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2019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感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2-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影响我的一本书

《通俗哲学》

    当我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睁开眼看世界,想一次看个够,却又看不太真切的时候,《通俗哲学》这本书走入了我的生活。

    这本书智慧而平易,深刻而有趣,把我想对这个世界说的几乎所有想法都说出来了。最让年少的我感觉神奇的,是那些成对出现的词语——现象与本质、物质与意识、空间与世间、对立与统一、量变与质变、偶然与必然、感性与理性、相对与绝对……这些奇妙的词语,第一次以哲学的方式进入一个少年的视野,从此我体验到了思考的乐趣。

    后来,人到中年,经历了生活的苦乐衰荣,阅读了古今诸多的情理哲思,但这本书的影响一直都在,此时,我才意识到,这是“种子”的力量。

    【推荐语】

    “教书人首先是读书人”,这是刘绍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始终认为,教师多读书,才能重新认识自己,保持清醒头脑,引导学生用心感悟生活中的美好,体验人生意义,涵养高尚情趣。

    身为一名教育局局长,他倾心于在一个地区全面推广教师阅读,让“人人好读书、人人读好书”在校园蔚然成风,学校带动学生家庭阅读、家庭带动全社会阅读,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这一切,源于他始终把读书作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孜孜以求,行为世范;源于他心中始终延续的人文情怀,坚持用读书滋兰树蕙,用读书涵养教师和学生的爱与包容;源于他矢志不渝的教育使命和担当,以制定工作机制,培养师生的读书兴趣,以带领读书研究,升华师生的读书感悟,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课堂模式、提升着教学质量,让教育更有内涵、更有温度。

    刘绍辉带着他的读书梦继续前行,也必将用读书点亮师生的心灵、照亮他们幸福人生的路途。

以阅读改变区域教育生态

刘绍辉

    “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教师是建设书香社会的引领者和示范者,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注定要终身阅读。阅读是一个教师最大的担当,为自己担当,为学生担当,为学校和教育事业担当。教师阅读引领学生阅读,学校阅读影响社会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须从学校抓起。

    唐山市从2015年开始,实施了“名师引领中小学教师阅读行动”,旨在通过引领和推动区域内中小学教师阅读,激发教师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加快专业发展,进而促进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我们先后邀请温儒敏、朱永新、程郁缀、曹文轩等25位专家、学者到唐山作专题讲座。编辑出版了《播洒书香》等教师读书成果专著。2017年,由我主持的课题“区域推动中小学教师阅读行动策略研究”被批准立项为河北省“十三五”重点资助课题,形成了科研成果,为全省乃至全国教师阅读提供借鉴。

    一位教师的阅读史,不仅是他的精神底色,也是他的教育蓝图。教师阅读要与师德建设紧密结合。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执教之基、立身之本,是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要通过阅读明法纪、树定力,在阅读中明德、在阅读中升华,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

    教师阅读要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当前课改进入深水区,新型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冲击和挑战着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对教师的业务素质、角色转换、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通过阅读,始终立足时代前沿,优化知识结构,开阔教学思路,增长职业智慧,改变生活态度。

    教师阅读要与教师专业成长紧密结合。通过阅读丰厚自己的底蕴,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教学的灵感。通过阅读让教师重新认识自己,让教师保持头脑的清晰,永葆工作的活力,让教师时刻成长,真正找到职业归属感和工作幸福感。教师必须成为“终身阅读者”,并肩负起培养“终身阅读者”的使命和担当。

    阅读是灯,照亮教师成长的路;教师又是“点灯人”,用阅读点亮学生们真善美的心灵,照亮他们的一生。

    影响我的一本书

《中国书法全集》

    影响我的一本书是一套《中国书法全集》,这是外祖父在世时推荐给我的。外祖父是一位知名校长、一位书法家。上世纪90年代,他去世前,交给我几本书和一封信,他说,荣宝斋出版的这套书,他有生之年收集不齐,让我负责收集。我想,书是外祖父留给我的遗产,信是他的遗嘱。当时,这套计划出版100多册的书,仅出版12册。

    为了完成他的遗愿,我每年都去荣宝斋寻这套书,这也让我养成了买书、读书、藏书的习惯。二十多年来,这套书影响了我的生活,我收藏图书近万册,编写和主编出版十多册。这套书影响了我的家庭,爱人写书,儿子儿媳出书。如今,儿子负责网购这套书法全集。

