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负担”到人才,一“训”之遥
■本报记者 蒋夫尔
“过去,‘请’都很难把他们‘请’到学校去,如今,只招4000人,报名的却有7000多人,他们都不想失去这个难得的培训机会。”日前,新疆阿克苏地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面对一年一度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再也没有人愿意错过了。”
这位负责人口中的“他们”,指的是初中、高中毕业后没有继续学业,回到农村的“两后生”。“两后生”们有的外出打工,有的留在家里务农,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他们往往被视为农村的“负担”,甚至是“不稳定因素”。新疆阿克苏地区着眼长远算大账,有针对性地对“两后生”实施整建制职业教育培训。此举确保了“两后生”们回到农村,能成为新型农民;留在企业,是合格的产业工人;掌握一技之长后,能脱贫致富实现自我发展。仅此一招,阿克苏就让农村所谓的“负担”变成了人才。
1.2万名“两后生”改变命运
“我出生在偏远的农村,初中毕业后什么都不会,待在家里被父母唠叨,在外面被村里人瞧不起。”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农村的“两后生”艾米肉拉·毛拉买提,日前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说,“那个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个‘负担’,对前途很迷茫。”
如今,艾米肉拉·毛拉买提说起了流利的普通话,还掌握了一门技术。原来,正当他感到迷茫的时候,恰逢阿克苏地区“两后生”整建制学制教育和培训工作启动。就这样,他成为了新疆机电技术技师培训学院的一名学生。家在农村的他,不仅不用交学费,还有生活补助。
艾米肉拉·毛拉买提告诉记者,刚到学校时,他连一句汉语都不会说,如今,在专业授课教师、技师师傅、辅导员手把手地传授下,他变成一名熟练掌握机床切削专业高级技工,还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连我自己都不太敢相信。”艾米肉拉·毛拉买提说。
据介绍,阿克苏地区首批一次性就培训培养了3800多名“两后生”。如今,他们都走上了工作岗位,开启了人生新征程。
阿克苏地区在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中实施“全免费、再补助”的“就业式、预科制”教育培训就业工程,一举把农村的“人力负担”转变成了“人力资源”。
记者了解到,3年时间,阿克苏累计投入近2亿元资金,选送12326名“两后生”在30所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的106个专业进行技能培训。
阿克苏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麦尔丹·木盖提告诉记者,阿克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培养一人、就业一人、带动一人、稳定一片”的效果。
政府主导高位推动免费培训
与一般的职业技能培训不同,阿克苏采取的是整建制、全脱产培养培训,相当于让这些“两后生”重新接受职业教育。而所需培养人数之多,前所未有,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谁来主导?如何做?这成了摆在阿克苏地区党政领导面前的难题。
2011年7月,阿克苏地委、行署高规格举行了“两后生”整建制学制教育培训和就业工程启动仪式,当年就组织了5087名“两后生”在疆内技工院校接受学制教育培训。同时,成立了由19个部门组成的“两后生”整建制学制教育培训和就业工程指导委员会,由地委书记担任主任,行署专员任常务副主任,5名地委、行署领导担任副主任,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高位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阿克苏地委书记窦万贵说,在培训“两后生”这个民生工程问题上,阿克苏地区四套班子成员的思想高度统一,一致认为对“两后生”要进行整建制学制教育免费培训,即使财政压力再大也要做,即便少干一个工程也要毫不动摇地搞好培训。
如何把这些“散落”在农村的“两后生”“请”到学校,是个不小的难题。从学校出来时间长了,有的“野”惯了,重新回学校读书,恐怕难度不小。为此,阿克苏地区按照“政府牵头、县乡组织、学校承办、市场运作、部门监管、家庭支持、学员参与”的原则,分类实施,因材施教,多方联动,一步一步克服了困难。如今,一批批“两后生”走进了30多所职业院校。学制期限一般为2至3年,培训所需食宿、教材等费用由地、县两级财政全部承担。
麦尔丹·木盖提说:“对‘两后生’进行培训的目的,是让各族青少年在接受2至3年的职业技术培训后,整体素质不断提升。通过培训让他们真正掌握一门职业技术技能,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技术娴熟、思想过硬的‘新成长劳动力’产业大军,助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
政府购买服务,职业院校“私人定制”
如今,阿克苏一年培训4000名“两后生”,报名的却有7000多人,抢着报名参加“两后生”培训已成为阿克苏地区技工教育培训的真实写照。
“我们全家6口人,家里条件困难,两个儿子上不起大学。现在,儿子参加‘两后生’培训找到了工作,收入也不错,不比上大学差。我们能有今天,都是‘两后生’培训带来的,它就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我们家致富的门。”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温宿镇柯克牙社区居民买买提老人激动地说。
老人两个儿子命运的改变,得益于阿克苏地区购买的职业教育服务,也得益于所在职业学校的“私人定制”培训。
作为承接“两后生”培训任务的学院之一,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葛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阿克苏地区花了2亿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面对如此大的‘蛋糕’,职业院校要想分享,就得拿出自己的培训方案。这些方案都得根据阿克苏地区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私人定制’。”
葛亮认为,要把农村的人力负担转变为人才资源,职业教育是一条可行而有效的路径。这就需要构建起政府购买服务、职业教育“私人定制”的机制。
阿克苏地区“两后生”协调联络处总领队王继江介绍说,地区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不等不靠,每年拿出一大笔钱,切实保证培训所需的一切费用。虽然给地、县财政带来压力,但是这项制度极大地调动了“两后生”及其家长、学校和企业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由于有了制度和机制上的保障,阿克苏地区的“两后生”整建制培训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被当地群众誉为摸得着的“惠民工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