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绘蓝图
???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过程中?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图为天津大学举行博士硕士学位颁授典礼?学子们将学位帽抛向空中。(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姜乃强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从近日在京举行的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研究生教育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研究生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80后小伙王伟,在东北创业办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30多人的职工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近70%。他感慨:“是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让企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中国研究团队与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在中国研究团队中,有20多名研究生参与其中。而以研究生为主要力量,每年都有世界领先的创新成果问世。
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深海探测计划、青藏铁路建设工程中,我国培养的研究生成为研究、开发的主要力量。在载人航天工程总体工作的研发队伍中,90%是我国培养的研究生。“神十”载人飞船的运载与飞船系统正副总指挥、总设计师中,2/3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研究生。我国新型舰载歼击机研制现场总指挥、“航空报国英模”罗阳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生前仍在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经过近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建立了学科齐全、布局合理、人才培养类型不断丰富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培养的研究生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最近五年,研究生教育发展改革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三十多年来,我国共培养博士研究生49万人,硕士研究生426万人,其中近5年培养的研究生占培养总量的50%。据2011年的统计,我国培养研究生规模超过英国36万人、日本45万人、澳大利亚43万人,是美国培养规模的61%。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最近五年,研究生教育发展上了新台阶,改革进入新阶段,为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才培养结构实现重大调整
“学生全面参与临床诊疗,在疾病治疗中完成考核,专业学位的设立让研究生不会看病成为历史。”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方洁对研究生培养类型的改革深有感触。
1986年,我国开始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尝试对人才培养类型进行调整。1990年,我国设置专业学位,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始制度化、正规化。学术性学位按学科设立,偏重理论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方面受到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
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院副院长段丽萍告诉记者,学校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让其担任总住院医师半年以上,采取导师个人指导与临床科室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了他们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于嘉林看来,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的设立,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中国农业大学创建了“学校+基地+乡村”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以农村基地科技小院为载体,研究生进驻小院,以技术人员身份开展农技服务,研究并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教育硕士是我国培养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位教育类型之一。1997年教育硕士首次招生不足百人,2007年全国报考教育硕士的人数达27499人,仅十年时间全国教育硕士累计招生约6.5万人,有近3万人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其中有2000多人走上教育局长、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岗位。
目前,我国已设置专业学位44种,招收培养了专业学位研究生200余万人,全国65%的培养单位招收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占到全国硕士生招生总量的50%。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并重的培养格局基本形成。
多部门携手推动教育资源整合
2012年岁末,教育部与中国工程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科教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协议,中国工程院加强与教育部的合作,组织开展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与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教育部与中国工程院于2010年启动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采取联合招生、合作培养、双重管理、资源共享的模式进行。目前,高校与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试点单位已达63家,在校博士生达600余人。这种强强联合的培养模式,推动了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生教育主动加强跨部门跨行业互动合作,积极推动科教资源整合、产学研融合。如今,教育部已与60多个行业部门开展了合作论证,遴选和指导实施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教育部与卫生部联合开展了全科医生培养计划,与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共同组织实施了工程博士培养工作。
伴随着高校与科研机构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的不断推进,联合培养规模快速扩大,更多的部门、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了研究生教育指导工作。在目前设立的36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有来自58个部门、行业和105家用人单位的管理人员与专家担任委员,所有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均有高校以外的专家担任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
教育部2012年启动实施的“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通过理念创新和机制创新,实现高校内部以及高校与外部创新力量之间的融合发展,推动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迈入协同创新的新阶段。
国际化水平与投入保障提升
本科毕业于哈佛,硕士就读于斯坦福的洪理达,选择到中国的清华大学读博士。“因为这里能提供很多很好的研究性课程,对我的科研水平提高会有很大帮助”。洪理达说。
我国建立学位制度以来,已与4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其中,2002年以来签署的协议占64%,与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爱尔兰、瑞典、丹麦等国的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均是在此间签署的。
伴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学位制度和研究生培养水平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来华留学研究生数量快速增长。2012年,在我国攻读学位的外国研究生为3.6万人,增长速度为我国同期接受学历教育留学生的2倍。
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经验受到国外广泛关注。我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等组织与机构多次受邀参加相关领域国际会议,介绍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我国“211工程”、“985工程”等建设经验,受到众多国家关注与借鉴。
值得关注的,还有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的大幅增加。自2012年起,国家建立奖学金制度,对所有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综合定额拨款,博士生和硕士生的生均拨款标准提高一倍多。2008年以来,“985工程”、“211工程”以及其他学科平台建设投入1200多亿元,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累计投入近140亿元。
研究生教育是与科研紧密结合的过程,而国家科技投入的大幅增加,有力地支撑了学科建设、改善了研究生培养条件。仅以2011年为例,高等学校和政府属研究机构研发经费的支出就比2008年增长了67%。伴随着科研项目经费用于研究生培养支出的政策逐步调整,科研对研究生教育的支撑更为直接,促进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短评
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任重道远
我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大国,但并未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强国。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发展研究生教育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面对新形势,我国研究生教育主动服务社会需求的管理体制有待完善,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有待健全,培养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面提高质量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要将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点切实转移到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上来,将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核心要求,事实证明,研究生教育只有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支持,才能不断获得发展的生命力。
当前,研究生教育要以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着力点,更加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教育要从注重规模发展到注重质量提升,从以学术学位为主到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从注重知识学习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并重转变。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任重而道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