    三代人,一套书。感谢这套书,培养了我们读书爱书的好习惯;感谢外祖父,为我们留下了读书爱书的好家风。

    【推荐语】

    他自称“百分百草根”,自感没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魅力,但却始终以民间的立场,自觉、坚定地去呼唤教师阅读的被打开和被信仰。他倡导成立的全国性教师读写团队“叙事者”,以共读的方式积极推动教师“深度拥有一本书”,让“每月一本书”逐渐成为教师的生活日常,让越来越多的生命开始习惯接受阅读的帮扶和滋养。

    他追求阅读的价值链接,从读者到作者,从写作者到教育研究者,他不断发掘读书的意义生长点,为教师的生命成长和专业发展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他追求阅读的衍生传递,从坚持一个人勤读到带领一群人共读,从倡导教师专业阅读到引领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他创造的共读模式不断被复制、模仿和借鉴,以更专业的品质影响和改变着阅读的生态。

    他的阅读行动已经远比自己的“身份”更有影响力,他不计辛劳与得失的公益阅读推广精神源于他的生命自觉。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草根阅读推广者的力量,也让我们更加相信教育阅读获得改善的可能。

草根阅读推动者的力量

王维审

    我生长在农村,却又生性内向。这种天灾人祸般的双重封闭,让我的少年时代更多了些自卑和孤僻。因为阅读,我的作文里会时不时冒出一些连老师都没有读过的句子,自然就成了老师经常拿来念的范文。于是,我读得愈加勤奋,写得愈加有劲,得到的表扬也越来越多。可以说,我就是在这样的阅读中被奖赏大的,从村办小学到村办初中,直至带着一身泥土味闯进市里的重点高中。当我正式站在讲台上,教育叙事便成了我专业成长的“亮点”。随着写作的深入,我颇为薄弱的个人底蕴开始捉襟见肘。为了写下去,我开始进行比较系统的专业阅读。

    回望这段时光,我的阅读理由简单而直接,大多是对生命缺陷的一种本能的妥协与消解,抑或是为了存在下去的某种必需。但是在那段相对逼仄的生活里,阅读给了我必要的滋养和帮扶。这让我相信:阅读是有附加值的,它能养人。所以,我希望所有的人都可以得到阅读的滋养。为此,我做过各种各样的尝试。比如,身为数学教师的我,往往会越位做语文教师的活儿,不仅为班里购买书柜、添置图书,还乐此不疲地组建学生阅读社团。这虽然改变不了什么“大局”,却在内心里播下了带着他人一起读书的种子。

    2016年,我发起了一场寒假挑战活动,并借此成立了一个紧密型的教师读写团队——“叙事者”。团队的活动方式有三种,即读书、写作、研究,其中最基本、最重要、最系统的是“叙事者·悦读”活动。“叙事者·悦读”的基本要求是每月共读一本书,在阅读质量上倡导“深度拥有一本书”,常规的操作程序:一是荐书,通过海选、公投、专家确认等环节,确定每个学期的阅读书单;二是读书,先是征集“一本书的领读专家”,确定每本书的领读人,并由领读人主持“启动导读”“问题导读”等活动;三是聊书,包括阅读过程中的即时性“闲聊”,以及撰写阅读心得等相对严谨的聊书方式。

    “叙事者·悦读”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教师的生活。有教师说,在他工作的前二十四年,他只读过一本书;在跟随“叙事者”的这一年,他读了二十四本书。在“叙事者”的影响下,一些核心成员纷纷建立自己的教师阅读团队。还有一部分成员,模仿“叙事者”成立了“师生共读群”“亲子共读群”,把读书的种子撒向了学生和家长……“叙事者”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成长团队,而是一个读书活动的孵化器;越来越多的人从当下开始,把读书当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分支团队从这里出发,走向了越来越远的阅读之旅。

    影响我的一本书

《苏东坡传》

    在最初的时候,我的阅读带有很大的工具性,内容大都与教育教学直接相关,指向的是个人教育能力的提升。偶然的一次机会,我读到了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彼时,正是人生的爬坡期,命运中陡增了许多沟沟坎坎,整个人开始有了心灰意冷的颓废。读到苏东坡,读到他虽饱经忧患拂逆,却能够安然若素、泰然处之,人格上也没有变得尖酸刻薄,反倒是更加趋向温和厚道。反复阅读,慢慢感受到支撑他的生命如此敞亮的,应该就是自己的一身才华,以及不自觉中占领的精神高地。这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成为我精神中种下的一粒种子,在必要的时候就会焕发生机。由此,我开始意识到阅读更为辽阔的意义,也走进了更为广阔的阅读领域。也正是这个原因,“叙事者”的阅读书目更多地会呈现出丰富多彩,《苏东坡传》也是“叙事者”为数不多的重读书目之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