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品”的人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小记 □ 本报记者 梁颖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始建于1951年的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至今已走过60年的光辉历程,2万多名学生在这里度过了他们难忘的童年。今天的学生,不出校园就可以在集地域文化、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于一体的博物馆中追忆历史,也可以在学校里的晋韵一条街中探究过去,更能在体现着人文、注重中西结合的开架图书馆里寻觅未来。

  走进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简朴的校园,随处都能看到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品的人”而付出的努力,随处都能看到学校用心营造的育人文化。教室、走廊墙壁上悬挂着师生们在课堂上制作的手工作品,走廊里张贴着颜色鲜艳、生动可爱的图案,旁边配上亲切的话语:“学会分享、学会倾听,任何时候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些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课本”醒目地贴在墙上,让学生们抬眼可见,乐于接受。话语内容亲切,让学生们从小事做起,不空洞、不说教。教室里,整齐的桌椅,摆放有序的书籍,正在潜心乐学的学子,还有那催人奋进的教室文化:名言警句、前后黑板上的激励性标语……

  多年来,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提炼出“做一个有品的人”的办学理念。校长李艳红这样解释:“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天赋、不同的特长,他们接受的教育与未来的发展前景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怎样的天赋条件,怎样的兴趣爱好的学生,都应该首先是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都应该有做人的品质,都应该活出大写的人的品位。”

  “做一个有品的人”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它体现着尊重人才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充分挖掘师生的不同潜能,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服务,进而使教师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适应时代的特点。有了这种精神理念的支撑,它促进了师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为学生提供精彩、幸福、快乐、优质的教育服务。使师生在“品德、品质、品位”中享受着教育的无穷魅力。如今,努力拥有高尚的品德、优秀的品质和高雅的品位已经成为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全体师生的共同追求。

  学校在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时,用心营造育人文化,不仅让墙壁花草会说话,还让校园的一切设施、一切活动都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从方方面面塑造广大师生美好的心灵。以人为本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把全体师生紧紧地凝聚在学校周围,形成一种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塑造学校形象、教师形象、学生形象,激励每一名师生奋发进取、自强不息。

  为建设“品直学芳,以品养智”的校风,学校先从建设“厚德博学,优品塑人”教风入手,李艳红校长介绍说,我们经常提醒全体教师:“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持怎样的精神状态、表现怎样的人格风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学习目标的确定,也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而这种影响常常是无形的、潜在的,又是长远的、深刻的;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学校把“以品导行”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突破口,坚持在明理、训练、活动、制度、舆论、环境、评比、激励等几个方面的导行,引导学生去选用最佳行为方式,去实践自己的行为动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在整个导行过程中,学校总结创造出“双十条”行为习惯养成经验,让学生在更深层次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如今,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好的习惯已经见到了成果。每天到校后,学生们的第一句话都是“老师好”。学生们自信的笑容多了,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也极大地增强了。在“双十条”的影响下,孩子们自理能力明显增强,家长们普遍反映,学生每天写完作业后都会自己整理书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