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勤仁勇培养未来强者
校长谢永红与学生们在一起。
公者无私,天下为公;勤者不匮,勤敏以行;仁者无忧,仁爱为本;勇者无惧,勇毅以任。——校训解读
■本报记者 齐林泉
春花初绽,细雨霏霏。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这所静穆却饱蕴生机110年的校园里,这间只有约十平方米的校长办公室被隔为局促的两间,里间办公,外面被两张会议桌塞得满满的。
“2012年7月,湖南省教育厅决定在我校开展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试点工作,致力于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一年后,我接任校长,在学校之前形成的建设工作方案基础上,积极推进,至今三年的实验,应该说这一摊子实际上逐渐起来了。”年仅四十余岁的谢永红校长目光炯炯,“1905年,我们学校创建于废科举、兴新学的中国现代教育发端时期,在湖湘大地上开时代风气之先。它能够走到今天,就是靠自强与创新两种精神,不管时代与社会怎么变化,它始终坚守教育的本质,着眼促进人的发展,致力于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培养人才。在当今大的背景下,这项改革性的实验,不仅是对我们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推动,也势必对湖南乃至全国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月美景并良辰,学子相邀会春芬。三年前的同一时节,这位在校园内写下《博才赋》的年轻校长,正用自己的行动在描绘赋中的宏愿:“传千古之绝学,温故纳新;立悠远之境界,播火传薪。志在天下,心系黎民。教育报国,砥节砺行。承载文化,蔚起群伦。”
校长要舍得把权利放下去
“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方面,经过2013-2014学年度一年的推进工作,我们越想越清楚,就是一定要改变原先校长治理学校模式,成立校务委员会、教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来共同治理学校。这是一个突破,但需要校长要大气,舍得把权利放下去。”谢永红认为这是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试点工作的一个转折点。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转变,学校才形成了围绕“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学术治校”三个核心开展工作的附中特色学校治理体系。
在完善这一体系的过程中,本着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原则,学校修订作为学校根本制度的学校章程,完善校长负责制,加强内部分配体制的改革,完善校务会议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工会制度,规范议事程序,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等,建立制度规范下的现代学校。同时,着手建立起“校务委员会、教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的民主治理结构。此外,学校努力探索学术自身规律,大力加强学术队伍建设,成立学术委员会(主任出席校务会)、首席名师工作室、大附中联合教研组等学科专业机构,以术引领学校,以专家治理学校。
这样的学校现代治理体系变革,对校长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然而,对于谢永红来讲,却似乎有着天然的契合。上世纪60年代,谢永红出生于洞庭湖畔的一个小村庄,而他的母亲就是当地一所民办小学的校长,从小的耳濡目染,家庭的严格要求,让他不仅拥有了讲卫生、懂礼貌的生活习惯,还给他播撒了注重细节、力求上进的精神力量。在母亲的激励下,上世纪80年代,他由一所农村高中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并且在四年后以优秀学生身份,留校进入大学附中任教至今。
“从语文老师到班主任、年级组长,再当教导处副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接着到分校当校长,然后现在当校长,二十几年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就想当妈妈这样的一个好老师。而且,我始终认为,当老师就是要做好八个字——亦师亦友,良师益友。亦师亦友是一种平等的师生观;良师益友,就是要成为学生学业、人生的良师,教学相长。我也把这作为人生的信念和准则,带进以后的管理工作。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平民校长,或者说是一个可以做朋友的校长。”在谢永红慢言细语的讲述中,有着春的暖意,更有着生命的厚度。
学校必须心中有学生
“学校要让课堂把老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不是只侧重一个方面,学校不能搞一刀切,心中必须要有学生。心中有学生,包括学校备课、授课、作业批改、考试评价甚至个别辅导都要尊重学生,孩子们学得就很快乐,哪怕孩子学习成绩并不冒尖,一些家长也会很满意。”回顾在分校当校长的经历,谢永红对于教育教学中尊重孩子的做法颇感欣慰。如今,这一理念也被贯穿到了目前现代教育实验学校教学体系建设之中。
