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界碑”竖在边疆孩子心中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0-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黄永腾给广西防城港市那良镇滩散小学护界碑队员讲解边界知识。黄景顺 摄 扫码观看黄永腾的护碑故事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万里边疆教育

    广西防城港市,祖国西南边陲,一栋家属院里,退休教师黄永腾这几天有点忙,女儿催着他去南宁检查身体、取药。自去年以来,关节炎滑膜炎困扰着他,习惯性脚抽筋,耳鸣严重,失去嗅觉……这位经历了4次手术、自称“四刀不倒”的80岁老人,有时候也不得不服老。

    但一走进学校,黄永腾总以意气风发示人。最近他在指导华石小学、那良镇中心小学设计少先队活动。家中客厅里,挂着一幅定制的防城港地图,他的目标是到每所学校都走一次,少先队活动“一乡镇一品牌”是他的愿望,还有几个乡镇没有实现,他有点着急。

    身边的人说“黄老师,你的病就是因为太辛苦了”,黄永腾特别不赞同,他觉得自己才不辛苦,见到孩子就开心,谈到“少先队”嗓门就变大。

    一个守了65年的承诺

    那良镇的一家米粉铺里,每隔几天,临近中午,都会有个“老仔”(客家话:老头儿)光顾,布鞋帮上沾满泥,鞋面有尘,看起来不像是本镇人。

    “老仔”个头不高,身材单薄,斜背着个旧帆布包,每次吃完一碗米粉,匆匆就走。

    有一次,“老仔”刚走出来,隔壁理发摊老板搭话:“老板,看你经常来,是来收山货的吗?”

    “不是,我是退了休的老师。”

    “现在收山货很赚哦。”

    “我也有赚啊。”

    “你赚了什么?”

    “我下来搞活动,教育了那么多孩子。”

    被误认为“山货老板”的是黄永腾。1999年,黄永腾退休,不想无所事事,他找到离家八九十公里远、曾经工作过的那良镇滩散小学。说明来意,校长表示欢迎,但有点为难:我们这里没有兼职少先队辅导员,也没工资。黄永腾说,我不取报酬,就是喜欢做这个工作。

    从那以后,黄永腾就成了滩散小学的志愿辅导员,学校每年给发个聘书。后来干脆发给他一张“终身志愿辅导员”的证书,这也成了他这辈子最看重的证书。为了不给学校增加一丁点儿负担,每次下乡,黄永腾都先去吃碗米粉,再去学校。

    黄永腾也的确不是边境人,他老家在广西钦州。黄永腾自己也没想到,因为一个承诺,就在边境当了一辈子教师。

    “我难忘的经历多,感动的事情也不少,但最感动最难忘的是一个数:8块5毛。”黄永腾说。

    黄永腾小学毕业后,父亲去世,家境贫困,每天一顿稀饭都保证不上。在他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国家每个月发给他补助——8块5毛。

    “数目不大,但是对我意义重大,就是这8块5毛,让我小学毕业后读上师范学校,当上人民教师。”1955年钦州师范学校毕业,16岁的黄永腾怀着最朴素的感恩之心,向组织许下承诺:到边境当一辈子老师。他选择到当时属于“老少边穷”的防城港各族自治县“支边”,当上了一名边境乡村小学的老师。

    那垌小学是黄永腾工作的第一所小学。学校在一个破庙里,条件非常艰苦。当时的文化人并不多,当别的教师陆续转校和离职,黄永腾还是留下来了,在边境乡村小学一教就是20多年。工作中,他渐渐发现自己很爱跟孩子们打交道,尤其喜欢少先队工作。1981年,被调到防城镇二小时,黄永腾很不乐意,有人劝他:“你出来了,也可以出去做山区辅导员嘛。”被提为副校长后,他一个月都没去过校长室,就泡在少先队室,校长忍不住问:“难道你是有意见?”

    黄永腾比谁都了解边境孩子们的苦,其中一项:没什么课外读物。在这个老人的家里,不到10平方米的客厅,整齐地摆放着上千本图书,孩子们课余时间都可以来读书听故事。这间家庭图书室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黄永腾从每个月几十元的工资里节省出来,自费买书。图书最多时,超过8000册。

    黄永腾还让自己变成一个“流动的书箱”。中越边境线上的大山里,零星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教学点,尤其是偏僻的瑶山小学没什么课外读物,黄永腾就背着书箱,把书背过去,让孩子们有好书看。从1977年开始背书箱以来,超过10万名孩子通过黄永腾的图书室和流动书箱受益。这些年,随着学校条件的改善,黄永腾家的图书室才慢慢收缩。

    “我觉得爸爸做到了孟子所说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爸爸像爱我一样,爱着山区里的孩子。”黄永腾的独生女儿黄珊珊说,有次爸爸买了一大捆红绸布,用缝纫机做了几千条红领巾,送给山区贫困的孩子们。家里有块宅基地,爸爸卖了20多万,全部给农村教学点的小朋友买了书、学习用品,给少先队辅导员买了教学用具。

    曾有记者问黄永腾:“你送给山区孩子这么多,共拿出多少钱?”

