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2019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感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2-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愿以一叶之力,推动一树繁花

杨叶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毫不谦虚地说,我在“读书”和“行路”两方面结合得还算可以。

    一方面,我自己读书,也要求学生读书,还自告奋勇带领亲戚朋友的孩子每逢周末到当地的“北麓书馆”读书。孩子要读的书分为三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教材《论语选读》是根据自己为高二学生开设选修课时的讲义整理出版的;中外名著类就像《城南旧事》《窗边的小豆豆》等;精美时文类少不了汪曾祺、梁衡、林清玄的作品。

    另一方面,关于“行路”,我们发起组织了“家在静宁”游学·读写特训营,不读书的周末,我们要么在县城博物馆,要么在城郊厂矿企业,或者干脆就在田野乡村,一如“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

    如果说自己读书是爱好的话,要求学生读书则原因有二:现在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往大点儿说,让孩子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有人不止一次问过组织游学的初衷。在自己有限的教书生涯中,我固执地认为孩子们的作文经验一方面来自阅读体验,一方面来自经历了的生活。读书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他们为此学会了想象,学会了思考;而“行走”,一下子将书本上的知识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而且他们在行走过程中,还学会了观察,学会了表达……

    这些只是一些“术”的层面上的问题,关于“道”,我能说些什么呢?“行路”的过程,明显转变了孩子的学习方式;另外,朴素的风土人情,美丽的自然资源,浓厚的乡土文化和农耕文明展现出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学生了解和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怀;还通过与人的接触,与社会的接触,与自然的接触,自觉不自觉地培育了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

    是的,大家都知道“读书”“行路”有益,但推动起来的确不易。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墓志铭的主人,那个躺在床上、行将就木的老者的一番话,给了我诸多启示: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我愿以一叶之力,推动一树繁花。

    影响我的一本书

《平凡的世界》

    当我很郑重地写下《平凡的世界》时,我的内心是忐忑的:今天再提这部书,自己是不是太老土;或者人到中年再拎出这部书说事,自己是不是很矫情。当再一次看到“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这句话时,一些奇怪的念头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少安、少平的形象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们在这平凡的世界中,虽然遭遇各种困难和痛苦,但他们不甘屈服于命运,通过不断超越自己,在贫穷中追求着理想和幸福……

    路遥呕心沥血谱写的这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成了一段历史和一个时代的缩影。有人说,孙少平的经历与路遥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十分相似,事实上,孙少平的经历又何尝不是我们这一代农民子弟生活的影子呢?

    【推荐语】

    从教40多年来,奚亚英广泛涉猎教育、管理、人物、文学各类书籍,平均每年阅读量达300余册。她坚信:没有比阅读更幸福的事情。而阅读也在悄悄改变着她的人生,延展着她的教育格局,她将阅读的养分“化”进课堂、“化”进管理、“化”为细节、“化”为儿童。她在将阅读沁入自己教育生命的同时,也将一颗颗阅读的种子植根于师生心中。她说:“我愿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建造一座属于心灵的图书馆。”

    在她的领导下,湖塘桥中心小学从一所农村小学,变成一所包括8所学校、2万多名学生的常州市第一家公办教育集团;如今,已退休的奚亚英在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担任校长,她又以普适课程、专设课程和自创课程,实现了学校“七号课程”的“三位一体”架构,实现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彻底化校本实践,使该校成为中国民办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学校。

阅读,照亮生命的自觉

奚亚英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在触手可及、望眼所见之处总有一本书——于我而言,书,有时并不是读的,就算是摸一摸也会感觉很美,很满足!我时常会感到知识恐慌,但只要有书在身旁,心里自然就会踏实些。

    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我并没有什么鲜活敞亮的名牌大学学历光环,也没有什么鲜明透彻的学术功底支撑,更没有什么鲜丽璀璨的头衔荣耀……我常常自诩是“穿着草鞋的追梦人”,从农村出发,穿越田野的繁花似锦,以书为伴,让我遇见了教育的美好,看到了学校的生动,听到了成长的节律。阅读的过程,让我真正感受到怀特海笔下所谓“立起身来”的自觉与力量。

