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打造“五度”课堂 创新法学育人机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7-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是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把实践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必由之路。坚持“德法兼修,修于实践”的原则。认识到:从修法方面看,“法律理论的第一要求就是它应当符合现实”,“一项原则,若宣称与便利和实际立法过程不相符,那么它还能剩下什么?”从修德方面看,实践是将教化的价值转化为内在德性最可靠的方法,自强复兴的家国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众关怀、公平正义的信念、勇于担当的责任感、诚信敬业的伦理道德,无不自实践中体验锻造升华而来。

    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本着,实践育人的场域在生活,“生活即教育”,应打造生活化课堂,不限缩为实务教学、实验教学或实习实训,不局限在“课堂—实验室—实习单位”三点一线的固定框架下,不封闭在服务司法中心的单一思维中;相反,生活化课堂以现实生活为广阔的时空舞台,把学生从相对封闭的课堂空间解放出来,扩大法学教育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自主性,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为学生主体性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做到实践育人的在场在线;以思想引航将育德融入日常,做到实践育人的入脑入心;以文化涵育将育格融入生活,做到实践育人的有理有品;以项目推动将育技融入教学,做到实践育人的上手上身。生活化课堂的实践育人体现为人人都育人、事事都育人、时时都育人、处处都育人的形态,是在生活中开展的思政,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延伸,三者在时间上互嵌、形式上互补、内容上互动,共筑起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以生活化课堂有“五度”,认为生活化课堂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公益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教育,是有高度的课堂。首先,学生被引导健全自己人格追求“完满生活”,学院鼓励学生探索一条以己之力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的途径。其次,生活化课堂下基层进社区,如爱心牵手农民工子弟、大学生创业法律服务中心入驻宁波市青年学生创业孵化园“青柠檬”、法院导诉台志愿者服务、深入街道社区矫正中心提供志愿者服务、深入社区和乡村开展贫困入户调查等,是有深度的课堂。学生读的是“国情”书和“基层”书,认识“我们的国家治理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有我们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再其次,生活化课堂面向群众接触群众,如通过法律援助工作站、人民调解委员会、消费维权联络站、妇女权益保护委员会等社团面向市民提供法律服务课程,是有温度的课堂。学生读的是“群众”书,倾听百姓心声,学院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次之,生活化课堂融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于一体,学生得以拓展观察能力、提升沟通技巧、完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有宽度的课堂。最后,生活化课堂紧密对接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区域经济与文化特色发展需求,学院依托宁波市地方立法优势和国家首批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的资源条件,设立地方立法调研项目、小微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服务项目、决策风险评估项目、地方法治政府建设绩效评估项目等,是有亮度的课堂。

    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打造“五度”生活化课堂,难在如何做到教学目标不失于乱、教学过程不流于泛、教学监管不形同虚设,关键要量身定做一套围绕项目中心的全新教学管理制度,重组教学元素。课程体系上,打破传统上仅以单学科为纲目的并列式结构,而大力推行项目导向,创造出多元学科交叉融合的互通式结构,实现从仅面向学科教育到兼顾面向职业教育的转变。学分管理上,并举开设常规性项目与滚动式项目,常年开设法律志愿者、法律援助等公益性项目,计入必修学分;不定期接受学生自选的创新项目,计入选修学分。教学组织上,将均质化班级进行分解,组建个性化社团作为新的学习单位,实行团队考核;又将实务部门纳入教育主体,创建“共定目标、共设课程、共组队伍、共建平台、共施过程、共推质量”的校政企协同育人共同体。学习形式上,摒弃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知识传递模式,而采取学生在前教师在后的知识检验模式,学生自主观察、尝试自主解决,在做中学。评价方式上,突破程式化的以考定学业的单一形式,而引入社会奉献度、团队合作度、能力提升度等多样化评价指标。近年来,浙江万里学院根据法学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精心打造“五度”生活化课堂,把社会实践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人才培养工作更加有声有色。法律系先后获得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和“工人先锋号”荣誉;法律援助工作站被省团组织授予“先进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称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消费者权益维护联络站被地方政府部门授予“五星级规范化调解委员会”“消费维权先进单位”称号;被地方人大机构采纳50多条立法建议;输送赴西部计划、省内欠发达地区毕业生20余名;培养了一批优秀学子,如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和浙江省优秀青年律师黄倒进、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村民“贴心人”村官项玉君。全院上下立德树人风气溶溶,关注民生、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育人气候已蔚然成观。(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院长 盛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