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非常教师”智慧 □ 策划:本报记者 褚清源 整理:本报记者 冯永亮
“非常教师”关注具有非常之思想和非常之实践的草根教师。2009年5月本报推出这一栏目时,先后有8位教师走进这一栏目,他们成为“非常教师”栏目第一批嘉宾。从本期开始,《教育家周刊》继续发现并推介躬耕于教学田野的“非常教师”。对于“非常教师”的入选要求,我们主要关注两点:热爱教育,有职业理想,深受学生喜欢;对教育教学有独立思考,且在实践上有所突破。欢迎读者自荐和推荐身边的“非常教师”。
本期,让我们再一次走近“非常教师”栏目推出过的几位教师,重温他们的非常思想,重读他们的非常之举,期待有更多的一线教师能从中读出共鸣、读出自我。
常丽华:让孩子“体验”童年的味道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金茵小学教师)
孩子们一年级入学后,常丽华几乎每天都会带着他们读童谣、儿歌,她认为,在童年的浪漫期,这是属于这个年龄的最佳营养。
待到孩子们再大一些,她与孩子们一同行走在“农历的天空下”,从立春到冬至,中国的古典诗词被他们从一个个节气里唤醒,自己也被诗词“驯养”——这些有温度的诗词是被放在四季的天空下,让孩子们慢慢向它靠近,一天又一天……一年的时间,孩子们就在这小小的教室里,走过春夏秋冬,穿越唐诗宋词,感受着诗词的温暖和气息,触摸着诗词背后一颗颗伟大的灵魂——一年的时间,孩子们就这样和诗词建立了关系。
每天,她坚持给家长和孩子写便笺,写下了近10万字。没有特殊情况,一天不落。因为这些便笺,她、孩子和家长真正生活在了一起,成为一家人。每周,她给家长写一封信,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讨论孩子的成长,引领家长做一名懂教育、懂孩子的家长,写下了十几万字。每个学期,她只用三周左右的时间学习语文课本,其他时间都在课程的引领下进行经典阅读。两年的时间,课堂上共读了50多本书,学生的平均阅读量达到了400册(大部分是图画书)。二年级下学期,每个学生完成了200万字的阅读量,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书写能力远远超过了同龄孩子。
在有了一堆的荣誉称号后,常丽华仍然对教室情有独钟:做一名班主任,一名语文教师,坚守住自己的教室,让最美好的教育、最卓越的教育,在她的教室里成为可能!
徐虹敏:给孩子一个美丽的世界 (浙江省建德市明珠小学教师)
徐虹敏是一名美术教师,她常说,不论是语文数学,还是音乐美术,任何学科都是为了孩子将来的生活更加幸福。
平时,她会寻找一个晴朗的日子,带领孩子们来到操场上,和他们一起静静地躺在草地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仰望着湛蓝如洗的天空……天真的很美,美得让她和孩子们早已忘了此时身在课堂:“孩子们,望着美丽的天空,你们会想些什么呢?”
她的课堂就从营造诗意、进入情境开始,让孩子们参与游戏,尝试挑战,学会读大自然之“图”,建构起孩子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总之,她尊重孩子,视课堂为学生生命的起点。她让每一节美术课都展现出迷人的光彩,让孩子们有所收益,让孩子们从小热爱艺术,学会审美,长大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她是一个心灵世界特别丰富的人,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美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相比,还有一项特殊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建构起孩子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一个孩子长大成人,如果缺失审美心理结构,就不能称其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那是一个社会的最大悲哀!徐虹敏就是要做那个建构起孩子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的人。
正如有专家评价她说,相信很多年以后,有的孩子会模糊了徐老师的样子,但他会记住那儿时的幸福时光。当徐老师把这份执著与真诚的爱融入到教育的时候,必然会收获生命中最具价值的财富和更多的美丽。
徐华燕:在教学中找回自我 (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师)
1991年参加工作的徐华燕,先后经历了初中教学、师范教学和小学教学三个不同阶段。她说她教书的心态也是“三重天”:最初为了“跳农门”无奈选择了教师职业,然后在日复一日的压抑麻木中虚度光阴,再后来,接触了心理学,从了解自己开始,慢慢了解学生,了解英语教学,竟然发现教学“别有洞天”。
她编写了一套“唱游式”校本故事教材,摸索出一套“拼读”、“诵读”并重的故事教学模式,让每个孩子在小学毕业时轻轻松松掌握词汇3000多个。她自诩现在是“一个平凡的幸福教师”。
