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照亮前行的方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当年7月采访中,开封县县长于吉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一次下乡调研时,他问果农的女儿是否懂果树栽培,姑娘摇头说不懂;在养猪专业户家里,他也遇到了同样情况。“农民的孩子不懂农业,怎么能培养出新型农民,怎么发展农业现代化?”要让养猪的懂得养猪技术、养鸡的懂得养鸡技术、打工的有一技之长,正是出于这一想法,于吉良开始促成多个部门合作开展职业培训,成立区域职教集团。

    “不和企业合作,学生哪能到‘鸟巢’工作!”……采访中,集团化办学给学校、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改变令人赞叹。

    报道得到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的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总结河南经验。(本报记者刘琴)

      山东平度 “三教统筹”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背景

    我国农村的教育,基础在乡镇,关键在县。

    教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一个好典型——山东省平度县教育工作考察》,朱世和 高文元 鞠庆友 张增伦 李国早,1988年1月26日

    核心举措

    从1982年起,平度实行“分级办学、分工管理”体制,把发展基础教育的任务落实到乡镇、村庄,在各乡镇建起了中心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形成了较好的基础教育体系。

    同时,平度下大力气抓职业技术教育,将成人教育从文化学习为主转向以实用技术培训为主,培养了大量的技术能手和科技带头人。平度形成了“三教统筹”、协调发展,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格局。

    采访记忆

    我曾多次去平度采访,深感其经验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前瞻性。

    1987年12月,国家教委、农牧渔业部联合召开“全国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平度现场会”。其间,我与朱世和、高文元等同志一起,历时十五六天,完成了《教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一个好典型——山东省平度县教育工作考察》。文章从1988年1月起分7期刊发,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一时到平度参观考察的有六七万人之多,不少省份还由省委副书记、副省长带队。文章还与其他几篇文章一起,由何东昌同志作序,由国家教委办公厅出了单行本。1988年4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平度召开现场会,全面推广平度经验,并重奖了赵兰田、丁日新等4位教育明星(每人2000元)。

    何东昌同志对平度经验高度评价,并谦称丁日新是他的“老师”,柳斌同志则赞扬平度是影响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数十年的重大典型。(本报记者鞠庆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