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博弈
▉众志成城 同舟共济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特别报道
■战疫中的高校担当
战疫数说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4批援鄂医疗队,142名医护人员
1个半月,院感专家吴安华完成100多场对1.4万余名医护人员的培训
30分钟,21人报名;一个半小时,130人组成国家医疗队……目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已先后组织4批142名白衣战士,义无反顾地奔赴湖北疫情一线,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
“从医第一课,我们学的是希波克拉底誓词‘彼有急需我接济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说,“当国家号召、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湘雅人责无旁贷要冲到最前线!”
最快速的“逆行”
1月21日,湖南首位支援武汉医疗专家就逆行北上了。他就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科教授吴安华。
这位年近60岁、心脏还装着3个支架的院感专家说:“一生所学,报效国家,是医生的责任。”截至3月4日,他完成100多场对1.4万余名医护人员的培训,无一人被感染,为医护人员建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1月23日,武汉封城,防控形势急转直下。3天后,湘雅医院在接到国家卫健委的任务后迅速征集队员,30分钟内有21名医护人员志愿请命。仅仅3个小时,5位具有丰富连续血滤经验的重症护理专家集结完毕,随即奔赴武汉。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5名专家全部申请去了重症监护室(ICU),那里都是危重患者,随时需要抢救,一个人负责3到6个床位,每班工作8至10个小时。
2月6日晚,湘雅医院接到国家卫健委通知后,在1个半小时内组建了一支由30名医生和100名护士组成的国家医疗队。12小时内完成培训,第二天下午启程。
他们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西院重症病房后,两天就收治100名重症患者,其中不乏老龄患者和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复杂患者,不到一周就有首位患者病愈出院。
2月28日,湘雅医院派出第四批6名医护人员,加入湖南省第十八批援鄂医疗队,奔赴黄冈抗疫。
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病区后,湘雅医院医疗队迅速建章立制,成立核心管理团队,设置医护分组,实行层级管理。
个人防护规定、进出隔离舱流程与监督岗位规定、职业暴露应急方案、隔离区护理工作规范、临时病区交接班制度、查房制度、疑难病例与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医疗队因地制宜迅速制定系列制度,按照湘雅传统严格落实。
2月16日,国家卫健委刊发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医务工作简报》(第4期),特别点赞了这种战时状态下的精细化管理湘雅模式,该模式已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进行了全院推广。
一线救治探索出来的经验,是医务人员最急需的指导标准,医疗队加班加点,把经验总结成专家共识和指南,在全国进行推广。
吴安华教授发布《新冠肺炎医疗队驻地感染防控探讨》,从管理制度设计、上下班乘车注意事项、驻地生活要求、医护人员感染监测等对医疗队驻地感控工作提出建议。潘频华教授作为第一通讯作者,牵头编写了《成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气道管理推荐意见(试行)》,帮助一线医护人员改善对患者的气道管理、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治愈率。张丽娜教授牵头执笔撰写了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中华医学会重症分会的《基于重症超声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建议》,推广重症超声技术的应用。
最危险的较量
全新的病毒,“战时”的应急状态,临时改造的病区,没有经验可循。但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协和西院的湘雅病房是临时改造的重症病房,而极危重症患者却需要ICU的重症医护人员的专业救治和密切观察。湘雅医疗队临时开辟了一间有6张床的ICU,配备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核心科室的医护人员,做到精准化治疗和集中管理,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
这是一场分秒必争的战斗,更是一场勇气和智慧的较量。
一名严重心衰、呼吸困难的血透患者急需做床旁血液透析治疗。面对陌生型号的机器,凭着一个上午的视频自学和平时扎实的操作基础,肾内科医生陈磊和黄忠华半小时左右就把机器预冲好了,在肖湘成教授和彭张哲副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及时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
2月18日凌晨3点,忙碌了一天的重症医学科副教授刘志勇刚刚进入梦乡就被病房的电话惊醒了。原来,一名患者呼吸困难,必须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而这是导致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最大的操作。此时,刘志勇站了出来,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气管插管。但患者又出现了休克血压,必须从中心静脉给血管活性药物。刘志勇毫不犹豫选择了这个感染风险更高,但患者并发症更少的操作,两个小时下来,患者平稳了,而刘志勇的衣服早已湿透。他说:“最危险的地方,一定是共产党员在战斗的地方。”
医疗护理耗材的缺乏,更是给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挑战,如何落实治疗理念、改善治疗效果?湘雅医疗队队员们变身“发明家”,通过因地制宜的小手工制作来解决。
病危患者为何血氧饱和度波动幅度大?原来,尿壶缺货,导致患者不得不下地上厕所,正是这个过程中的脱氧引起的。邓桂元护士长用矿泉水瓶做成了临时尿壶,患者病情逐步好转。重症患者身上管路多,眼罩起雾难以辨识不同管路怎么办?曹岚护士长就地取材制成了不同的管路识别牌,方便床旁治疗时的快速辨识。
最陌生的家属
这里,是与病魔较量的战线,每天都进行着生死博弈,但更孕育着希望。
“出院后,我要带很多鸭脖子和热干面来湘雅医院看你们。”“我知道你们是湘雅的医生,是最强的。国家有你们这样一批白衣天使,是国家的骄傲、患者的福音。”在武汉协和医院,患者的真情实感和肺腑之言,驱散了医疗队队员连日来的疲惫和焦灼,这也是对作为“临时家属”的他们的最大安慰。
在疫情特殊时期,患者的亲属因为需要隔离或已经被隔离,不能与亲人建立有效的沟通。面对渴望得到更多关爱的重症患者,湘雅医院联合武汉协和医院成立了一支关爱患者心理和生活的“临时家属”护理队伍。每个患者都有一名护士作为“临时家属”,无论是心理疏导、健康教育,还是生活需求,护士都会给患者以家人般的关心和帮助。
当患者沈奶奶提出想见见在ICU病房接受治疗的老伴时,护士吴宇为她录下“加油”视频,通过ICU病房的医护人员送到了爷爷的床边,通过“告白接力”鼓励两位老人;把自己都稀罕的水果带给患者薛阿姨,鼓励她多下床活动,有空时聊聊家常,护士周蓝与薛阿姨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虽然被隔离,但爱,却越来越近。
“我在金银潭医院护理病人,他们受病痛折磨,却不吝给我们一个微笑、一个大拇指。在疾病和死亡面前,医患是由生命串联的特殊朋友,大家彼此信任,互相体谅。我们愿意用自身的职业能力与素养架起拯救生命的桥梁。”护士朱恋在战地日记中写道。
穿过厚厚的防护服,心,紧紧连在一起。
一名医疗队队员在日记的结尾写道:在这里,我们能时刻感受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带给人的幸福感,用实际行动传承和践行着前辈们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怀揣初心,与善同行。愿我们能够如愿相约在樱花灿烂的季节,共赏一树繁花!
这,也是他们共同的心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