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实验小学 和美文化增内涵 助学课堂促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黄海岸边,青口河畔,有一座美丽的校园。亲爱的老师,友好的伙伴,这就是赣榆实小,我们的家园。我们从这里展开翅膀,飞向希望,飞向明天……”岁月的清风轻轻翻开2019年的书页,带着青春的蓬勃朝气,揣着满怀的激情与渴望,与新中国同龄的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实验小学(以下简称“赣榆实验小学”)迎来了自己的70岁生日。在这片成就梦想、孕育英才的沃土,每一根舞动的枝条都是欢迎的手臂,每一声欢快的鸟鸣都是动听的歌曲,每一朵盛开的鲜花都是绽放的笑脸,这是赣榆实验小学为全体师生打造的启智摇篮。

    赣榆实验小学坚持“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办学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快乐成长,始终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式教育,以及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养性塑德、崇真向善的思想教育,并积极倡导打造特色精神文化、构建实力课堂文化、创建多彩课程文化的发展路径,以生动活泼、分享体验的教育行为,助力畅通学生的健康成长之路——

    明确方向 拓展“和美”精髓

    赣榆实验小学地处东吴文化与齐鲁文化交汇处,拥有儒学的滋养和文化的熏陶,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赣榆实验小学虽几易其名,但始终以“和美教育”的办学理念促进学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教育品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文化需要积淀与传承,教育需要改革与创新,学校需要特色与品牌。在多年办学历程中,赣榆实验小学在不断探索和积淀中凝练出“和美文化”,并将“和美文化”的内涵概括为“和而不同发现美、各美其美体验美、美美与共创造美”,即:追求和而不同、相融共生、多样共存、合作共赢,引导学生不仅要追求感性的美——事物的美、艺术的美、人格的美,而且还要追求理性的美——发现的美、思维的美、创造的美。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完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制定覆盖全学段、体现世界先进水平、符合不同层次类型教育特点的教育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全国教育大会则进一步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随着对“和美文化”的内涵及对学校教育引领的深入思考,赣榆实验小学深刻认识到,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已经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更是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其核心就是为学生奠定长远发展的基础。对此,赣榆实验小学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行校本化实践与探索,重点体现“科学精神”“学会学习”与“实践创新”三个方面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质疑、合作、探究等能力,明确了“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思考”的“助学课堂”教学改革三维发展目标。

    “助学课堂”教学改革,是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基于学校“和美文化”的丰富内涵,探索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路径,增强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实践性与有效性。通过“助学课堂”的改革与实验,提炼并完善“自主、互助、师助”的学习方式,探索并形成“课前自主学习、课中自主探究、课后自主迁移”“互助交流、互助探究、互助展示”“助知识内化、助方法迁移、助能力形成、助思维发展”的助学策略,实践并总结“助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型与教学理论。

    “自主”“互助” 助力学习提效

    两个月前,赣榆实验小学为2019级一年级的千余名新生举行了“扬帆启航 追逐梦想”入学仪式。仪式上,学校号召学生们“立规矩、勤学习、强体魄、逐梦想”,并通过敲响“启智鼓”,“朱砂启智”“击鼓明志”“行拜师礼”及放飞梦想气球等庄重、有仪式感的环节,引导学生在新起点播种新梦想,激励他们珍惜读书机会,从此励志学习、健康成长,用行动诠释“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梦想境界。

    作为“和美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赣榆实验小学逐步探索从“自主”“互助”“师助”等方面助力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何为“自主”学习?赣榆实验小学在教学中倡导“先学后教”的理念,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能力与方法,尝试完成自己提出的学习任务,或者教师设计好的学习内容。其一,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内容适量、难度适宜的“预习单”,在此基础上,根据“预习单”的要求独立完成预习任务,逐步养成“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其二,教会学生进行“课中自主探究”,在深入研读文本时与教材对话、与教师对话、与自己对话;其三,做好“课后自主迁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的拓展以及对拓展情况的反馈。

    何为“互助”学习?赣榆实验小学在教学中倡导“互教互学”理念,指导学生通过交流、补充、辩论、质疑等形式,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解疑释惑。一方面组织学生“互助交流”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加强“互助探究”,重点围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通过“互助探究”,通过完成以“助学单”、思维导图、我的学习成果、小小辩论台等为主要形式的“互助展示”,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何为“师助”学习?顾名思义,“师助”是立足教师教学层面,在教学中倡导“以学定教”理念,对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师助”阶段强调“三助三不助”原则,即:助在学法处、助在提升处、助在偏离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助、学生通过互教互学掌握的不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把握的不助。教师在正确诊断学情的基础上,实施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针对性追问、补充、引导与点拨。由此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感悟与运用,采用灵活多样的途径,提高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宽度、广度与深度,从而在助“知识内化”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

    理念领跑 加速特色教育

    在教学进程中,赣榆实验小学不断构建“助学课堂”教学范式,通过“自主、互助、师助”的学习方式,以及“课前自主学习、课中自主探究、课后自主迁移”“互助交流、互助探究、互助展示”“助知识内化、助方法迁移、助能力形成、助思维发展”等助学策略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形成学科教学的基本思路与结构。

    据了解,赣榆实验小学在“助学课堂”教学范式的实施中采用了“低段渗透、中段体现、高段强化”的策略:“低段渗透”是在一、二年级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助学课堂”的基本理念与基本范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中段体现”是在三、四年级的学科教学中,逐步按照“助学课堂”的基本范式实施教学,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高段强化”则是在五、六年级学科教学中,充分按照“助学课堂”的基本范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另外,学校已经初步建构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助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型,如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教学基本范式,又如数学学科的复习课、新授课、练习课基本范式等,让学生经历体验、理解、内化、迁移的学习过程,从而实现学科的教学目标。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赣榆实验小学的“助学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了多个维度的前瞻性探索。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而言,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行校本化实施,通过“预习单”“助学单”进行学习任务驱动和方法指导,实现了从“理解—记忆—练习”向“探究—反思—表达”的转变。对于教师教学方法而言,将新课程倡导的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进行校本化实施,实施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针对性追问、补充、引导与点拨,实现了从“传递—讲解—评价”向“触发—交流—分享”的转变。对于学习环境而言,通过平板电脑、网络环境、多媒体播放系统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包等,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拓展自主、互助学习的时空,变师生一对一的单一性学习为多元互动的开放性学习,从“知识中心—整齐划一—终结评价”向“学生中心—团队协作—多维互动”转变。

    赣榆实验小学以“助学课堂”引领学校教学改革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为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平台,为每一门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也帮助赣榆实验小学的教学质量一直领跑,课题研究、理论成果在地区教育领域起到了积极的辐射作用。

    经历了70年风雨沧桑,赣榆实验小学这所历史悠久的学校迎来了生机勃勃、青春洋溢的发展新时代。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进程中,赣榆实验小学将继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并继续以“和美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以“助学课堂”教学改革带领教师专业发展,以全新的姿态建设现代化教育示范小学,努力成就全体师生的“和美人生”。

    (王聿松 秦 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