    一个人是需要“立起身来”的,唯有“立起身来”,他才能够环顾四周,才能够有大视野、大情怀、大格局。黑格尔告诉我们:“人类是依靠思想站立起来的。”那么,如何让思想“立起身”来呢?俄国图书学家鲁巴金解释道:“阅读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可见,理想的阅读让教师不仅“腹有诗书气自华”,更让教师真正成为一棵有思想的苇草,而在我看来:教师的全部尊严应该都系于他的思想,这应该也是他真正能够“立起身来”的真正内动力。

    为此,我们设立“读书月”,建立“深度阅读读书小组”,成立“星阅读”“新教育”等十几个阅读推广工作室,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阅读。同时,通过“图书漂流站”,开展“活页阅读”“微信读书分享”“读书沙龙”“阅读之星”等评比,让阅读成为校园风尚。我们还着力打造三级校园书香网络,为学生建构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阅读群,同时,注重开发与利用现代化的阅读方式,引进“超星”阅读机,并不断推进校园流动书箱建设,开辟“阅读大巴”“书适空间”等,创造不一样的阅读氛围……

    作为校长,我始终把教师的成长作为自己最高的荣誉,迷恋于他们点点滴滴的改变与发展。现实中,我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书中的智慧却是无穷的。依托阅读,基于阅读,回归阅读,我们一定能够给予教师一种自觉而深刻的生命照耀。无限相信阅读!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

    影响我的一本书

《我的教育理想》

    虽然这本书首版于2009年,但至今读来仍觉意味深长。全书试图通过追问、描述、预设、分析、探讨、呈现等方式,来激活和唤醒现实中的“教育基因”,通过迭代式切片、内涵式思辨和情境式融合,实现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的接轨。

    书中不仅有扎实的行动规划,更有辽阔的星辰大海。它让我明白:教育的价值就是生活和生命的价值。教育的一切美好都将在理想中萌芽,在现实中生根,在行动中开花,唯有乘着结子飞翔的愿力去遨游,那么,这份前所未有的幸福感、成就感定当如期而至,成为我们一生温暖的记忆。当然,最重要的是该书还为所有致力于教育变革的组织者、参与者、体验者心中安上了一个罗盘,告诉我们:要坚定方向、立即行动。

    【推荐语】

    “让阅读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幸福的读书人。”每迎来一届初一新生,周群都会向学生们宣讲她的理念。在她看来,学生热爱阅读,沉浸在阅读中,读就会真正地发生,学生就能自己发现,进而自主建构。

    周群从2014年开始进行初中语文学科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实践,并带领学生进行“1+X”阅读。她认为,跨领域阅读是特别好的理念,要从一线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入手,科普科幻阅读是突破口。2016年至今,她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从2017年北京景山学校“创意·创新·创想”科幻教育论坛,到2018年、2019年全国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大会,她在其中扮演了中小学科普科幻教育实践者和推动者的角色。

    做一名种子教师,在学生们心里播下阅读的种子,在教师们心里播下“面向未来做教育”的种子。这既是她许下的诺言,也是她行动的最好写照。

与书为伴,做精神世界的摆渡人

周群

    作为阅读推广人,要对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等重要问题有自己鲜明的主张与实践策略。

    为什么而读?为中国未来而读。这不是我创造的表达,而是中语会阅读推广中心提出的纲领,我深表认同。为中国未来而读,是面向未来做教育的重要举措,它立足于为国家培育未来的合格公民,总目标指向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我们做跨领域阅读推广,乃至面向未来做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读什么?我们提倡跨领域阅读。文学的、历史的、艺术的、哲学的、科学的、博物学的、社会学的……凡此种种,不一一而论。中小学阶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即“帮助学生打开一扇又一扇的门窗”,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去了解这个世界,看到外部世界有各种风景,色彩又是多么斑斓,从而激发学生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探索欲,引领他们走入更广阔的天地。不仅如此,新兴的、综合的、有差异的学科正在不断涌现;一些重要的当代现实问题早已超越了彼此割裂的各学科,具有跨学科的特性;新的增长点更是常常发生在不同学科的交叉点上……因此,学生的阅读并不仅限于文学领域,要有目的地向各个领域扩展和延伸。阅读推广人应努力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发展与提升各种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未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