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 追求卓越
青海省领导到学校视察
西宁市领导到学校指导工作
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中学坐落在美丽的湟水河畔,地处西宁市经济、文化较为繁荣的城西地区,是目前西宁市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重点中学之一。学校前身为“管理中英庚董事会湟川中学”,始建于1938年10月。1949年,学校奉命改为“国立湟川中学”,直至西宁解放(1949年9月5日)。1950年3月,以湟川中学为基础,并入“省立西宁中学”和西宁女子师范学校的初中班,定名为青海西宁第一中学。1958年,由于进行学制改革实验,改为青海省实验中学。1962年初,学校划归西宁市领导,遂更名为西宁市实验中学,至1962年9月14日,又改名为西宁市第二中学,至1984年9月1日,复名为青海湟川中学,至2005年5月又更名为青海湟川中学第一分校。为准确定位学校办学理念,体现学校区域性特点,更好地提升学校内涵文化建设,在尊重历史沿革的前提下,2014年恢复原校名西宁市第二中学。
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问题,是校风的确立、校训以及办学理念的建立,这是全校师生行为的准则,是塑造学生人格的支点。七十多年来,学校始终以“修德、求真、习文、健身”为校训,秉承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在西宁市的教育教学中以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先后荣获西宁市“文明单位”、西宁市“首批中小学校园文化示范校”、西宁市“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单位”、“青海省绿色学校”、“青海省中小学实验教学Ⅰ类达标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受到省、市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多次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
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成立后,在西宁市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十杰校长郑颂同志带领班子成员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评课、召开成绩分析会,广泛征求教职员工、离退休教师、校友、学生、家长等各界人士对办好学校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出台了“职称、岗位、年度考核细则”、“名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评选办法”、“超工作量薪酬发放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学校通过这些制度和机制培养了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现拥有省级特级教师2人,正高级教师1人,省市级优秀教师50余人。除了出台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之外,学校实行人性化、精细化管理,尽一切可能帮教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改善办公条件,选派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去英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及香港、北京、上海等地的名校考察,这大大激发了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形成了人人争当班主任,主动多代课的良好局面。一份付出,一份回报,近几年的高考文科与理科均取得优异成绩,向社会各界展示了西宁二中不凡的实力。例如,2014届学校毕业生张同宝中考入校成绩584分,全市排名284名,高考成绩651,全省排名第19名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属于典型的低进高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近年来,西宁二中注重提高课堂效率,坚持以“导”为主,“督”与“视”结合的原则,开“教学督视导”工作,让富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深入课堂一线,观课、听课、评课,以此为抓手开展对重点学科的教学督视导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学校新聘教师、年轻教师人数较多的实际,学校实施了“青蓝工程”,为广大青年教师讯速成长,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为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动作用,促进教师交流互动,形成比、学、赶、帮、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进取局面,搭建了有效平台。学校的青蓝工程已形成全方位的立体系统,做到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常规化。
学校通过开门办学,接待来访家长,梳理家长反馈意见,总结整合了家长的建议和意见,责成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后采纳。在对家长开放的同时,学校也对兄弟学校进行了教学开放活动,教学开放日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加深了双方的理解和信任,打开校门,迎接来自不同行业的家长,不同学校的教师,这使学校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磨课磨人磨思路,聚焦课堂,凝聚集体智慧,打造“精品课”。这是西宁二中为实现优质的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又一举措。“精品课”开发活动已开展了三年,现已成为一项常规教学活动,经过多年的积累,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已共整合出70节精品课,理化、政史地、体音美已共整合出48节精品课。为贯彻“特色引领,做强高中”的发展战略,学校经过多次调研,充分考虑学校长远的发展,以及未来高中教育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在高二年级数学、物理学科实行分层教学,使高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分层教学的目标设定为发展优等生,提高中等生,坚持标准化原则,发展性原则。学校制订了《西宁市第二中学分层教学实施方案》,在物理、数学学科,划分A、B班,实行走班制。A班学生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有毅力,表现优秀。B班学生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根据学生自身实际,对于相对水平较高的A班学生,实行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注意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注重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水平相对较弱的B班学生,要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奋斗目标、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使之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一定的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了教学的精细化管理之外,学校十分注重德育。漫步在校园,你一定会由衷赞美这里先进的育人环境,欧式建筑的教学楼庄严而典雅地矗立在校园内,偶尔走过一两个身着校服的学生,步态轻盈、朝气蓬勃,成为校园里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为改善办学条件以及美化校园环境,本着向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原则,学校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修建文化墙、塑胶操场、配备理化生仪器、设有教师备课室,以及多功能厅、微课中心、音乐厅、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理、化、生实验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为学校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学校加强网络建设,校园网络全天候开放,阅览室、图书室、音乐厅、舞蹈室面向师生开放,既保证了艺术课的开设,也为学校特长生组建学生乐队提供了物质保证。学校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学校活动,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落实各年级分层目标管理工作,在不同年级分别开展14岁“迈入青春门”教育、16岁“公民意识教育”、18岁“成人礼”教育内容,使每位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班级养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在全校学生中树立“今天我以二中为荣、明日二中以我为荣”的主题教育。
围绕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开展近二十项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涵盖了文体、科技、艺术、社团等活动内容,推出文化精品活动,加大活动的娱乐性向思想性、科技性、知识性、文化性转换,进一步完善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学校以“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为重点,积极探索“德育校园、名师校园、文化校园”的特色内涵。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把西宁二中办成省内外的德育示范学校、名师培养的摇篮学校、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
过去的日子,西宁二中脚踏实地,收获累累硕果;崭新的未来,学校将牢牢把握机遇和挑战,更加努力,力争把学校建设成管理规范,教风严谨,学风优良,成绩显著,彰显人文气息的省内外一流名校!(刘 赫 杨 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