学校本着“以人为本,承认差异,发展个性,着眼未来”的课改思想,构建起了“两性四型”具有附中特色的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基础性”和“拓展性”两大类。基础性课程为国家课程,拓展性课程为校本课程,包括提高型、兴趣型、实践型和研究型这四小类课程。对于国家课程,在开齐开足的同时,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实施,实行删、并、转,由此妥善解决了两个难点:一是通用技术课。采用分班级集中两天开课方式。二是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坚持军营、农村、企业体验活动,社区服务坚持寒暑假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课表并注重研究过程与评比研究成果。在校本课程方面,学生入校即有《学生选课指导手册》指导学生进行选课,如兴趣性课程前后开出了二百多门,精品课程有三十多门。对于合作课程,学校与湖南师大、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共享高校图书馆与部分实验室,共同培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学生,共同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精品讲座课程,等等。
这样的课程体系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有了更多的机会充实和丰富自己。去年年底刚刚获得第七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全球唯一金奖并获得申请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名校学术优先权的学生谭泽睿,在考入师大附中后因为数学成绩突出被选入了数学竞赛小组,专攻数学奥赛。可读完一个学期,因不喜欢每天做题的生活,转到了学校国际课程中心,在这个没有高考、奥赛压力的地方,他不仅可以静下心来研究数论,也迅速提升了自己的外语水平和国际视野,更快地与世界学术前沿接轨。
做好课程的同时,学校立足湖南学校大班额的现实,按照“常规课齐头并进打基础,拓展课自主选择抓长短,辅导课个别跟进释疑惑,自习课主动探究促内化”的思路组织教学,实现了现代教学组织中的“整体化、差异化、个别化、自主化”原则。学校在课堂教学上提倡“养正出奇”。“养正”,指教师博采众长,融通百家;“出奇”,指灵活施教,不拘一格,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由此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编印学生“自主学习册”,建立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引导、指导、督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此外,学校还着力开发现代课程资源体系,进行校园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图书馆数字化阅览室和理化生数字化实验室建设等;探索建立个性化的作业体系,以实践型、研究型、论文型等多样形式,按照“顶层设计,分层布置,多样批改,网络公示”办法,在整体统筹下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需要学生的学业要求。
“刚来到附中的时候,我是班上的‘吊车尾’。不仅是考试,就连作业都让我非常吃力。但是自从附中设立了一套个性化作业体系之后,我才发现了学习也能变得轻松有趣。我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难度的作业。这不仅让我更加正确地为自己定位,同时在一天天完成应做的作业之后,也能做些更难的题目了。和小伙伴一起讨论、攻克难题,让我的高中生活更具挑战和乐趣!”这是从一所县城初中考进附中、目前就读高二的周毅鹏同学的切身感受。
学生要做未来的强者
“我们要相信,我们是这个社会的未来。当全世界被我们‘90后’占领的时候,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思想就是这个国家和社会的精神与思想。所以,今天你可以说,我们青年人能为社会所做的志愿服务非常少,我们能释放的能量非常小,但志愿服务背后的志愿精神,却远比你想象得宽,只有这样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未来的我们,才能真正让世界赞叹!”这是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一学生皮佩佩在去年入学后不久竞选学校志愿者总队队长时的演讲。
如今,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忙碌了一个多学期的她,在家长眼中,“孩子真的开始长大了”。“每天她都像一个陀螺一样的不停地转,特别忙碌和辛苦。尽管如此,孩子却没有忘记初心,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并且升华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一个15岁的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得的成绩。”皮佩佩的爸爸由衷感激学校为孩子成长提供的环境,让孩子“从一个懵懵懂懂的无知少年迅速找到成长的方向,并且在成长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皮佩佩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学校的学生发展服务体系,它包括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体系、学生个性发展的支持体系、心理教育辅导体系、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家庭困难学生救助体系五个部分。
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体系中,学校建立导师制,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导师对自己进行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由此保障全体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加强专业化、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建设和提高学生自我规划与自主管理能力的德育系列化建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