徐华燕是一个善于内省的人。这几年她一直学习心理学,边学习,边反省,边调整,渐渐找回了失去多年的自我。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你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因此,成为自己才是人生存的最根本的动力。她说,一个内心依赖的人,怎能谈及独立;一个不独立的人,怎能谈及自由;一个没有自由的人,怎能谈及拥有内心的安全感;一个没有内心安全感的人,怎能谈及一个成熟圆满的生命!而徐华燕自己潜意识里一直依赖着“他人”,但这一切被独立的外表所掩盖。“直到我开始从模模糊糊的似知非知,到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我为自己所建构的心理层面的基本安全感时,我的生命也在同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此刻的我,已经明了,自己正走向自由之路”。
扈永进:给学生更多元的课程 (广东省广州市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语学校教师)
扈永进一直致力于校本课程开发。在他的讲座菜单里有很多内容,其中包括国际理解课、世界观与方法论、经济与金融、美国宪法修正案的案例解读等。我们且来看看他的国际理解课菜单。
国际理解课——希腊:古代城邦民主;英国:光荣革命,王权与民权的妥协;法国:从孟德斯鸠到卢梭;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确立;日本: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德国:二战后如何洗心革面;以色列:2000年的复国之路;印第安:美洲大陆本来的主人;印度:甘地与非暴力运动;南非:种族歧视制度的终结;俄罗斯:普京新政;芬兰:诺基亚,一个企业与它的国家;中东:石油政治与大国利益;奥运会:奥运史话;联合国:地球本是一个村;节日:世界节日与民族节日。
不止一个人在看过扈永进的课程提纲之后,质疑说,学生能听懂吗?他的回答是,有些能有些不能。但他说,另一个设问足以回复所有此类质疑——耗费学生最少一半作业时间的数学,他们都懂了吗?
于是,在一些课程上——比如文化专题课,他便给了学生以选择的自由。十数位教师同时开课,学生自由选择。选课会上,他和同事们卖力推销自己与自己的课程,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致趣向及现场受“蛊惑”程度填写课程菜单。在扈永进看来,就学习问题,爱不爱听与能否听懂之间,前者更为致命。
而这来源于扈永进的底气,他的底气源自于:其一,课堂上学生们跃动的眼神;其二,他童年少年以来的阅读史。
扈永进认为,教师并不活在象牙塔中,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那玩意儿。教师的成长,首先是一个公民的成长,仅此而已。他的愿望就是,让精英思想成为大众常识。
纪现梅:生命化写作探路 (山东省莒南县筵宾中学教师)
纪现梅以写作为载体,实现学生生命个体的自我教育。她认为,学生写出来的文字,无论多么稚拙,都是一株需要呵护的小苗。如果因为它不够碧绿不够端正而这里掰掉一个叶,那里削去一段茎,那么它很快就会宣告死亡的。因此,她的作文讲评课,要做的不是削减那些旁逸斜出的枝叶,而是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因展示而被肯定,这成了孩子们的一个写作动力。
对于写作,“观察生活”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纪现梅作了一个比喻,“如果妇女肚子里没有孩子,那是任凭助产士如何进行科学的指导也是生不出娃娃的。”因此,在她所任教的班级,孩子们是要写“温馨提示”的。全班同学,轮流值日,每天一则,内容不限,可以是所见所闻,也可以是所感所想;可以是长篇大论,也可以是三言两语。课前三分钟,大家评评议议说说。无他,培养孩子们用心生活的习惯,并美其名曰:用我温馨的提示,唤醒你沉睡的心灵。
在班里,纪现梅还设了一个“老纪信箱”,孩子们可以随时给她写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完全是原生态的。学生还可以在周六周日给她发短信或者打电话;而且,每天中午,纪现梅和学生还有一次半小时聊天。纪现梅以为,只有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才能知道他们在看什么想什么做什么,也好在选择作文题目时有依据,有方向,真正实现写作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纪现梅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教师要经常写作,除了要帮助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外,还要帮助他们进入写作状态。“真正的写作状态是一种生命思想的流淌,是物我两忘的境界。”所以,纪现梅就通过一段文字,一曲音乐,几幅画面,或者学生的口头自由言说,帮助学生进入写作状态。她认为,读书也罢,课堂也罢,说教也罢,都是外在于生命的被动的他人教育。唯有生命化的写作,才是生命个体自身通过思考表达,实现生命主观的内在的自我教育。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江苏省吴江爱德双语实验小学教师)
管建刚近年来专心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系列讲座、文章,引起广泛反响。他的作文主张是让学生明白,写作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心”,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事,用不着“活动”,用不着“生成”,用不着“指导”。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