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轻盈
■高毅哲
3月20日晚上,因为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而声名鹊起的诗人余秀华,在北京大学举办了自己的诗歌分享会。在中国颓势已久的诗歌,因为余秀华的出现,有了终于盼来救世主的激动。她走进文化圣殿北大,已经被很多人视为一个标志性事件。
然而,如果你读过余秀华的诗歌,再看到那天在北大讲演的她,或许会有些感伤。余秀华的诗歌善于从生活的日常图景中提取生命的本质,充满着轻盈的想象和跳跃的灵动,而她本人又是一名脑瘫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和一些身体动作。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她,形象其实并不优雅。
这么轻盈的诗歌,这么沉重的身体。
科幻作家刘慈欣说过一句话:“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的,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那充满矛盾的余秀华本身,竟形成了对这句话的完美又令人心悸的契合,好似一个文化符号。
这让我们想起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诗人。飘逸的李白、豪放的东坡,他们的浪漫主义写在每个人都念过的教科书上,也刻在每个人的心间。
可是在他们的时代,他们的人生却各个不如意,饱受坎坷和放逐。
有时这难免会让人感到绝望。如果浪漫如他们,都无法挣脱无形之网,普通人又何以能够幸免?
很多人都在追问,为什么我们的土壤难以为飞扬的个体提供成长的养分和空间?问的人多,自然答案也就很多。比如延续两千多年的“官本位”的社会形态,比如不注重自然科学的历史传统,比如对权威的过分尊重乃至退让,比如历史上就没有能产生公民意识的土壤……
其实这些都有道理。不过与孜孜寻求原因比起来,更具现实意义的是,我们还是要行动起来,在尝试中寻找改变这一迷局的答案。
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三名安徽返乡大学生,在老家的农村里办了一台村民们自己的春节晚会。
他们遭遇了很多困难,不过他们还是把这件事办成了。三名学生用尽办法、费尽口舌,最终成功地发动了村民,使他们从麻将桌前离开,让他们第一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公共文化生活中去。
那些平时看起来对外界事务毫不关心的村民们爆发出了令自己都想不到的创造力和精神活力。这是如此让人感动,以至于在晚会的舞台上,其中一名大学生略有些激动地对大家说:“晚会的筹备是为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出一份力。如果你参与了晚会筹备的全过程,我相信,你会是一个不一样的你。”
在乡村深厚难解的文化生态里,一开始,这三名大学生怎么看都是另类。不过他们注定要和自己的父辈不一样,要不怎么会说年轻人总是未来的希望呢?他们有知识,有梦想,他们知道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在现代社会里。
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该怎样生活在现代社会里。
这恰恰是教育应该关注的大课题。教育能给学校里的学生们这样的机会吗?教育能给已经工作的人这样的机会吗?教育能给千千万万习惯黄土地的中国农民这样的机会吗?……
如果教育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在传统中国到现代中国的转型中,历史会为参与其中的人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三名大学生叫吴胜斌、李志文、史甜琪。至少在这个春节,他们的自我轻盈地飞舞在故乡的上空。
我们希望他们能永远飞舞下去,就如我们希望看见诗人的痛苦仅仅来自她的身体,而不是她带来的历史的沉重。
如果那样,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得轻盈一点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