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壮乡的孩子 □ 叶 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1-1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记得10年前的秋天,我执教了人生中第一节语文课。我微笑着跟小朋友们打招呼:“小朋友好!”“老-xi-好!”啊?“老xi?”听到他们带着浓重壮音的普通话,我吃惊了。21世纪的孩子,竟然还这样说普通话!

  我转念又想:这些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陪伴他们的是年迈的爷爷奶奶。这里,电视信号还覆盖不到,怎么能怪他们呢?我暗下决心:尽管学校偏僻破旧,尽管这里的老师教学仍以壮语为主,尽管我当初不情愿被派到这儿,但是,只要我在这里一天,就一定要让他们学会说普通话。

  年轻的我忙碌起来:根据小朋友爱玩的天性,制作拼音卡片做游戏;根据良好习惯的养成方式,组成学习小组互教互学;根据小朋友不同的学习需求,用收音机听新闻;根据良好语感的培养目标,天天给他们讲故事,读课外书……渐渐地,小朋友们大胆张口了,课堂内外,时时处处都能听到他们用普通话交流的声音,虽然不够标准,但我表扬了他们并提出要求:想学好普通话,要和老师同学讲,也要回家和爷爷奶奶讲。

  学生李安壮音特浓,我便经常跟他聊天,教他说普通话,可他总是改不了。有一回,他想说“吃猪肉”,却用壮语说成:“近挪谋(壮音:吃肉猪)。”同学们都嘲笑他。

  那个昏暗的傍晚,一个老爷爷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向我走来。

  “你就是那个新来的外地老师吗?”老爷爷的拐杖重重地叩着地面,大声地质问我。

  “我的孙子去哪儿啦?整天说普通话,我不说普通话,不也活了一辈子!”

  老人的斥责,老人的不理解,让我非常委屈。

  当焦急的我在教室的角落里找到李安的时候,他稚嫩的脸颊上还挂着几道浅浅的泪痕。我心疼地把他搂在怀里。我委屈、无助、迷茫,该怎么办?算了,还是走吧!

  消息不胫而走,纯真的孩子们拉着我哀求着:“叶老师,别走,我们想跟你学普通话。”腼腆的李安把一个被泪水浸润的纸团塞到我手里,展开一看,画上那小男孩拉着老师的手,不停地流泪。李安爷爷更是把一袋红薯放到我跟前:“老师,是我不对,留下吧,我们需要你!”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

  就这样,我留在壮乡的校园里默默地耕耘着。亲爱的老师们,如果您现在到我们壮乡校园来,您会看到孩子们矫健的身影;演讲台上,您会看到他们用普通话抒发情感;领奖台上,您会看到他们手捧奖状,充满自信的笑脸……而今的我,努力践行“教以生为本,教是为了不教;学以悟为根,学是为了活学”的“悟学理念”,逐渐形成“活泼灵动,扎实有效”的个人教学风格。2010年,我幸运地站在了全国阅读教学大赛的领奖台上。

  我的成长,离不开大石山区孩子们的期盼,离不开壮乡家长们的信赖。我要扎根山区一辈子,为山区孩子的梦想奋斗一辈子!  (作者单位系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覃塘镇中心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