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与小鸟
“不学诗,无以言。”孔子的这句话,将诗歌的重要性说到了极致。
古往今来,中国就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最能体现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诗歌在中国,已经超出了简单的文学体裁,不仅与书法、绘画、戏剧等中国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彼此互相促进滋养着,而且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产生了密切的影响。我们完全可以说,一部诗歌史,也是一部丰富、凝练的中国文化史、中华文明史。正如林语堂认为的那样,诗歌在中国很大程度上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灵感,一种活跃着的情绪”。我想,这也是近年来央视《经典咏流传》等节目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诗歌的熏陶与学习,应该从儿童开始。因为,诗歌的语言精练、含蓄,富有韵律感、想象力和感染力,好记好学,便于吟诵传唱,是积累词汇、淬炼语言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儿童语言发展的难度,远远低于发展音乐、绘画等其他技能的难度,儿童从诗歌诵读中所获得的滋养,从语言发展中所获得的提升,是全面又持久的。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的经典蒙学教材,几乎全部都是富有韵律感的诗歌体语言。也正如金波老师所说:“欣赏语言、创造语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读诗、写诗。”
同时,儿童的语言也是最接近诗的语言。记得有一次我与金波老师讨论诗歌,他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的“诗性”是生命灵性的一种展现。儿童几乎不需要太多的学习,就能够说出富有韵律、充满想象力的句子,草木飞禽,云雾雨雪,世间万物,在儿童的眼里都是诗意盎然的。儿童在感悟中所朦胧思考到的哲理,将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清晰,将在行动中悄悄发挥作用。
在我们的《新教育晨诵》中,选入了16首金波老师的诗歌。在选诗的过程中,我们是有意控制同一位诗人的入选诗歌数量的。金波老师能入选这么多诗歌,可见他的童诗之精美和丰富。
在金波老师的儿童诗中,很多故事是他童年发生过的,但是他同时又很清楚自己的使命:他的诗是写给眼前的孩子的。金波老师说,“不管是哪类创作,生活永远是灵感的源泉。关在屋子里‘憋’出来的作品,和在生活中通过观察、感悟、提炼出来的作品,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他的许多童诗很有现场感,小读者仿佛亲临其境。如《在果园里》,我们听到了小时候偷摘苹果的金波与老爷爷的对话;《在校外,我遇见了老师》,把一个小男孩在学校之外见到了一个与平常完全不同形象的老师,从开始的忐忑不安到后来的亲切温暖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金波的儿童诗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了儿童情趣,充满着想象力。曾经有媒体问他,创作灵感究竟是来自他的想象力,还是来自现实中的儿童生活?他的回答是二者都有,儿童生活激发了他写作的热情,而想象则让他思绪飞翔。在他的诗里,所有的动物、植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可以和他交流对话的。在他的诗里,太阳是可以有翅膀飞翔的,可以是绿颜色的,天上的星星是可以与地上的花儿互相转换变化的。金波老师的儿童诗韵律感、节奏感特别强,这也与他主动汲取中国民间童谣的滋养有很大的关系。他曾经介绍说:“几十年来,唱诵童谣的声音一直在我耳边回荡,成为我童年重要的记忆,一直影响着我的创作。还有民间童谣,让我较早感受到了母语的音乐性。”金波老师曾经编选过一套十卷本的《中国传统童谣书系》,我记得封面上写的一句话是“流淌在血液中的祖先的声音,蕴涵在基因中的民族的记忆”。
正是在这样的勤奋耕耘中,金波老师迎来了创作的丰收。金波老师说过:“有童心的生命没有老朽,有诗意的人生没有冬天。”这正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和真实的体会。这些年来,我每年都要有几次见到金波老师,每次都会听到他激情而睿智的声音,感受到他温暖而慈爱的内心,虽然岁月流逝,但他童心依旧。虽然已经年逾八旬,但他依然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创新创造。
种子和小鸟,是金波儿童诗中经常出现的形象。从《春的消息》到《小树谣曲》,从《红蜻蜓》到《黑蝴蝶》,从《记忆》到《小草》,从《泥土的馈赠》到《走进樟树林》,从《叶笛》到《送你一束蒲公英》,每一首诗中我们都可以听到鸟儿的歌唱或者看到种子的成长。在刚刚出版的《金波60年儿童诗选》的序言中,金波也写了这样一段文字:“60年,这是我诗歌创作的春天。我进入了一个诗的童话王国,我写下的诗行,愿每一个字,都是种子,都是小鸟,愿它们出土成苗,入云展翅。”
是的,金波是一只不知疲倦的小鸟,60多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歌唱。在《白天鹅之歌》《红蜻蜓之歌》和《萤火虫之歌》这3本诗集中,我们可以读到他从上世纪60年代到2013年期间创作的部分儿童诗,我想,这也是他为孩子们歌唱的乐谱。在这3本诗集中,金波老师还亲自为孩子们朗诵了自己的诗歌,他的声音也被原生态地记录在书中,这样,他的小鸟般诗歌的声音也将永远留在孩子们的心中,回荡在蓝色的天空。金波说,那是与鸟啼和鸣,与花香相融的声音。
是的,金波自己就是一粒美丽的种子,一粒诗歌的种子。他把心声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灵,这些播撒的种子,许多已经开花结果。很多当年的读者,受他的影响成为诗歌的爱好者和创作者,更多的人因为他的诗歌成为一个富有诗意的人。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孩子因为他的诗歌而热爱生活,放飞梦想。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特别需要诗歌的时代。在物质的丰富之后,只有精神的丰盈,才能实现真正的诗意栖居。所以,我们在《新教育晨诵》中,也对诵读工作进行了新的探索,通过“思与行”的提问环节,打通诗歌与读者的心灵通道,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创造出自己独一无二的诗意思考。
就像金波老师的那首《倒下的树》:“纵然倒下来/还要活着/为听鸟儿唱歌/长出无数耳朵//树和鸟/毕竟在一起厮守过/树曾经站立着/等待鸟儿/飞起/飞落。”在“思与行”环节,我们问道:“一棵树倒下了,可它还要努力活着,为什么?除了诗中写的原因外,你还能为这棵树找到更多活下去的理由吗?请你想一想:谁会为你活着感到更加幸福快乐呢?你又应该做些什么,让自己活得更精彩呢?”
当《新教育晨诵》围绕一首诗提出这一类的问题时,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不同的答案,就有多少种子开始萌芽,就有多少小鸟开始飞翔。生活在当下,用诗歌的力量,让孩子们真正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能够在现实的土壤上,找到一种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从而创造幸福完整的人生,我们正在和金波老师一起前行,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和金波老师共同前行。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