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各国大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提供保障。
我国健康素养从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个维度提出居民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2008年起,我国开始开展健康素养监测,逐步建立起连续、稳定的健康素养监测系统。为全面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了《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
目标
到2015年
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10%;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12%、10%和8%;全国具备科学健康观的人口比例达到40%,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11%、15%和20%;在全国建设健康促进县(区)180个,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健康社区各400个,健康家庭18000个。
到2020年
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24%、20%和16%;全国具备科学健康观的人口比例达到50%,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15%、20%和25%;在全国建设健康促进县(区)600个,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健康社区各1400个,健康家庭60000个。
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部署了六项重点工作内容:
一是树立科学健康观。正确认识健康的重要性,树立个人健康责任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形成尊重科学、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的社会风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二是提高基本医疗素养。将基本医疗素养促进工作纳入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考核和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提高辖区居民获取并利用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加强医患沟通,开展患者健康教育,普及合理用药和科学就医知识,提高居民防病就医能力。
三是提高慢性病防治素养。将提高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作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针对目标人群开展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重点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围绕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四是提高传染病防治素养。依法加强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律和政策,做好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流感等重点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城乡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
五是提高妇幼健康素养。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要将妇幼健康教育纳入日常工作,普及妇幼保健、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妇幼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妇女儿童和育龄人群合理利用妇幼保健服务。
六是提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将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作为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重要内容,继续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利用提供诊疗服务时机,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知识和技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