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绿色评价为学校全面体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0-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谷进 摄

    教育质量评价具有导向引领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实施“绿色评价”,建立健全综合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机制,是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新思路。

    教育质量评价具有导向引领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一直以来,单纯用学生考试成绩、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手脚,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近年来,各地围绕评价改革所开展的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为实施“绿色评价”、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上海市提出的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就是一个范例。其核心理念在于:要从过度追求现实功利转向更加追求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要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发展的评价。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上海市的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包括了学生学业水平、学生学习动力、学生学业负担等10方面的指数,每个方面包含若干个具体指标、观测点和评价方法。上海的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使得教育质量观和评价观正在转变,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正在形成,评价的导向改进功能正在凸现。前不久,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实施“绿色评价”的新思路,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综合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机制,来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在实施“绿色评价”过程中,建立健全综合评价体系是基础。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标准的健全、评价方式方法的改进、评价结果的科学运用,构成了综合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其中,指标体系的构建无疑是基础中的基础。相对于以往单一化的评价内容和指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更加全面,指标更加细化、可测,也更利于对中小学教育质量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这样的改革思路,对于引领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势必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而言,在构建指标体系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学业发展水平这一指标,还应当包括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和学业负担状况等内容,而在不同内容下又可细分出若干可测量的关键指标。由不同层面、若干关键指标构建而成的这样一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推进综合评价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总体上看,综合评价既要看学生的学业水平,也要看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身心健康状况;既要看全面发展,也要看个性特长发展;既要看学习的结果,也要看学习的过程和效率。要通过评价改革,扭转长期以来单一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发展、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引导社会和学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引导政府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实施“绿色评价”过程中,不断完善保障机制是关键。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固然重要,但有了好的评价体系,并不意味着综合评价改革就能顺利推进,只有不断完善保障机制,才能真正为改革保驾护航。一方面,要协同推进配套改革。推进综合评价改革,是促进中小学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手段,但如果仅仅为了评价而评价、为了改革而改革,而不能致力于当前教育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解决,综合评价改革便很可能流于形式。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化实践育人功能,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都是教育领域面临的紧迫任务。这些改革与综合评价改革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需要不断深化。

    另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应当承认,综合评价体系的实施,综合评价改革的推进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性,评价者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评价效果。也正因如此,依托有条件的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教研部门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专业评价、监测机构显得尤为必要。要逐步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先进评价理念、掌握评价专业技术、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化评价队伍,真正为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此外,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加强综合评价的资源平台建设,同样是综合评价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在今天的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唯有学业发展水平才是教育质量的硬指标,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才是学校的硬任务”,这种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如果不能立足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评价改革将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是实施“绿色评价”,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提,应当给予足够重视。(作者汪明系教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