    “没统计过。”

    “为什么不统计?”

    “从来没想过要统计。”

    黄珊珊知道爸爸咋想的,他经常说:工资是国家给的,够吃够用就可以了,拿点出来为边境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是应该的。

    从1955年到2019年,65年了,世事变迁,也许根本没人记得黄永腾许下的承诺。“这个庄重的承诺,我一直坚持到现在。”黄永腾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我的人生经历很简单,用一二三四五就可以概括。”黄永腾说,“一个承诺;两种工作:班主任和辅导员;先后换了三个学校;动了四次手术;退休后做‘五老’”。

    超级点子王

    其实,黄永腾“出名”是在退休后,是因为一项特殊才能。

    湍急的北仑河,中越一河之隔,河水中隐约可见刻有“中越友谊长存”的石头,河岸边竖立着1346(2)号界碑。拐个弯,距离不到500米,就是滩散小学。

    黄永腾带着红领巾护界碑小队的队员们,扛着红旗,背着竹梆,拎着竹桶,唱着护界碑歌:“大山绿哩啰,大江清哩啰,青山绿水映领巾,映领巾啰,哎哩啰哟,哎哩啰,护界啰,爱界碑,风里雨里都不停啰。个个都是好队员啰。”走向1346(2)号界碑。

    从学校到界碑,路程不远,但是广西夏天的太阳炙热无比,走到一半,师生常常借路旁一半树荫休息。身边的老师担心黄永腾身体,递过来一瓶矿泉水,这位80岁的老人拧开瓶盖,自己却没有喝,让孩子们仰起头,他高举起水瓶,给每个孩子喂了一点,一排孩子一起仰着头,跟张嘴求食的雏鸟一样。晶莹的水,被咕咚咽下,场面甚为动人。

    界碑前,嘹亮的国歌声响起,黄永腾和孩子们一起面向国旗,举起右手,行少先队队礼。这位两鬓斑白的“红领巾”动作标准,手心向着九、十点钟的方向,神情庄严。

    “红领巾护界碑”是黄永腾退休后到滩散小学做志愿辅导员时设计的第一个活动。为什么设计这个活动?黄永腾一直在边境工作,观察到一个现象,过去老百姓国防观念不强,很多群众不爱护界碑,在界碑旁边晒木薯,小青年靠着喝啤酒,甚至不知道这是界碑,用来拴牛。

    2001年,对什么是界碑,为什么要爱碑、护碑,滩散小学的孩子们也是一片茫然。黄永腾调查了20多个孩子,问起什么是界碑时,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上来,只知道是一块大石柱。

    “必须让孩子们从爱碑、护碑做起,填补国防观念空白。”黄永腾带领当时的滩散小学少先队辅导员甲世宝,为孩子们设计了“与边防军叔叔护界碑”“界碑天天见”等5项活动。请别人写歌得一两万元,黄永腾干脆自己出手,用上当年在边境自学的填词谱曲的本领,自创好几首“护界碑之歌”,朗朗上口。比如,《我们也是兵》歌词这样写道:“边境的红领巾呀/学习边防军呀/也训练,也执勤,我们也是兵/该叫什么兵?请你说分明/我来说啰你来听/让你们听分明啰。”用孩子的口吻一传唱,几句俏皮的歌词就简明扼要地说出护界碑的深远意义。

    “红领巾护界碑”影响越来越大,山沟沟老师设计的活动,获得了全国少工委体验教育展示活动一等奖等奖项。孩子们知道爱碑护碑,也带动了家人,影响了社会,十几年来,再也没有破坏界碑的事情发生,滩散乡党支部也因参与此活动获评全国优秀党支部。黄永腾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红领巾”,在边境上竖起了一块块无形的“界碑”。

    “红领巾护界碑”只是黄永腾的杰作之一。“黄老师只要跟孩子们在一起,就脸上有光,眼里有神,心里有好点子。”防城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任陈治禄跟黄永腾一起工作28年了,他说,当地老师都叫黄老师“超级点子王”。

    有一次,陈治禄和黄永腾一起去那曲小学,看见孩子们在玩泥巴,有几个蹲在那里发呆。俩人问孩子们长大了想干什么,他们一脸茫然,憋了很久,只有一个小朋友说:我长大后要跟父母去广东打工。听孩子这么一说,两人心里都很难过。黄永腾说:“我们得想个办法,帮帮这些孩子。”

    经过多次探讨,还是找不到好的办法。陈治禄很沮丧,他以为黄永腾会和他一样,准备放弃了。到了2014年5月,一个周末,早上6点多,他的电话响了,是黄永腾:“治禄,你起床了没有?我昨天晚上想了一下,有点新思路了,想和你说说。”很快,黄永腾就来到他家,掏出了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梦想成真室方案”,上面密密麻麻都是修改的痕迹。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