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面向未来的乡镇小学新样态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发挥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模式,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达成全方位创新。”这是对每所学校、每位教育人的要求。相较城市学校在区位等方面并不占优的乡镇学校也不甘人后。在这场教育改革的时代洪流中,乡镇学校的信念和姿态应当是怎样的?
在南粤大地,有这样一所乡镇小学:它是东莞仅有的“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每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或科技比赛获奖达100人次以上,学校连年获东莞市科技竞赛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每年教师慕课、微课、课例、教学设计等获奖近200人次;学校接受央馆互联创未来项目专家测评,师生的微课应用、课前学习、优化教学形式、个性化学习、教学信息管理、过程性评价等均高于项目学校均值。
这所令我们眼前一亮的学校,就是东莞市大朗镇巷头小学。学校敢为人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教育信息技术为支撑,倾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创e教育”品牌校,学校入选东莞市第二批品牌学校培育对象。
铸就“创e教育”
品牌 建设素质教育标杆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巷小人坚持认为,教育不应墨守成规,而是要立本开新,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让孩子成为孩子,让教育自然发生。学校以“塑创e教育品牌,办面向未来的创e学校”为总体目标,积极运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创造乡镇小学新内涵,让学生更多地享受学习与创造的乐趣。
“创e教育”,其中的“e”有两层含义:一是特指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二是指快乐、享受教育的乐趣(借用英文单词enjoy首字母)。巷小所实施的“创e教育”,就是以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建设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创e教学支撑环境,探索泛在、灵动、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与应用模式。利用大数据支撑学校管理,从学校形态、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课程体系、课堂模式、组织管理等方面探索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个性范式。依托“创e教育”,力争把学校建设成具有鲜明莞邑文化精神、显著信息技术特色、一流师生素养、高质教育成效的东莞市中部地区素质教育标杆学校,是巷小人坚定的信念和追求。
营造“创e校园”环境
彰显现代教育新风尚
学校不断夯实硬件基础,20个教学班全部安装教学一体机和班级智能电子班务栏。拥有6个班的平板教学设备,教师人手两台电脑(台式机+平板电脑)。有一间多功能室、一间电脑室、一间网络主控室、两间自动录播室、四间创新实验室。网络、WiFi全覆盖,还建立了翻转课堂应用平台、电子班务栏班级管理平台、教育资源云平台、写字教学平台等教学与管理应用平台。
在促进硬件提质升级的同时,学校大力推进新优质现代强师工程,打造“博爱、重效、格尚、业精、具有全媒体时代素养”的新优质教师团队,提升教师的数字化学习能力、网络研修能力、社群协作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项目式教学能力和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学校凭借课题“‘互联网+’背景下乡镇小学‘5N’教育信息化的实践研究”入选广东省基础教育实验学校(全市10所);课题“基于资源服务体系的小学学科微课教学模式研究”入选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子课题。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入选SmartShow创新社第五届校园好方案。东莞市陈爱华名校长工作室课题“构建教育信息化2.0的智能教学新样态”正在研究中。
深化“创e课堂”改革
构建灵动智能新模式
“立本朗行”的办学理念是指引巷小前行的一面旗帜,其中“立本”的内涵为“自信、自强、自立”,“朗行”的内涵为“开心、开智、开诚”,体现了学校对新优质教育、新优质学校的大胆践行与敢为人先的创新。这种创新,首先体现在学校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坚定信念和实践上。学校积极利用智能技术,开发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发展的“创e课堂”——慧学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智慧学习,创新学习。
慧学课堂体现“抓两课、造流程、养四力”。主抓两课:课前与课中;流程再造:课前自主学习(以任务单、配套资源如微课等为依托)——课中合作学习(问题导学、小组探究、提升应用);培养学生四种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体现六个要素,一要让学生有先学的行为,二要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三要有活跃思维的有效对话,四要有充满童趣的学科活动,五要有主题明确的小组分享,六要有现代媒体手段的应用。
慧学课堂突出创e教学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探索基于翻转课堂基础上的泛在、灵动、智能的教育教学应用模式。将情境式、探究式、项目式教学融于课堂中,借助大数据、平台应用、问题导学方式,以“以学定教、小组合作、资源整合”的课堂模式研究,努力打造巷小慕课:进阶数学课堂、双师英语课堂、语文主题课堂、翻转综合课堂。进行配套资源建设,把微课应用、翻转课堂理念、高阶思维开发等融于课堂中,强调交流和沟通的互动性学习。通过大数据智能化分析处理,采用信息可视化方法呈现学习结果,形成个性化学情报告。创建优质教学资源“平台通”:搭建学校教育资源云平台、校企共研翻转课堂“新平台”;创新慕课课堂教学“模式通”:“互联网+”教育下探索大数据课堂模式、借力双线双师开展英语主题学习、引进学科APP,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融合创新模式等。学校已初步构建了各学科教学新模式,如基于主题学习的小学语文新课堂模式、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数学新课堂模式、基于双线双师的小学英语新课堂模式等。慧学课堂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合作、创新、表达、解决问题等能力也不断提升。
完善“创e课程”体系
开辟多元成长新路径
巷小积极推行新优质激潜慧童工程,培育尚德行、乐学习、善思考、慧创新、强体魄、初步具有全媒体素养的未来社会创e人,其核心素养是“健行、善学、创意、图强”。以此为指针,学校坚持“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价值观,构建“创e课程”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和“目标来引领,内容为主体,实施有路径,评价作保障”的学校课程运行机制,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生学习体系,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学校课程体系新样态分为物态课程、活动课程、文本课程和数字课程四类。在组织管理上,将长短课、室内室外课、线上线下课、双线双师课、固定课“走班”课相结合,很好地适应了课程特点,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课程架构分为三类:一是基础型课程,注重将国家课程与信息化教学相融合;二是拓展型课程,包括大拇指习惯养成课程、德育特色活动课程、校外研学式课程、巷头文化体验式课程、“走班”式社团活动课程、萌狮节文化课程等,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三是统摄型课程,如AR/VR科学课程、STEAM课程、创客课程、双线双师课程、学科校本开发课程等,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国家课程打基础、校本课程育特长、活动课程展风采,学校迈出了课程整合的坚实步伐,学生成长路径日趋多元,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创e教育”为突破口,巷小全方位多层面打造信息技术特色,促进了教育内涵的丰富和办学品质的提升。学校被评为“全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培训基地”之一,并获央馆互联创未来联盟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信息化中心校、广东省信息化融合创新学校、东莞市科普特色学校、东莞市百校创新人才培育基地、东莞市翻转课堂试点学校、东莞市慕课试点学校等称号,信息化办学成果在全市、全省都产生了广泛影响。
借助“创e教育”实践,巷小展现出了面向未来的乡镇小学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新样态,彰显了乡镇学校无穷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今后,学校将继续秉持“科学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打造名校”的发展思路,借助信息技术推动智慧教育发展,办“面向未来的创e学校”,育“适应未来社会的创e人”,将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实践进行到底!
(陈爱华 程马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