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照亮前行的方向
长安福特华南培训中心教师为佛山职业院校学生授课。(资料图片)
海南省屯昌思源实验学校美术教师在指导学生彩笔画。(资料图片)
邢台市清河县职教中心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资料图片)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双师型”教师为学生讲解设备构造。本报记者 陈强 摄
离毕业还有3个多月,平度县第二水泥厂厂长李泽行(左一)到县第一职业高中挑选学生。(资料照片)
典型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典型带给人们的感受直观而真实,释放的效应强烈而持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在每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再到高等教育,从南到北,总有一些地区和学校,勇立潮头,以改革创新精神成功探索了新鲜并具有示范效应的工作经验,通过典型引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30年来,中国教育报的记者们责无旁贷地承载起了这样的历史使命——深入挖掘各类工作典型,浓墨重彩宣传报道各地先进经验。
30年来,在基础教育领域,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解决择校问题;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合作培养、联动发展,探索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在高等教育领域,对人才培养、德育方法、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经过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报道的各地各校先进经验,引领了全国深入学习和推进改革的方向。
广东佛山 搭建职教快速发展“立交桥”
背景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搭建职教‘立交桥’”,一些地方陆续进行探索,取得先行经验。
《搭建“立交桥” 职教快步跑——广东佛山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采访纪行》,本报记者 李功毅 蔡继乐 高毅哲,2013年5月29日
核心举措
搭建职教“立交桥”,对于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教育选择,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佛山市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核心内容有三:一是探索建立中职与高职贯通分段培养机制;二是探索建立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互贯通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三是探索建立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之间的转学通道。
采访记忆
从整个教育体系上看,职业教育的地位并不高,老百姓也不太认可。归根结底,在于职业教育像“断头”的教育,尤其是学生一旦上了中职就只能去企业一线当工人,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中职和高职、中职和普通高中、高职和普通本科衔接的“立交桥”没有搭建起来。
广东提出“打造我国南方重要职教基地”战略,加上佛山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现实需求大。报道刊发当天,本报记者就接到佛山教育局工作人员的电话,说报道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信心;中央电视台关注到了佛山职教的改革,准备到当地联系采访做专题片,对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探索进行深度挖掘。佛山教育局也表示,将以此次宣传报道为发展契机,加大改革力度,着力解决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主要环节,为职教生的全面发展铺平道路。(本报记者余闯采访整理)
海南 提供一条职教扶贫之路
背景
以“能力”救助为核心要素,通过提高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这是一件挖穷根的大好事”——海南省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采访纪行》,本报记者 王亮,2011年6月21日
核心举措
海南自2007年开始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将贫困山区、边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迁移到教学条件相对优越的县、市城区学校读书。工程专门建设了教育扶贫移民学校,统一命名为“思源实验学校”。2009年秋季,首届“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550名学生举行开学典礼。4年来,该办学模式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采访记忆
2011年5月30日,我随教育部组织的“落实纲要看基层”中央媒体采访团抵琼,对海南进行为期4天的采访。
海南首创的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大亮点。稿件见报后,时任海南省省长罗保铭给报社亲笔写信,表扬了记者采写的海南稿件,其中一篇是关于职业教育的稿件,一篇是关于扶贫移民工程。2011年,黎大咏,屯昌县南坤镇村民,当时我在采访时和他聊得很开心,并将他的故事写进通讯,他给我发来短信:“王记者什么时候还来?报道报道我们的思源学校。”
2009年9月24日,本报率先在全国对海南省经济学校创办“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进行了报道。2013年扶贫巾帼励志办学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创新案例奖。创办扶贫巾帼励志班,为全国贫困地区提供了一条职业教育扶贫可借鉴的经验。(本报记者王亮 刘见)
河北邢台 校企合作成为一种“企业发展模式”
背景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人才需求越来越高,校企如何合作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
《变职校“一头热”为校企“两头甜”——河北省邢台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纪实》,本报记者 杨占苍,2011年3月22日
核心举措
校企合作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在企业看来,正因为它是“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它“自然”成了学校的事。这是校企合作“一头热”、双方“两条心”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河北邢台,校企合作成为一种“企业发展模式”。职业学校与企业交流沟通的制度化、常态化,搭建了校企长期合作的交流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促进职业学校开放办学,主动对接市场需求。
采访记忆
近年来,职业教育创新了许多校企合作方法,但企业却不断抱怨:毕业生不能适应需要。奇怪的是,他们对于接纳职校学生实习、培养自身需要的人才却并不热心。校企合作“剃头挑子一头热”,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专家学者不断撰文呼吁通过国家立法,强制企业必须接纳职校毕业生实习。但我们常说“强扭的瓜不甜”,这样“拉郎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我一直在苦苦寻找答案。
我带着问题深入邢台,历时近一个月,走访、解析了10多所不同类型的职业学校、数十家企业,从中筛选出6个不同类型的成功案例,写成了长篇通讯。稿子见报后引起很大反响,河北省教育厅评价说:“这篇经验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价值连城!”全国20多个省市来参观学习,有些地方还专门就这篇稿子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邀请我参加。(本报记者杨占苍)
河南 以城带乡以强带弱 提升职教竞争力
背景
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每一样都离不开技术人才,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是当务之急。
《职教“航母”的聚变效应——河南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之路》,本报记者 刘琴 陈强 张玉文,2007年8月6日
核心举措
从2003年到2006年11月,短短三四年间,河南省成立14个行业性职教集团和4个区域性职教集团。18个职教集团,在几年的时间内带动了一大批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探索一个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改革新模式。
职教集团实行以城带乡、以强带弱,提升职业教育竞争力,使原来职业学校招生难、农村学生走不出县城的状况彻底改观。
采访记忆
2007年,全国成立的职教集团达305个,涉及2400所学校、3600家企业、270个行业协会和150家科研机构。河南省因“试水”较早,职教集团的效果初步显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