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华西村的“明天”
华西办学,也有华西的特色。第一点,为什么办学?华西的老百姓富了,华西的小孩到城里去了,甚至到国外去了,照例来说,我们不要办了。不行,我们要照顾外面来的职工,我们是公办,这个学校条件要好,我们进行改革,所以叫实验学校。这是一点。第二,为什么不办高中、办职业学校?原因有两点:一是对社会负责的问题,因为对一般学生来说,不能全部考上高中,这些人可能就游荡在社会上,那我们办了,可以让他们认真地学。这些人也不一定笨。有些人分数考得不高,可能太灵了,调皮了,这些人培养出来,是个人才;二是我们华西本身两万多人,这些人出来就可以安排就业,对我们发展有利。所以我们要办这个学校,这叫双赢。
——吴仁宝
“天下第一村”的牌子依旧闪亮。
进入江苏江阴华士镇华西村,老远就能看到村口这块醒目的大牌子。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华西村”就以“家家小洋楼,户户拿分红”驰名全国,村民们实实在在提前过上“小康”生活的画面,让全国农民羡慕不已。
老书记吴仁宝带领村民创造“神话”的历史虽然过去,但华西前进的脚步仍未停歇。当年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华西村,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面积超过澳门、人口两万多的“大华西”。和过去参观时看厂、看楼不同,现在四面八方的客人到华西村,一进大门,村里人更喜欢把手往路边的楼群一指:看,这是我们村的幼儿园!
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新世纪“育人”……华西村前行的每一个步点,都在紧跟时代的节拍。——没错,这正是“第一村”的打开方式。
华西的“后院”
进入华西村,不看那些历史的陈列,不看那些闪光的数据,也不着急参观“九九归一”的华西塔群和与北京“国贸”等高的“龙希酒店”的话,在下午下班时间到华西村幼儿园门口看看,倒是可以发现华西村和城里人差不多的生活日常:幼儿园外面众多的小车,门口一个个伸直脖子望着里面的、神情焦急而兴奋地等着接孩子的家长。有点不一样的是,幼儿园门口有几位手臂带着红袖章的家长,在维持着秩序,所以放学时的华西村幼儿园,欢快而有序:车在园外停放得规规矩矩,家长们在门口排得整整齐齐。
1978年,华西全村交税28.18万元,2018年底交税14.86亿元,增长了5272倍。1978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是220元,现在增长到了9.05万元,增长了410倍。这逐年增长的发展数字意味着什么?对华西人来说是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是过上好日子也不松劲的拼搏奋斗。对华西村幼儿园的老师来说,这个感受更加具体:他们得保证村民一大早上班时,在幼儿园迎候孩子们;节假日放假时,也得保证有人值班。
华西村幼儿园沈老师说,华西村幼儿园早上6∶30就有老师值班了,7∶00孩子们就开始入园。下午放学后,如果有家长不能按时来接孩子,幼儿园就安排值班老师继续看护。节假日期间,如果有家长送孩子过来,幼儿园也能保证孩子正常入园。另外,幼儿园还有“小小班”,以关照年龄更小、家长无力照看的孩子。在服务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上,华西村幼儿园基本上是“全天候”的。
华西村百姓富裕之后,并没有搬到相距不远的江阴、无锡,甚至上海、苏州这样的城市,而是继续在家门口上班,在家门口发展,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学,这和村里有高质量的幼儿园以及华西实验学校不无关系。
教育,是新时代华西家庭的定心丸,也是新时代华西人汲取精神文化滋养的根。
华西的“重教”之风
华西村幼儿园建园20年,条件也屡经“迭代”、不断升级。随着新园区投入使用,华西村幼儿园面积之大,设施之全,设计理念之新,别说在村办幼儿园里少见,在整个江阴市也是罕有其匹。
继2001年村党委投入800多万元兴建幼儿园新楼之后,2018年又投入3000多万元兴建了二期工程,目前华西村幼儿园总面积达到了230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达到9000多平方米。目前幼儿园有400余名孩子,教师、职工50多人。进入室内,可以看到功能分区清晰,物品摆放和管理要求标准、规范,每个班的孩子在室内即可实现活动、盥洗、学习、交流、休憩等。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华西村幼儿园随处可见的和自然、土地的关联:天台、屋顶上,小小“农场”生机勃勃,精心打理的土地分割成小块,小麦发着青苗,灌溉的水管滴着水滴……教室周围,种植着各种树苗和花卉,还有小菜园沿着墙根环绕成一圈,红通通的大萝卜、绿油油的大白菜从土里冒出大半个身子,好像要急不可待跳出来和你来一个热情的拥抱。这一切似乎在提醒每一个人:华西村幼儿园虽然现代,但它又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农村幼儿园,它就像华西村一样,站在田野之中,成长于大地之上。
