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育蚕桑文化 成就锦绣人生
党的十九大对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培育核心素养,则要求教育把握节奏与规律,这与农桑的适时、适性何其相似?溧阳市文化小学,从特色的蚕桑文化出发,用心蕴育,让每个学生丰盈成长。
我国的养蚕种桑史已有4000余年,蚕桑文化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溧阳,素有“江南丝府”的美誉,蚕桑文化源远流长。
溧阳市文化小学,更是与蚕桑有着不解之缘。先前学校所在地大部分为桑园,校园内两株相依而生的、具有50年树龄的“人”字形古桑,见证着学生们与“蚕精灵”之缘。
自2007年起,学校每年都开展历时两个月的“文小的蚕精灵”养蚕活动,在此基础上,学校将蚕桑文化与现代小学教育融合,通过顶层设计,构建了蚕桑文化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并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
2018年5月,学校的“蚕精灵”课程基地建设成为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并于2019年10月通过了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指导中心的中期评估,获得“优秀”等次。2019年9月,“区域蚕桑文化特色课程建设研究”入选国家教育部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校本课程建设项目。
全面发展 以课程育人
作为学校特色课程模块的内容之一,“蚕精灵”特色课程是实现学校“全面发展人”这一核心思想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学校力争做到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互补,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平衡,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渗透,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依托的丰富、完善的课程体系。
让“蚕精灵”特色课程内容与既有课程有效融合。在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中,有机渗透蚕桑文化,开展学习研究活动,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进行养蚕、观察蚕、画蚕、写蚕等体验式学习,在亲身的劳动实践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亲历生命的演变轮回中感悟生命的价值。
学校开发了很多有趣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桑博园里全面了解桑树生长和种植条件环境,了解蚕桑农耕文化、生态循环农作方式和生态保护以及蚕桑的发展变迁史。学生自然地学习,如“蚕精灵”生长一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拾级而上,勤学乐创。
文化引领 以环境育人
学校创设了具有鲜明主题的教学环境,尝试变物理空间为教育空间、学习空间,让“蚕精灵”文化元素在学校氤氲。学校设计了“蚕精灵”吉祥物,蚕桑文化元素的徽章、校旗,广泛征集学校大楼命名,如文萃楼、文雅楼、文正楼等;大楼走廊外侧墙体,绘制撰写与“蚕精灵”有关的图案及文字;廊道分篇章“一线串珠”,形成整体,分历史篇、风物篇、活动篇等,6个厅与蚕桑馆的布置分板块,有篇章,成系列,设计求个性,集中呈现蚕桑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文化可亲可近、入目入心。
改建桑园,古桑周围新种植10余个品种、100多棵形态各异的桑树,让学生边欣赏、边学习。桑园中的桑树由班级挂牌领养,学期末由少先队进行评比表彰。
知行合一 以活动育人
秉承学生自由发展的导向,挖掘中华蚕桑文化之根,学校极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凸显全面育人的核心内涵。“蚕精灵”快乐的小作家、“蚕精灵”手工创意坊、“蚕精灵”创客工作室、“蚕精灵”绘本等,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选择。学生自主选择社团活动,全情投入到自己喜欢的科目中,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个性课程中落地生根。
同时,学校还定期举办个性化的节日:“蚕精灵”读书节、“蚕精灵”科技节、“蚕精灵”艺术节以及“蚕精灵”体育节等,多方位、立体化展现蚕桑文化魅力。
学校开展的蚕桑文化背景下的生命教育,是学校从“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一个转换,体现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学生的解放、对生活的融入、对人文的关怀。学生通过养蚕的完整过程,很好地体悟了生命的价值与珍贵,体悟了生命的意义。
这正体现了学校的核心诉求——“蕴育锦绣”。“蕴育”凸显过程,成全生命,呈现价值;“锦绣”凸显目标,“用心蕴育,成就锦绣人生”。人的成长如蚕的生长,勤勉吸纳,不断充实,丰盈今天,以成就锦绣明天。
(黄月忠 孟荣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