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鲤鱼浩小学坐落在四川省大渡河边上的一个彝族乡,明亮宽敞的教室,干净舒适的宿舍,标准的美术室、图书室和实验室,曾经让农村孩子羡慕不已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真真切切地出现在鲤鱼浩小学的校园内。

    鲤鱼浩小学的变化是“全面改薄”的一个缩影。2013年以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先后启动实施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以下简称“全面改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以下简称“能力提升”),持续改善学校教书育人环境,助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让农村地区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一样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最美的地方是学校

    在位于半山腰的四川省乐山市金河镇小学,五年级教室里,教师正在上《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屏幕上播放着红军过草地的视频,师生间互动精彩。“我在山区从教20多年了,以前凭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就把一堂课给教了。现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把许多知识串联起来,甚至可以给孩子一些情景再现,学习效果更好了。”这位语文教师说。

    5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补助资金1699亿元,带动地方投入3700多亿元,全国新建改扩建校舍2.21亿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2.1亿平方米,购置各类教学仪器3.01亿台件套、生活设施1824万台件套,全国99.8%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20条底线”要求,这一组组数据彰显了“全面改薄”工作的成效,见证了学校办学条件的巨大变迁。

    从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到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再到“全面改薄”工程,成效已经显现,学校成为最安全、最美丽的地方。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网络问卷调查980万人次,对“全面改薄”的综合满意度在88%以上。作为第三方,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进行了密切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全面改薄”5年规划科学细致,建立了科学规范的问责机制,构建了精干高效的管理模式,贫困地区学校和学生广泛受益。

    教育现代化奠基

    5年多来,“全面改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极大改善,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及人口流动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依然严峻,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二是一些乡镇学校寄宿条件还比较简陋,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农村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镇和县城集中,学校服务半径不断扩大,学生寄宿需求还将逐年增长。三是全国现有乡村小规模学校11万所,这些学校点多、面广、办学条件较差,学校宽带网络教学环境和信息化资源明显不足,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最短板和最薄弱环节,关乎教育公平的底线。

    为进一步巩固“全面改薄”工作成果,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实现与“精准脱贫”和“全面小康”的无缝对接,2019年7月,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再用两年时间,集中解决学校办学条件方面的突出瓶颈问题,为2020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奠定坚实基础。

    《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问题精准发力,强化了具体解决措施,明确了2019—2020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一是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平均班额超过国家限额标准即整体教育资源不足地区,应以发展为主,在城镇、城乡接合部新建、改扩建必要的学校,有序扩大学位供给。平均班额低于国家标准的区县,应以改革为主,引导生源合理流动。二是加强“两类学校”建设。要求各地立足具体情况,优化农村教育规划布局,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装备配备,补齐“两类学校”办学条件短板,按照标准为边远艰苦地区“两类学校”教师建设必要的周转宿舍,切实解决教师后顾之忧。三是提升农村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要求各地按照“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要求,充分利用光纤、双向宽带卫星等,加快实现农村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

    向“三区三州”倾斜

    为提高“能力提升”工作实施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各地科学研判本地区人口分布、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建立健全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源变化动态监测机制,妥善处理好学生就近上学与接受良好教育的关系,不得盲目建设城镇学校和撤并乡村学校。

    教育部今年2月份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在8月底前以县为单位制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目前全国已基本完成了新一轮的布局专项规划。对于撤并后的闲置校园校舍,教育部已部署开展全面普查,指导各地做好综合利用工作,避免闲置浪费。

    在已有资金的基础上,中央财政2019—2020年通过安排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部分困难地区。中央财政每年约安排300亿元补助资金、170亿元长效机制资金,国家发展改革委每年约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70亿元。各地可以结合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这540多亿元中央资金用于本省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与以往教育工程项目相比,中央财政在分配资金时,既注重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也重视对工作成绩显著省份的奖励。对教育基础薄弱、工作任务重的省份特别是“三区三州”地区给予了重点倾斜支持,对教育脱贫攻坚、前期化解大班额力度大的省份给予了奖励,既为现实困难大的省份托底,也鼓励工作力度大的省份加大干劲,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氛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