华西村幼儿园的高起点、大手笔,不仅仅是巨大的资金投入,更体现了鲜明的华西理念和华西特色。其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细微之处,更体现了对教育的敬畏和匠心。
华西村对教育的重视,并不是有了钱之后。可以说,华西村很早就重视教育,也优先收获了教育的红利。
上世纪70年代中期,老书记吴仁宝在当时村里还不富裕的情况下,组织全村建造了当时江阴市很高的建筑——两栋分别为四层、五层的楼房,起名“教育大楼”。四层那栋,主要用来培训农民,开办农业中学、面向村民的农民夜校和各类培训;五层的那栋,一楼就是华西村最早的幼儿园和托儿所,楼上则是华西小学。
为了鼓励当时“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发展华西村的教育,当时的书记吴仁宝拿出了极大的诚意。据一位老校长回忆,当年生活非常清苦,村小老师日常用餐一般是在校自备灶具餐具,轮流做饭,柴米油盐的费用大家平摊。到了华西村以后,老书记却安排老师们到大队接待站免费用餐。吴仁宝说:“我们村民每个人筷子头上省一点,老师们就可以吃好了。你们老师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你们教育好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农民才不会一代一代都赤脚走在田埂上……”吴仁宝书记一席话,说得教师们热泪盈眶。
华西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迅速崛起,除了领头人吴仁宝书记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非凡的智慧之外,华西村民们思想统一、纪律严明,学习力、领悟力、执行力能跟上书记的要求,集体走上农村工业化、企业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可以说华西村的教育功莫大焉。
吴仁宝常说:“鼓了钱袋子,不忘小孩子。”华西村在富裕之后拿出巨资办学,创办了高规格的幼儿园,兴建了华西实验学校并赠送给国家,这和老书记的教育情怀密不可分。
家门口的就是更好的
今天的华西,虽然已过了老书记当年的“高光”时刻,但华西村作为“天下第一村”的实力仍在。现任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华西村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以“当助手”的姿态,落实人才振兴。新时代的华西村喊出了“不以华西为世界,而以世界为华西”的口号。来自五湖四海的创新和建设人才,源源不断涌入华西。据统计,现在华西的企业高管中,39%是外来的,中层干部中59%是外来的,员工队伍中超过92%是外来的。
这意味着,华西教育服务的对象,一多半都是外乡人。能提供什么品质的教育,从长远看将决定华西人力资源的稳定和发展,而优质的华西教育,则可能在文化上实现所有人的认同,最终打造具有鲜明华西文化特质的全新一代华西人。
华东师大教授、教育部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原主任陈玉琨在受聘华西实验学校名誉校长时说:“华西教育要认清社会发展的潮流。华西村的明天,取决于华西教育的今天。如果后天华西还是‘天下第一村’,那么需要华西教育人的思想和努力。”他的话,让在座的华西教育人很受触动。
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家长们眼里,孩子身上表现出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令人惊喜和欣慰的。
多年前,何先生因为在华西打工的姐姐介绍,从贵州来到华西村工作,这里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促使他下决心留下来,和一位来自苏北的姑娘成了家。如今,他的女儿从华西村幼儿园毕业后,在华西实验学校的小学部上学。他说,每年暑假,他都会带着孩子回贵州老家。在贵州乡下,有不少都是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相比之下,何先生觉得自己和孩子幸运很多。“和老家乡下同龄的孩子相比,我的孩子明显懂的东西要多,要自信得多。叫她在大家面前唱首歌,她大大方方就唱起来了。”更让他欣慰的是,孩子特别知道关心人,半夜听到姥姥咳嗽,她能从床上起来给老人递上热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