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雷夫那样做老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按:当一名教师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他能为学生做什么?如何在失序脱轨的成人世界里,带给孩子最珍贵的品格教育?如何培养卓越优秀的孩子?“全美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在他的新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中,给老师和家长们讲述了他精彩的教育故事。于新书出版之际,中国教师报携手中国城市出版社,在北京十一学校举办了一场精彩的读书沙龙活动,与十一学校的老师们一起感悟雷夫老师的教育智慧,探讨当前的教育现状,反思中国教育的得失——

  参与单位:北京十一学校

  赵继红:政治高级教师

  教育家书院副院长

  王笃年:科学实验班课程办主任

  自主研修学院副院长

  魏 勇:历史特级教师

  枣林村书院副院长

  李锦旭:数学特级教师

  房 伟:语文特级教师

  陈瑞菊:语文教师

  雷其坤:语文教师

  闫存林:语文教师

  王航宇:物理教师

  崔丽娜:语文教师

  王 丽:语文教师

  主持人:解成君

思辨篇  电视与阅读

  主动屏蔽,保持饥饿感

  魏勇:雷夫老师在书中特别提到避开电视,其实对于电视,我们早知其危害性,只是没有像他这样深思过。

  第一,电视妨碍孩子潜能的发挥,以及亲人之间的沟通。阅读文字会逼着学生挖掘一种能力,就是通过文字建立画面,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的能力。许多孩子不喜欢看书,是因为他缺乏这种转换能力,没有办法把文字转换成画面在脑海里呈现,而这种能力需要长期的阅读才能形成。电视是视觉和音响的艺术,省略了文字转化为画面的过程,用这样的方式了解世界很省力,所以孩子会慢慢喜欢和依赖于看电视。但这样孩子的潜能因为缺乏锻炼,也就慢慢地退化了。

  第二,电视使我们没有饥饿感,这是我的个人想法。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有饥饿感:耳朵很久没有听好的音乐,会想聆听;眼睛很久没有看到好的风景,会渴望看到美丽的风景。同样大脑这个CPU如果长时间没有接触到新的信息,也会有一种想去了解外面世界的愿望。电视正好用一种效率不高、垃圾含量很高的方式满足了我们的饥饿感,使得读书变得没什么必要了。就像吃了快餐之后没了饥饿感,正餐再好吃也吃不下。如果少看点电视,读书的欲望会变得强烈。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在看美剧《越狱》,脑袋里面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即使没看电视时也处于亚兴奋状态,根本容纳不下书籍。只有像电脑一样把这些清空之后,心才会宁静下来。心灵有了空缺和空白,我们就会有阅读的欲望。

  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保持对知识的饥饿感,这是我们的教育,包括我自己以前都没有意识到的。而要保持饥饿感,就要有一种主动屏蔽的能力,人的成熟和成长需要学会主动屏蔽。举个例子,我们小时候为什么会喜欢看书,是因为那时候没有电视,客观环境造成了一种屏蔽,所以我们对信息的饥饿感只能通过读书来缓解。而现在客观环境不一样,被动屏蔽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我们必须让孩子学会主动屏蔽。只有把这些东西屏蔽掉,才能更容易地建立起阅读的习惯。从一开始,你就要告诉孩子学习的时候不应该做其他事情,不能吃零食、不能听音乐,不能兼做任何事情,让他们从小养成这个习惯。能够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件事情,不管是学习,还是手工还是干什么,他就容易出色。而这种长时间的专注是可以培养的。

  王笃年:为了不让孩子看电视,我们全家人都不看电视。因此孩子从小就没有看电视的习惯。从识字开始,不管走到哪儿,只要有字他就看,看了以后还会给我们讲。阅读习惯就是这样慢慢培养起来的。

  电视狡诈地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

  闫存林:电视节目是需要收视率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一定是“媚俗”的,“电视不仅浪费了我们的时间,而且狡诈地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这一点我是很有感触的,看书可以反复看,可以引发思考,电视呈现的东西是瞬间的,它会不自觉地影响到我们的价值观,而这种东西也许是不对的、错误的。在我看来,远离电视就如同要远离毒品一样。电视不是不能看,而是要有选择地看。

  电视是对文本的背叛

  魏勇:即使内容完全正确,全是经典,电视的信息量也很少,比如说电视剧《红楼梦》、《红与黑》,它都没法和书本相比。它是文本的简写,甚至是对文本的背叛。画面的优势是在于能还原具体的事物、情景、场景,即使最高明的作家的文字描写,也不可能像画面一样真实。但是在触摸人物的内心思想以及情感方面,电影电视就显出了它的弊端,它无法像文学这样深入人的内心世界,细腻地表达人物的感情,只能通过人的面部表情、举止表现出一点点。

