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故鼎新入佳境 行健致远育英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张九龄、苏东坡、辛弃疾、文天祥等历史名人曾在此留下政功墨迹,周敦颐、程颢、程颐、王阳明等理学大家使这里成为宋明理学发祥地,这里有一所千年书院、百年学府。从这里,走出了战功卓著的陈奇涵上将,著名的经济学家郭大力教授,中科院院士黄克智、林皋、张家铝,国家运动健将、世界冠军李富良等一大批杰出人才,犹如一颗颗璀璨之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这就是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赣州市第一中学。

    究竟是怎样的人文底蕴孕育了这所名校?又是怎样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创造如此辉煌的育人成果?今天的赣州第一中学,对于前行中的我国教育又有怎样的深刻启示?

    追根溯源,赣州市第一中学(简称赣州一中)的历史可谓悠久绵长。早在宋朝1056年,周敦颐先生创办了濂溪书院,开创了“君子乾乾,不息于诚”治学理念。崇祯十三年(1640年),书院迁建于光孝寺右边(今赣州一中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濂溪书院内并用濂溪书院资金创办致用中学堂(赣州一中前身)。奠基人刘景熙希望全校师生为人、为学都要以诚为本,并以此训为校魂。在此之后,学校几度更名,1927年,学校命名为“江西省立赣县中学”,直至1953年定名为“江西省赣州第一中学”沿用至今。在创办之初,就曾成为赣南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摇篮,20世纪四五十年代是赣南的更高级别学校,1953年7月被批准为教育部门重点联系的全国30所中学之一,并被列为江西省3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2015年在全省普通高中评估中再次获得优秀等级。

    省立赣县中学时期是赣州一中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光孝寺旁,播下炽烈的革命火种;廉泉井边,留下院士坚实的足迹。这一时期,学校会聚了一大批名师,历任校长主要有克己奉公、治学严谨、在赣南教育界受人尊敬的元老周蔚生,忠诚教育事业、赣南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张广鸿,译著和论著颇丰、赣南著名教育家钟兆麟等。

    目前,赣州一中正继承和发扬百年学府的优良传统,努力践行“以人为本、健全人格”的办学理念,以“学以致用、振兴民族”为校训,以“惟诚求实、博学敦行”为校风,以“有教无类、严谨治学”为教风,以“亲师明理、善思勤学”为学风,发扬“精诚合作、敢于担当”的一中精神,大力加强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中历史文化精神传承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创“人文见长、国际接轨”办学持色,向“全市一流、全省著名、全国知名”的办学目标大踏步前进。

    百年来,赣州一中为国家、民族、社会培养了一批批合格劳动者和优秀人才。73位学子考取北大、清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33人次获高考省市区之冠,数以万计的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校友遍及海内外,还培养了大批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和社会栋梁。学校先后获得省重点中学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省文明学校、省德育示范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十一五”全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市重点中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市优生培养先进学校等200多项国家、省、市荣誉。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全面发展

    赣州一中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既得益于该校师生的不懈努力,也得益于社会各界对该校建设发展给予的极大关切和强有力的指导,更得益于校领导班子确立的正确办学方向。

    陈智钢校长深知,高等级学府的建设和发展,核心是“人”,人才培养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基础,也是学校学术水平、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主要标志。因此,赣州一中积极围绕“人”做文章。

    践行素质教育,全面培育新时代人才。学校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笃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造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文学社、诗社、乐队、健美操队、合唱团等各类学生社团活跃在校园内外,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能,极大地弘扬了学生的个性。学校的田径队参加省中学生运动会连续11年团体总分名列全省前8名,参加赣州市“英东杯”比赛一直蝉联市直中学团体总分之冠,男篮、女篮、男足、健美操队、合唱队等参加各类比赛均获得省市一等奖。“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

    知行合一,培养勇于担当的人才。赣州一中校园面积虽然不大,但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建设校史文化、壁廊文化,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条走廊、每幢教学楼都成为历史文化的传播阵地。这里不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光孝寺,还有夜话亭、阳明院、三潮井等景点。“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学校一直在努力践行“知行合一”思想,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和“德育承包制”,要求全校师生员工都要成为德育工作者。学校从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远大理想、规范行为习惯做起,树立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心怀祖国,敢于担当,无私奉献。

    树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的育人思想,积极培养广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完善“四子”“四女”教育体系,把赣州一中的每个男生塑造成“四子”,即“在家是孝子,学习是才子,品行是君子,气质是美男子”;把赣州一中的每个女生培养成“四女”,即“在家是孝女,学习是才女,品行是淑女,气质是美女”。把学生培养成“积极向上、心智健康、谈吐大方、举止优雅、才思敏捷、全面发展”的赣州一中“四子四女”形象。学校统筹安排,把推行“四子四女”德育活动贯穿在全年的德育工作体系中,确保每学期活动的系列化和常规化,让“四子四女”教育活动成为赣州一中德育工作的特色品牌。

    推进“一导二环三段” 引领教学模式改革

    如果说课程是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先行军,那么,课堂便是其核心阵地和中心战场。传统的知识传递式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记录、记忆、做题、考试。其较大的弊端是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闲置了学生的多元思维,从而浪费了学生的智力资源,遏制了学生潜能的开发,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了简单的机械劳动。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尽快脱离对教师的依附而“独立”,一直是赣州一中改革的方向。

    2010年,学校提出了以“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中心主题的教学技能实践活动,坚持以“导学案”为主要抓手,强力推进“一导二环三段”教学模式。

    “一导二环三段”教学模式是以“自学—互动—检测”三个相互连接、层层推进的课堂教学环节为载体,以“教学内容问题化”为主线,以“开放和生成”为特征的科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正如陈智钢校长所说:“知识就像长在树上的桃子,教学活动的一切安排都是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让”强调的是教师的诱导。“跳一跳”强调的是学生的努力。“摘”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的过程。这个“桃子”是学生自己摘到的,而不是教师摘下来塞给学生的。

    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时刻牢记学校倡导“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课堂理念,着力打造激情课堂、智慧课堂和高效课堂。在这样的教学境界里,教师重视学生的思考,突出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思考。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回答问题展思考,重点难点深思考,交流过程学思考,反思过程升思考……思维从广度到深度、从灵度到速度、从独特角度到创新度,给学生打造的是一个惯于勤思、善思、精思、奇思的睿智的大脑,于这美妙的流程之中,个体成长了,师生俱进了。在这里,关注学生、注重学法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几堂优质课的标榜,早已成为实实在在的常态;在这里,没有僵化、没有刻板、没有独角戏,有的是知识的渊博、哲理的思辨、求索的激情。

    近几年来,赣州一中教学成绩节节攀升。黄戴菲和卢婧分别夺得2014年和2017年赣州市中考之冠,近十年高考赣州市中心城区文科之冠7次来自于赣州一中,多人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彰显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效。

    加强尖子生培养 擦亮人生底色

    陈智钢校长认为,为提升办学水平及质量,既要狠抓大面积丰收,又要加强尖子生的培养。高考成绩是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试金石,是检验一个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因此,赣州一中结合办学实际,创新性地探索出“2+4”初高中教学模式,按照“独立教材、独立进度、独立师资”和“加快进度、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全面发展”的要求,改进实验班教学方式和学生培养模式,制定出具体的课程计划和学科教学计划,完善考核方式。

    初中实验班中考成绩不作为考核仅有的标准,而是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内容拓宽、加深,初高中衔接上做足文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长发展、特优发展,以达到“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为国内外知名大学输送优秀新生”目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