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评价,“体检”中小学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问:您如何理解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规范的评价方式?

    张丹慧: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首先要有全面质量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要有促进发展的意识。无论是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还是针对学校的评价,都要以促进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现阶段的质量问题。只要不断提高,不断发展,就是高质量。改变单纯强调结果不关注发展变化的做法。关注学生能否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自我激励,不断进步;关注学校能否通过自我诊断,实现自我改进。

    还要有质量多元的意识,即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擅长之处,绝对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同样,每所学校按照自己的办学目标,也应该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因而,应建立不同的质量标准,要用多元化的质量观衡量多样化的教育。只有充分尊重个性,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不同类型的人才。

    当前,以考试为主导评价方式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缺乏科学严谨的教育评价方式和方法。一个潜在的想法就是,除了考试,还有什么更公平、更有效的评价方式呢?从世界范围来看,各个国家早已在探索不同的能够更好反映教育质量的评价手段,其中不乏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简单总结,要满足以下几点: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开发规范的评价工具、设计严谨的评价程序、运用有效的评价方式、呈现公正客观的评价结果。

    怎样“体检”才能实现绿色科学

    问:具体层面而言,如何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实现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内涵要求? 

    王允庆:在进行评价改革的操作过程中,应该对《意见》中的每一句话加以深度理解。比如,《意见》特别强调的“改进评价方式方法”中指出,“注重考查每个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学校的努力程度进行评价,改变单纯强调结果不关注发展变化的做法”,就是要使用“增值评价”。“增值评价”是发展性评价的一种方式,但大多数教育部门领导尚不熟悉这一新概念。 

    问:您提到的“增值评价”是一种怎样的评价方式? 

    王允庆:“增值评价”是指评价学生在一段时间教育过程后的“成长”和“变化”,取代原来对学生在某一个特定时刻的结果的关注。换言之,“增值评价”以考查评价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来评价学校的好和坏。由于它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变化,所以反映了学校教育努力的真实情况。在推进以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的今天,使用这样的评价既可以助推教育公平的实现,也可以助推学校均衡发展。

    近两年,我先后在全国部分地区为14万学生探索实验了“增值评价”,受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学校校长的欢迎。一些薄弱学校的校长强烈呼吁,采取此种评价方式,才能体现公平性和科学性。《意见》强调“进步程度”,将会使很多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看到曙光。

    问:任何一种评价都离不开数据,这一评价改革中,如何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与运用,实现评价的准确与科学? 

    王允庆:在大数据的时代,基于数据改变教育,让数据说话的教育要求日益增长。《意见》中提到,“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的做法”。这就要求我们将学生发展的所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并得出结论性的认识。在信息技术日益深入学校教育应用的今天,这是可能的,但又没有现成的,所以要主动去设计、创造和实践。

    由于涉及每一位学生的数据将是大量充分、多元复杂的,所以只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才能满足关注每一名学生的需要。同时,要注意将数据分析的结果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这一方式叫做数据驱动改善教学。 

    问:怎样通过机制建设实现教育质量评价的客观公正?

    刘芳:综合评价改革工作已正式启动,下一步的关键在于有效地执行。纵观国内外教育改革历程,政策评估一直是决策者检验改革政策执行力度、效果、效益的重要工具,并且有利于提高后续政策完善过程的科学化水平。政策评估工作在不断应用中已发展出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方法和标准,可以为综合评价改革工作所借鉴。

    监测评价制度即是政策评估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指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相应的测评工具,通过科学抽样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开展测评工作,收集测评数据,由专业机构分析、撰写监测报告,全面深入分析改革进展等相关情况。

    因此,建议决策者考虑建立在教育部主导下、由独立第三方机构具体实施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监测评价制度,通过对各地综合评价改革工作的对比分析、经验提炼及表彰奖励,推动各地积极探索综合评价改革工作,及时全面总结各地经验,发现问题及不足,有针对性地为下一步改进工作、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由专业机构为地方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方法支持,可以较好解决地方在综合评价工作中的方法上的困难,能够有力地促进改革进展。

    监测评价制度还可以充分发挥综合评价改革工作对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通过运用现代测评工具和手段,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学生成长观、学校绩效评价观,全社会共同拥护支持综合评价改革工作,减轻教育部门推进改革工作的压力,又好又快地实现改革目标。

    因地制宜的特色评价体系如何构建

    :《意见》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地方如何因地制宜加以执行?

    纪明泽:由于教育质量的综合性和各地情况的复杂性,各地应在教育部指导性的评价框架下,结合实际,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近年来,上海市着力推进以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评价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上海实施绿色指标综合评价,就是以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追求,构建了包含品德行为、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学习动力、学业负担等指标的评价框架。

    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中,我们融入了地方的特色与实际。譬如,上海是一个强调创新的城市,落实在教育质量评价中,体现在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这个指标上,集中评价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预测、观察和解释能力,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了积累评价经验,上海有9个区县聚焦绿色指标评价中的重点难点开展子项目实践与研究,有的区深入研究学习动力指数的评价技术,有的区重点研究区域学业质量评价系统的运行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评价是一项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价值调查活动,对人、财、物的要求高,需要依托专业力量和足够的经费。上海市政府每年拨出800万元专项经费,连续5年用于评价改革的实践推进,并建立市、区两级教育质量评价机构,引进专业评价人员,对广大教师展开培训。这些都是各地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

    问:综合评价的结果如何驱动教育改革,能谈谈上海的经验吗? 

    纪明泽:评价的导向作用不仅体现在评价指标上,更加体现在评价数据的处理和评价结果的运用上,因为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当把综合评价改革作为区域教育质量的“体检”,使教育决策、教育教学改进架构到可靠的评价结果上。上海绿色指标评价结果就是分析性的,不对区县和学校进行总体分等定级,而是全面呈现十个方面的指数水平,分析指数间的相互关系,注重跨时间的发展变化,以实证数据驱动教育决策、教学改进的不断完善。 

    各地在推进教育质量评价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同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按照新的质量标准调整课程安排和教学行为,推进考试招生改革,与此同时,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教研部门的教学指导,学校教师的行为改进都要同步聚焦到正确的教育质量评价观上。上海在推进绿色指标评价中特别强调基于实证数据的教育专业领导、教育教学研究和学校教学改进。

    问:作为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学校层面如何把《意见》落到实处?

    唐盛昌:从一个学校教育实践者的视角来看,《意见》为学校未来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导向,提供了改革、探索的衡量准绳。

    从这一评价框架提供的关键性指标来看,中小学需要做的还有许多方面,包括进一步提升学生基于数字平台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在学生兴趣培养、潜能开发上加强大中小学的衔接,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的特色办学与高中的多样化发展,等等。许多难题需要在未来的改革与探索中加以解决,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关于《意见》的落实,不仅需要外评的激励、督导的推动,更需要内评的突破、内涵的建设。按照《意见》的要求,领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的精神,不仅仅是校长的事情,也是广大中小学校全体教职工的事情。学校既要端正办学思想与办学方向,也要推动全体教职工更新观念,改变对中小学教育质量观的片面认识,真正让“综合”、“个性”、“潜能”、“信念”、“创新”等关键词在脑海里扎根。不仅要通过学校的内涵建设来提升教育质量,而且要通过学校观念、行动的变化来影响家庭、社会的固有看法,使社会、家长认清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突破方向,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