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有研究表明,婴孩最早表露的情感之一,竟是值得赞许的同情心。将一个新生儿放到另一个哭闹的婴儿身旁,很可能两人都号啕大哭起来。这是否意味着婴-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有研究表明,婴孩最早表露的情感之一,竟是值得赞许的同情心。将一个新生儿放到另一个哭闹的婴儿身旁,很可能两人都号啕大哭起来。这是否意味着婴儿真正关心他的同伴,抑或仅仅是为喧嚷声所打搅?意大利最近开展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研究人员为婴儿播放其他婴儿的啼哭录音,这足以像预料的那样诱发一阵痛哭流涕。但是,一旦播放自己哭泣的录音,这些婴儿却很少开始哭泣。纽约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马丁·霍夫曼据此得出结论:“从分娩之时起,就存在着某种起码的移情心理。”这种情感的强度会随着岁月流逝而减弱。6个月以上的婴儿,对别人的困扰不再用哭泣来回应,而是以扮个怪相取而代之。到了第13~15个月,婴儿往往会自己着手处理事端,尝试安慰哭泣的伙伴。
随着第一个生日的降临,婴儿已俨然成为思维愈益精细的“见习社交家”。他们会开始跟踪周围人的视线,推测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通过理解别人的凝视,婴儿开始理解别人的心思。”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安德鲁·梅尔佐夫说。他和不少同事发现,这种技能最早出现在第10~11个月,它不仅是婴儿情感和社交能力趋于成熟的标志,还能用来预测他们的语言能力在日后的发展趋势。有关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在过第一个生日时尚不能熟练地跟踪和凝固视线的婴儿,在进入2岁以后,对高级语言能力的掌握往往也会显得力不从心。梅尔佐夫说,这个事实有助于解释盲童或那些母亲因患抑郁症而很少与人交流的婴儿为何学习语言迟缓的原因。
婴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就开始形成观察能力,这是被无数的实验观察所印证的不争事实。但是,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神经科学家查尔斯·内尔森希望他的研究能更深入一步,以确认早期婴儿是如何辨认面部表情的微妙差异,亦即社交技能发育中一块关键性的基石。他设计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法,给每个接受调查的婴儿佩戴一顶舒适的帽子,上面布设有64个海绵传感器。然后,让他们观看60幅喜怒哀乐各不相同的表情图片,通过测量脑电波来了解婴儿大脑的内部结构变化。“成人见到哪怕是不易觉察的笑容,大脑也会将它归入欢乐的范畴。”内尔森的一名助手解释说,“我们希望了解婴儿的大脑扫描是否跟成人一样。”目前,内尔森向他所在地区的每个新生婴儿的家长发出了邀请信,希望他们踊跃参与这项测试。结果如何目前尚难以预料,但内尔森相信,如果婴儿出现了孤僻症等情感障碍的早期症状,则是完全有可能藉此得到纠正的。
当婴儿尝试学习说话时,一种与外界——特别是与父母亲沟通的能力的发育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婴儿牙牙学语远不是亦步亦趋的模仿。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迈克尔·戈尔茨坦物色了两组8个月的婴儿,给他们穿上带有无线扩音器和传播器的紧身制服裤。其中的一组母亲被告知:只要婴儿发出咕咕声或牙牙学语就立刻做出回应,用满面笑容和爱抚轻拍给予鼓励。另一组家长也需要对他们的孩子微笑,却是胡乱随意的,与婴儿发出的声响毫无关系。结果,那些即时得到反馈的婴儿不仅说话频繁,而且进步的速度也超过后者。
及时接受情感智力的测评,以免错失扭转偏差的良机。因为研究表明:情感上的幸福将会对儿童未来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有关调查还显示,15%~20%的儿童生性害羞和焦虑不安。但令医生困惑不解的是:为什么有些人轻而易举地挣脱了这个怪圈,有些人的症状却每况愈下呢?马里兰州立大学的内森·福克斯对数十名出生9个月的婴儿进行了脑电波检测。扫描的结果发现:那些见到陌生人主动上前招呼的儿童,大脑中控制快乐之类情感的部分显得特别活跃。
与此同时,福克斯又确信:孩子将来会成为怎样一种人,家长的作风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如果家长呵护过分或者不督促孩子尽早克服这一心理偏颇,那么,他的孩子在成人后仍会显得腼腆有余,沉稳不足。相反,富于自信和理智的家长通过善意地鼓励孩子甘冒风险,耐心地引导他们走出这一怪圈,则常能摆脱早年的心理障碍所带来的尴尬。这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发现,因为心灵上备受压抑的儿童,在其他问题上同样会面临极大的风险。
1.下列对文中为婴儿播放啼哭录音研究的叙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婴儿播放其他婴儿啼哭的录音,会诱发该婴儿的啼哭;播放自己的,则大多不会。
B.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婴儿是否真正关心同伴这一问题。
C.从研究中可以得出婴儿从分娩起就存在起码的移情心理,其情感强度随年龄增长而减弱。
D.该研究在一定意义上表明同情心是婴儿最早表露出来的情感之一。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长对孩子善意的鼓励和耐心的引导会使孩子成年后容易摆脱害羞和焦虑不安。
B.查尔斯·内尔森对于婴儿在出生后几个月就开始形成观察能力持怀疑态度。
C.盲童学习语言迟缓是因为他们在婴儿时期不能用眼睛熟练地跟踪并凝固视线。
D.家长的作风对孩子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起决定性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成人见到不易觉察的微笑会将其纳入欢笑的范畴,是因为成人比婴儿有更多、更丰富的社会经验。
B.如果婴儿的母亲是一个抑郁症患者,这个婴儿日后对语言的学习必定十分迟缓。
C.在学习、社会等方面存在极大风险的儿童,他们的心灵一定备受压抑。
D.过第一个生日时尚不能熟练跟踪和凝固视线的婴儿,日后对高级语言能力的掌握会不顺利。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 C
2. A
3. D

  1.根据文章第一段的表述,“这种情感的强度会随着岁月流逝而减弱”应该是另一个实验的结论,和题干所要求不相符。
2.B项,根据文章第三段可知,查尔斯·内尔森只是为了做进一步研究,“确认早期婴儿是如何辨认面部表情的微妙差异”,而并非是对“婴儿在出生后几个月就开始形成观察能力持怀疑态度”;C项,根据文章第二段“这个事实有助于”可知,盲童学习语言迟缓的原因应该有很多,选项犯说法过于绝对化的错误;D项,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孩子将来会成为怎样一种人,家长的作风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可知,说法过于绝对。
3.A项文章未涉及,无中生有;B项构不成必然因果关系;C项“一定”的说法过于绝对化。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有研究表明,婴孩最早表露的情感之一,..”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