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合作力(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1-11-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按:评价新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有3点参照: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与探究深度。继推出“学生自主力”策划后,本期,我们锁定新课堂的合作环节,广泛征集一线中存在的困惑,以问题导引、嘉宾答疑的方式,从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形式、合作效度、合作评价以及教师在合作中的作用这5个维度入手,问道课堂。

  【问题导引】  合作“假热闹”

  作为学校的教务主任,我的印象中,课改的最大瓶颈就是合作学习。我们的课堂往往出现这样的合作场景:老师合作指令发出后,学生首先是一脸迷茫,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接着是一阵“假热闹”。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个人发言,其他人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机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

  【嘉宾解答】

  学生“合而不作”的现象,透露出他们不具备合作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呢?下面的寓言或许会给我们以启示:一个瞎子和一个瘸子,两个人要到达同一个地方,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好在瞎子是强壮的,瘸子的眼睛是好的,所以瞎子和瘸子一拍即合,瞎子背起瘸子,瘸子指引着瞎子,两个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共同的目标是产生合作意识的基础。寓言里的瞎子和瘸子想要快速安全到达同一个地方,这是他们的共同目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中每类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明确,学生才知道需要做什么。

  彼此的互补性是达成合作意向的强烈需要。瞎子和瘸子都清楚自己的缺陷,一个看不见,一个走路有障碍,但也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一个能看,一个健走。想要快速安全到达目的地,只有进行优势互补,这使得他们的合作意向比正常人要强很多。我们在合作学习中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时也要能看到他人的长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具体的小组学习合作中,擅长书写的就多书写,擅长朗诵的就多朗诵,擅长绘画的就多绘画,小组内成员各发挥所长,合作学习就能产生最佳效果。

  合理分工和正确的方法指导使合作意识变为有效现实行为。瞎子和瘸子的合作,如果让瘸子背着瞎子跑,结果大相径庭。所以有了共同的目标和明白彼此的长短后,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方法指导。在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组长和组内的科代表都具备这种分工和学法指导意识,才能使合作学习由意识变成有效的行为方式,并最终实现学习目标,同时目标的实现又会使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合作的价值是共享和互补,学生因共同目标而产生合作意识,因互补需要而强化合作意识,因合理分工和正确方法指导而使合作意识变为有效行动。

  (作者系广东省海丰县德成中英文学校 汤宪友)

  【问题导引】   分组随意

  曾见到教师这样组织合作学习:“下面分小组学习,你们可以随意组合,你想跟谁在一组,就与谁在一组。”学生自由组合,有的小组十几人,有的小组两三人。这时有一个小女孩,看上去腼腆内向,走到老师面前,委屈得要哭出来:“哪个小组都不要我……”经过老师的劝导,终于有一个小组很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女生。

  【嘉宾解答】

  这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是分组过于随意,似乎体现了把选择学习伙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这一现代教育思想,但违背了合作学习相互尊重、互补互助、共同提高的原则,使某些智力、性格、交际行为有缺陷的学生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要使合作形式为学习内容服务,解决“伪合作”的问题,就要做到恰当分工,合理分配任务,并且遵循异质互补原则。我们必须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小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4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为,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小组成员间能否建立起积极的互动关系,每个人能否明确并积极承担在共同完成任务中个人的责任,都有赖于教师对班级学生的合理分组。在实践操作中可以施行双向选择,即组长选组员,组员也可选组长,只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即可。

  一般说来,科学的分工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因人因事设岗——分组时可以进行这样的搭配:男女学生搭配,学习基础好、中、差学生搭配,能力不同者搭配,不同特长者搭配,不同家庭环境者搭配。合作学习中,老师对每个学生的特长要心中有数,因事定人,确保个人发挥最大优势,而成员间又优势互补。在角色自愿挑选无法进行的情况下,老师一定要及时进行引导和干预。责任目标明确——小组组成后,各小组内产生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资料员等,在明确各人职责的基础上分工合作,确保人人有事干,一定要杜绝像上例中的无事干现象。一次合作中角色要固定,多次合作中角色可轮换。关注极端情况——学困生要安排专人指导,老师要给予关注,以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优生必须有明确帮扶对象,谨防优生一言堂、一枝秀。

  (作者系安徽省固镇县新马桥中学 刘邦庆)

  【问题导引】   无效合作

  一位老师教学生学唱《小青蛙找家》(一年级音乐)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舞蹈创编活动。“在小朋友热情的帮助下,小青蛙终于找到了家,让我们用动作来表现小青蛙找家吧!”孩子们在这位老师的激发下,跃跃欲试,可不一会儿,抱怨声四起:“老师,他们让我演荷花,可是我喜欢演青蛙。”“老师,我不知道怎么演!”“老师,王某某只顾自己玩。”“老师,我们演草丛的同学太少了。”同学们的埋怨声、吵闹声此起彼伏,加上音乐声,真是乱成了一锅粥,老师只能无奈地将“合作预想”草草了结。

  【嘉宾解答】

  这是一个典型的无效合作案例,只有合作欲望,没有合作本质,白白浪费时间。首先,“创编”舞蹈超出了小朋友的能力,合作内容选择不科学;其次,“埋怨和吵闹”说明学生合作意识不强,最终导致合作流产。

  合作效度,是合作学习的生命。不是什么内容、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展合作学习的。精心选择内容、准确把握时机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前提保证。一般说来,合作的时机有:

  遇到开放式问题情境时——即同一现象有多种解释,同一问题有多种解法的问题情境。合作可以拓展思维广度,延伸思维深度,找到问题解决的多重途径,达成殊途同归之效。

  问题逐步深入需要归纳总结时——即从众多具体例子和材料中归纳总结规律、提炼本质的问题。此时合作讨论,比较鉴别,去伪存真,有益于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或规律,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产生疑惑时——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似曾相识,但又无从下手,不能立即解答的问题时,既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又希望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和验证,渴望交流。这时再开展合作学习,效果自然不差。

  学习任务大,个人无法完成时——实验操作、剧情表演、研究性学习都需要多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

  学生产生较大意见分歧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这时的思维矛盾和认知冲突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在合作过程中,有了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敏捷性,及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都将得到很大提高。

  (作者系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 杨华)

  【问题导引】   评价失衡

  在很多公开课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小组开展活动,然后在班内汇报交流,当汇报结果与教师预案相一致时,教师就认为万事大吉,一个“好”字了结;而当学生“跑题”时,教师就采取回避的方法,或阻止学生继续展示。有的教师在评价合作学习时,只重视结果,忽视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有的老师针对个人的发言有评价,而忽略了对合作团队的评价。

  【嘉宾解答】

  评价是合作的导航仪、矫正器,没有合理的评价,合作就很难开展。这则案例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侧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是侧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团队的评价。这些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影响了“评价促进发展”功能的发挥。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激励方式。

  力争评价多元化。评价形式上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别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等。内容上包括参与情况、合作效果、创新精神、质疑探究以及平时表现、检测成绩等。

  融入比赛激励法。注重课堂即时性评价,合作学习融入竞赛,通常采用课前自学、课堂开展小组交流比赛、“互问互答”挑战赛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

  强调形成性评价。描画神奇曲线,公平地呈现学生的发展过程,营造比赛氛围。我实行周周清,每周算出小组平均分,并用坐标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方法能直观地反映小组的学习情况,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互相帮助,营造组间良性竞争,让合作学习延续到课外。

  捆绑评价强团队。对各小组采取“捆绑”评价,这种方式我尝试了5年多,效果一直不错。小组成员之间能团结互助,组长成了督促组员学习的得力干将,组员的优势也能弥补组长的不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