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里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幼儿园 刘 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如何对待具有攻击性行为和暴力倾向的幼儿?

  

  我班上的阳阳是一个攻击性比较强的孩子,动不动就打小朋友。

  有一次,幼儿园组织去秋游。在排队等车的时候,阳阳突然挥起拳,打向了同伴。恰好,一位老师看见了,他生气地对阳阳说:“你别去游玩了!”他立刻紧张起来,但是不服气。

  随后,小朋友们都跟随老师上了车,只留下了阳阳。我无奈地对阳阳说:“算了,我们别去了。万一你又打小朋友就麻烦了,真的别去了。”他一听,立即哭了:“不行!我会改的。”

  孩子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说的承诺只是一阵风,所以我坚持不让阳阳上车。当汽车发动时,阳阳急了:“我不去,怎么可以?”我安慰说:“别怕,我也不去,陪你。”我装作沮丧的样子在马路边坐下。

  阳阳看到我难过的样子,安慰我说:“我知道,你够朋友!”他盯着旅游车上的同伴,摇着我的双臂:“你这样,是为了爱我!但是我会改的……”我一把揽他入怀,强忍着笑说:“你什么都懂,就是做不到。”

  “不是的,我一定用实际行动改!”他流着眼泪,异常坚定地对我说……最后,我们一起上了车。那次活动,阳阳没有再打小朋友。

  后来有几次,我见过阳阳又要挥拳打人,但他都克制住了,没有把拳头落在同伴的身上。他还经常对小朋友们说要像老师一样够朋友。现在,他与大伙儿都成了朋友。

  面对孩子的“顽习”,我总会谨慎地选择孩子最在乎或最喜欢的事物作为体验背景,这样的情感冲击会比较强烈一些。

  有时候一个合适的情景,能让孩子自然地体验人们相处的规则。那么,合适的情景在哪里?这需要老师细心观察和耐心地引导。其实,我们生活中不缺少情景,缺少的是发现。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当我们不再处于强势,孩子就会在“强者”的情绪体验中,主动地生活和学习。当我们不再颐指气使,孩子就会在感受尊重中,主动地领会我们的要求。当孩子的行为变得主动,教育就会更简单。

  我们的教育要走进孩子心里,仅仅说些廉价的好话是不够的。打开心门,还需绝配的钥匙,那把属于孩子独一无二的钥匙,我想那就是爱……一旦打开了孩子的心门,我们就在孩子心里占据了某个位置。我们呆在那个心的位置,一说话,一发声,孩子就听到了,因为,那已经是心声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