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隽逸显神韵 幽怀妙笔写人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屈应超,1945年生,陕西蓝田人,历任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陕西省教育厅巡视员。研究员职称,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陕西省教育书法研究会会长,长安大学、咸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陕西慈善书画研究会和西安市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近些年,在中央与地方报刊上发表书法作品近5000幅,曾为《华商报》、《陕西年鉴》等报刊和书籍题名。作品及小传分别入选《中国书法家选集》等百余部书画专集。出版有《屈应超书法作品集》和小楷集《屈应超书名记十篇》、《屈应超书名序十篇》等。

    ▲春风送暖 师德施霖

    ▲育人恒有志 润物细无声

    ▲春夜宴桃李园序

    ■何俊峰

    知道书法大家屈应超的名字,缘于《华商报》报头那气势磅礴、笔摇五岳的三个大字。后来在唐风书画院的笔会上,才知先生原为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不过,随着《华商报》订数的不断飙升,先生的书名远远盖过了他的官名,名副其实地成为陕西书坛不能不提及的重量级书法家。

    书法是一种富于东方情调的抽象艺术,需要心灵的参与,需要清幽澄彻的胸襟,需要美的精神与精湛的艺术技巧以及高尚的志趣和人文追求。先生站在精神的高地,始终保持着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他融碑铸简,从“二王”入帖,融合欧柳,又将“二王”及赵孟頫的遒劲飘逸与魏碑的雄强浑穆相容互渗,熔冶一炉,在推陈出新中自然化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总体瞻观先生的书法,既具有碑的力度、气度及金石之气,又具有含蓄、飘逸、古色幽香的文人气息,从一幅幅鲜活生动、体式流美的书法作品中,让人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愉悦与慰藉。

    屈应超先生认为,书法的价值不应以表现形式和时尚风标的不同论高下,而应主要取决于书法对人的智能的开启、精神世界的涵养、人生境界的塑造,以及对现实生活和生存目标的终极关怀。他深刻理解“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的古训,从不靠玩笔墨技巧去迎合受众,也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作品如何进入交换体系,如何赢得市场份额,如何获得货币价值,更不屑于刻意参展揽衔,钻营名位的商品化运作,而是崇尚自然的气度、大家的豪气以及文人的静气、逸气和恬淡之气。因之,他的作品也就具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与气象,行笔运墨中的疾与徐、厚与淡、巧与拙、实与虚、枯与润、疏与密,都成为他随意点染、尽情挥洒的方式。他借汉字符号,在具象中表达意绪,在意象中表达情志,在抽象的符号中表达瞬间的心象图式,这便是先生凝须臾于千古,铸心智于永恒的天职与才情。

    他习书六十余载,在苦练书法基本技能、技法、技巧的基础上,不着意于一笔一书的形似,不留恋于一收一放的古法,而是立足于字体造型的端正和篇什整体的和谐交融,立足于内心对宇宙万物的感悟,尤其是心灵、情感在笔墨中的表达。他执笔作书,注重笔法、笔意和笔势,追求整体的妥帖、顺畅、完善,更注重人性、人格、人爱在生存、生命、生活中的直率、隽逸、自由和畅快。观先生书品,悟先生人品,让人得到的不仅是书法的美感,还有人生的启迪。先生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书法不断地给人们安排着精神盛宴。

    人生有一艺一擅,旨趣有所寄托,实在是一种幸福。屈应超先生离开领导岗位后的几年,书艺日益精进,没有了烦俗事务的牵绊,更让他沉醉于笔墨,心追手摹,早作夜思,已到了乐此不疲的境地。而今,他正沉浸在书法艺术的梦乡之中,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和追求全部托付给了书法。

    正因为如此,其新作喷涌而出,源源不断,笔者有幸看到他的小楷近作《杭州福神观记》,洋洋数百言,娟秀儒雅,炉火纯青,一气贯通,既端严稳健,又活泼天趣,却不是任何一家一派的摹写。再看他书写的联句“学海通天地,书山藏古今”,布势匀称,疏密有致,浑然天成,其用笔起伏顿挫,和婉而行,笔势凌厉,意态典雅,刚柔相济,极具风骨,可见先生的书作已化为意象,达到了心随清风明月,笔走春秋变化的境界,书法已成为他率真品格的自然流露。

    愿先生的精神世界“与天地万物相往来”,愿其书艺日臻化境!(作者系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书画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