  所以,很多作家拒绝看改编成的电影。因为他觉得这是对他作品的背叛,甚至是玷污。越是经典作品越没办法改编,因为越经典的作品对人物的内心关注得越多越细腻。所以即使电影全是经典,内容价值观完全正确,也应该远离。因此,对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说,我们的老师、家长应该想办法给他更为优质的信息渠道。

  让孩子自己关掉电视

  房伟:电视、游戏机、电脑,也是中国教育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之一。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家长都觉得无能为力。一些有责任心的老师,只能采取强制手段,拿走他们的电视或电脑。但是雷夫老师告诉我们,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孩子,让他自己关掉电视。当他能够自主选择限制自己在屏幕前的时间时,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

  很多学校领导,对于孩子上网的问题常常感到头疼。其实就像大禹治水一样,我们不能去堵,而要去疏。我们学校的教学楼中厅有很多电脑,孩子随时可以上网,这就是疏导。堵是堵不住的,越堵越容易出问题。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远比禁止他去做更为重要。

  雷其坤:我们不能依赖外在教育的强力作用,只有内在力量的生长,才能使孩子成为大写的人。其实电视无罪,那么多无聊的人无聊的时间如何打发?电视是给闲人看的。可以适当地看,但是要适可而止,游戏也可以玩,但不能玩物丧志。而我们常常提倡的阅读,也不是开卷必定有益。其实很多书可以不读,现在有许多不讲质量的书,迷惑着我们的眼睛。孔庆东说过:“书到用时方恨多。”读什么书,怎么读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应该让孩子从名著中获取教益。

  雷夫老师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不要急功近利而应该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评价学生不是看今天、明天学得怎么样,不能以一时的成绩来衡量。人生的成功远比考试拿高分重要得多。

  感悟篇  向雷夫老师学什么

  品质的培养更为重要

  闫存林:雷夫老师教给孩子的到底是什么?这是我阅读本书时常常思考的。我们的课堂一般只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因此,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在雷夫老师的眼中,孩子的品质培养更为重要,如时间观念、专注度、自控力以及如何正确选择等。这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我学习自我超越不可缺少的东西,只要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强,自控能力强、自主能力强,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很快的,并不需要教师多说什么。

  在当下,我们对于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非常欠缺,尤其是对于细节的关注。比如,关于守时的问题,学生迟到、不交作业、晚交作业,很少有教师能认真对待,觉得交上来了就行了,但殊不知时间久了,孩子就养成了不守时的习惯,而这个习惯在他今后的生活中会引发很多不良后果。小的细节反映一个人的品质,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从细节入手,关注孩子每一个细小问题。这是雷夫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慢慢领悟到的,而我们要在他的基础上继续努力。

  赵继红:以前我当班主任的时候,学生如果迟到了,也就罚站了事。但是雷夫老师对学生时间观念的教育,却上升到道德品质上,并影响孩子的人生价值。我没有想到美国的道德教育,居然做得如此细致入微,更是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心里。

  每个细节都是教育的机会

  崔丽娜:雷夫的教育特别关注生活细节,一般的班主任只是通过主题活动,对孩子某一方面的品质、性格进行教育,而在雷夫老师看来,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只是我们缺乏发现的眼睛。实际上,孩子真正的成长,常常是被生活中某一个细节触动的。这种触动特别重要,但是却常常被我们忽略,而错过了教育的时机。

  在制定规则的时候,雷夫老师特别注重这个规则的文化内涵。我们常常通过一定的规则,来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品质,但是如果没有长期的有意识的文化培养,那么这个规则就是冰冷机械的,即使孩子遵守了,对他自我的发展也很难起到作用。而且品质的养成不会一下子就见效,要不时地提到,只有重复才能够形成记忆。他在文中介绍了一套训练模式,比如专注力应该怎么训练,守时应该怎么训练……给我们很多的借鉴,一个训练一个行为习惯点,它包含了文化、梯度及科学的训练体系等诸多方面,看似只是生活上的小事,但是每一件小事上,都赋予了很多思考,这种思考完整而深入。而这些在小事上我们却可以见到他这种大的匠心。

  李锦旭:雷夫注重每一个细节,每个细节都是教育的机会。他更要注重挖掘孩子的潜力,因为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大的,那么如何挖掘呢?他在书名上就告诉了我们,要点燃孩子的热情,用我们的平凡追求孩子的不平凡。

  让学生选择适合他自己的

  崔丽娜:雷夫老师在书中经常提到选择的教育。选择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很多家长和老师,通常会帮助孩子选择,帮他去分析事情的利弊,然后告诉孩子应该怎样。而孩子,常常会因为逆反心理,听不进去,或故意反其道而行之。雷夫老师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是非常细致的。他常常让孩子先来阐述自己的理由,或者来讨论选择这个东西的理由,然后在讨论和阐述的过程中,来培养孩子识别正误的能力。他不是侧重于一个选择的结果,而是在选择过程中提高孩子自我辨别的能力,这个辨别有可能是缓慢的,但确实是自我生成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