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死亡
凯文·卡特作品《饥饿的苏丹》
凯文·卡特
■史喻
每逢有涉及新闻伦理的争论发生,《饥饿的苏丹》大概是国内新闻界最常拿来说事的图片之一。这幅1994年普利策奖的获奖作品,描绘了一名苏丹小女孩因为饥饿痛苦地趴在地上,远处是一只虎视眈眈的秃鹰,展现了苏丹大饥荒的残酷。然而作者凯文·卡特却在得奖三个月后自杀。后人将其归因为舆论以及他自己良心的谴责,即他当时应当放下照相机去帮助小女孩,而不是靠此谋得名利。
看起来好像是真的。而且卡特的遗言“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更好像坐实了这一点。在很多新闻院系的课堂上,这张照片所代表的新闻伦理陷阱是必讲环节。
不过,虽说卡特的确在拍摄照片后十四个月、获奖后三个月自杀了,可对他死因的认识,恐怕要通过了解其一生及其去世前的生活、心理情境来全面地认识。
卡特1960年出生在南非,他并不接受当时统治全国的种族隔离主义,但他的父母却赞同种族隔离。卡特跟朋友们说过自己的童年是不幸的,他甚至尝试过自杀。1994年5月,卡特获得普利策摄影奖后,给远在约翰内斯堡的父母写信:“我发誓我得到了每个人的称赞,我恨不得马上回去让你们看看我的奖章。它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我能得到的最大的报偿。”可见,他对自己能得到这个荣誉是非常高兴的,从中也很难看出人们对他有谴责。
但是,短暂的荣耀并没有改变这位摄影师的困境。卡特与女友的关系因为自己日益严重的吸毒告终,还独自抚养着一个私生女。他的遗书远不止被后人广泛传播的那一句,还有“绝望……没有电话……没有付房租的钱……没有供养孩子的钱……没有还债的钱,钱!!!我被鲜明的杀人、尸体、愤怒、痛苦、饥饿、受伤的孩子、快乐的疯子的记忆纠缠不休,总是警察、总是屠夫……如果运气好,我去找肯了。”肯是卡特的密友,1994年4月死于枪击,这给他带来很大冲击。
得奖后,卡特的工作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他得到指令掩盖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对南非的访问,这种官僚作风让他无法忍受。据朋友们讲,卡特开始公开地谈自杀的事,一部分原因是密特朗这件事,更主要的是他对钱的焦虑。为此,他接受了一份到莫桑比克的任务。但是当他从莫桑比克回来时,却把胶卷落在飞机上。当他赶回机场时,为时已晚。这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后不久,卡特自杀。
到这里,我们已经有了卡特死亡原因更全面的信息——他并非仅仅因为“受到良心的谴责”就选择了自杀。但是要注意的是,为什么这一谬误却得以持续向外传播?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传播者(特别是新闻业内人士)是为了强调记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道德困境而引用卡特的例子。这种推测往往用来配合道德反思。
其实卡特也明白记者的困境。他曾经说过:“我不得不从视觉的角度思考问题。我要拍照,但我在心里喊‘上帝啊’。但这是工作,别的只能以后再说,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别干这行。”不过,卡特在拍照那一刻所面对的道德困境,实际上被后人扭曲夸大了,他的拍摄对象,那个小女孩,当时并没有受到迫在眉睫的生命威胁。
即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注意到,很多人往往在没有全面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肆意推测他人的行为并展开道德审判,用过高的道德标准去要求一个道德主体,要求其履行“被提倡的道德”甚至“被崇尚的道德”,而一旦道德主体没有照此履行,就被视为不道德、没有良心。
然而这种打着道德旗号的讨伐,往往只会使无辜的人蒙冤。这里我们暂且放下职业行为和人情伦理之间无休止的争论,只看看最后的结果。假如在当时的情况下,凯文把那个小女孩送到救济中心,小女孩的生命是否会因此而得救?即便这个小女孩得救了,对于苏丹,或者整个非洲来讲,是否就能走出困境?
事实上,伴随这张照片的轰动效应,世界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非洲,并带来大量的粮食援助,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这些,恐怕是泛道德论者无暇关注的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