,师生们在各种比赛中频频获奖:全国啦啦操联赛中国啦啦之星争霸赛中学组爵士规定动作第一名、DI创新思维中国区总决赛二等奖、第29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团体二等奖、湖南卫视“芒果女郎”全国总决赛冠军,等等,多得无法全部写出来。2014年,明德高考升学率首次突破千人大关,学校的男子篮球队,多次在省级比赛中夺冠——人们惊呼:“泰安球王”重又回来了。
历史上的明德中学,是令人敬畏的。作为百年名校的后继者,从何处着手,来重振明德雄风呢?
“书声琅琅湘波涌,硕果泱泱衡麓夸”,走进明德,范秋明惊喜地发现,明德有那么辉煌灿烂的办学历史,有那么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引起了我内心的某种感动和兴奋。”范秋明说,“这是座巨大的金矿,重振明德雄风,就靠它了”。
“文化是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词,是未来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大会小会,公开私下,范秋明一再这样强调。喜读书爱思考的他认为,没有教育就没有湖湘文化,没有湖湘文化就不可能有灿烂的明德。一所学校成功与否,不在于它培养了多少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扩大了多少学校面积、建了多少幢房子,更不在于它提高了教师多少待遇,而是在于这所学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秀的文化。也就是说,这所学校有自己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并且内化成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而一所学校如果形成了优秀的学校文化传统,即使更换校长,学校也会沿着科学的轨道健康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