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主动引领社会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1-10-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教师报:我们注意到,您还特别注重现代教育的能力建设。做教育,不仅需要魄力,更需要智慧。

  罗崇敏:的确,在现代教育的能力建设方面,我们抓三个能力,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增强对教育情感,强化教育意识,丰富教育知识,提高教育领导能力。以我自己为例,不管在哪个岗位上,我都对教育情有独钟。我是教育的受益者,我深深感受到,教育会伴随我的一生。

  其次,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能力。教育工作者自身不爱教育,还让别人爱教育,这是很荒唐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对教育要有深深的情怀,要有无私的奉献,有一种内驱力,驱动自己去学习,去提高。在教育系统,我们不能荒漠教育价值,而是要去丰厚教育价值、滋养教育价值、灿烂教育价值。

  再其次,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力。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体验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责任能力。这些能力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需要培养的。

  有了这三者的提高,云南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中国教师报:您提到了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能力,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人物,教师应该怎么定位自己的角色?

  罗崇敏:我觉得,教师应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导师。

  我们抓现代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不断提高、富有忠诚之志、大爱之心、精专之业的现代教师队伍。

  当然,有很多理念教师是广泛认同,但实践起来,还是有一些困难。比如一些教师依然在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讲得过多,管得过死。有这样一个现象,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越是在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创造力越能得到发挥,越往上反而越少了。

  由此,我想到了两个词语:学习、教育。这两个字有千年历史了,但在我看来,应该是习学、育教。为什么?我认为,学是被动地学习,习才是真正的自发学习、自主性学习,“学而时习之”,习才是自主教育。至于“育教”,众所周知,教育以育人为本,但我们却把“教”放在了第一位。

  整个教育就是兴趣培养、思维训练、行为养成的过程。回过头想想,我们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在社会上会用到多少?学校教育更多的是给予我们一个兴趣、一种思维训练、一个好的行为习惯。但现在,我们却总是用最传统的方式,把知识灌输给孩子。

  

  中国教师报:如果理念再先进,课堂还是传统的课堂,那么学生依然不能被培养成为现代公民。

  罗崇敏:所以,我们一直在提倡和打造高效课堂。在课堂上,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培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我看来,教师不要主导课程,而要多发挥引导的作用。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在美国当了20多年的终身教授,但每年总是得到这样的校方评语:讲得太多、创造性不够。他非常坦白地告诉我,没有办法,这是国内养成的习惯,改不过来了。因为如果不讲完,他心里总感觉不踏实。这其实是我们很多老师的心态。

  

  中国教师报:前段时间,有关中美教育对比的话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很多人认为,我们的大学或许比不上美国,但我们中小学生的“基础”扎实,虽然我们“输在终点”,但至少“赢在了起点”,但事实是,我们不仅“输在终点”,也“输在了起点”。您对此怎么看?

  罗崇敏:我非常赞同你们的观点,如果不改革的话,中国的基础教育输在终点,也败在起点。这一点从奥数比赛就可以看出,尽管我们每年都有很多学生获得奥数大奖,但没有一个成为数学领域的大家。

  所以我说,我们的基础教育要进行深刻的反思。教育是自信、能力、尊严三位一体的教育。高效课堂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能力。现今,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不能用知识来评价教育的效果,而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行综合能力素质评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