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高中课改的“浙江行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浙江,不少农村学校没有被动等待,而是发挥主动性,积极利用农村的特色资源开设了不少具有浓郁“乡土味”的选修课程。义乌六中是一所农村中学,学校利用新校舍较为宽裕的有利条件,以空间换资源,主动与当地民间剪纸协会联系,要求其在学校设立剪纸活动室和工作室,由协会会员免费为学生开设剪纸课,深受学生欢迎。

    湖州练市中学也是一所农村中学,但在选修课程的开发上却丝毫不落后于城市学校。学校先后引入纸工艺品和金属工艺品创意、茶艺、礼仪等职业技能类选修课,开设了机械、电子等8个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还计划在校内建造一幢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实训大楼。

    如何落实学生的自主权——

    走课走班真“走”起来

    浙江深化高中课改,学校大量开设选修课程,让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课程自主选择权。

    我们来到杭州绿城育华学校时,正是下午3点钟左右,此时校园里热闹非凡。原来,这个时段正是上选修课的时间。一间室内运动场里,一名外聘教练正在为学生上跆拳道课;一栋教学楼的楼梯边,一名体育教师领着十几名学生在上攀爬课。一个小花园内,一名外教领着10多名高二学生在上托福口语课。正在上课的女生黄师容告诉记者:“我们很少在教室里上课,每次课老师都让我们在室外边观察边用英语交流,感觉既轻松又有趣。”

    让学生感到新鲜的还有,深化课改后,上课的方式完全变了,走课走班渐成校园新风尚,在一起上选修课的都不是原来自己班上的同学。

    在学校教学楼一层,我们发现公共空间摆放着大量的柜子。校长陈建国解释道:“今年初实行必修课走班上课后,学生们没有了固定的教室,学校只好给每个学生配了一个柜子,好让他们存放学习用品。”

    传统的教学班师生都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没有任何选择权。今年初,杭州绿城育华学校率先在高一年级实施必修课选课走班。一个名叫朱涛的男生高兴地说:“我和我的好朋友原来分在不同的班里,但是选课走班后,我们的语文和英语课都选了同一位老师。”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四类选修课程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兴趣特长类课程(占45.33%),其次为知识拓展类课程(占24.%48)和职业技能类课程(占24.22%)。

    一些较为热门的选修课程,学生反映必须“秒杀”才能抢到。一名学生在学校选课反馈意见中这样写道:“许多学生因为没有选上理想的课而伤心欲绝,希望下次每门课程可以多容纳一些人数,以便大家都能选上自己理想的课程。”

    学生对选修课的喜爱,最终打消了一些家长心里的顾虑,他们转而支持学校搞课改。杭州绿城育华学校高二学生郑淇文的家长说:“学校实施选课走班后,孩子再也没有说过讨厌课堂、讨厌老师、讨厌考试了,作为家长,我们真的很开心。”

    教学管理如何适应新课改——

    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深化课程改革,大量开设选修课程,实行走课走班,如此大的课程变革,必然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出挑战。学校教学管理如何适应新课改?成了又一道难题。

    面对难题,浙江省在设计此次课程改革的整体方案时就预先想到了。课改方案提出,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学生应在3年内完成学业,同时允许学生提前毕业。

    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对实施弹性学制非常认同,他曾特批一名学生高中3年不上数理化的课程,这名学生成了“神仙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学校图书馆里,学校图书馆还为他设了专座。后来,这名学生被保送上了北大,大学期间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4篇论文。

    “像这样有天赋的学生,如果我们逼着他每天按部就班去上课,简直就是对人才的扼杀。因此,我对弹性学制举双手赞成。”叶翠微说。

    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提早进行生涯规划,浙江省还提出,建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鼓励学生制定个人修习计划,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德清县高级中学校长陆国民告诉记者,学校专门成立了学生指导中心,对学生的选课、交友、价值观、人生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生涯发展指导。奉化市武岭中学专门研制了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等方面的发展性指导、预防性指导和矫正性指导方案,建立起学生发展指导顾问队伍并进行专业培训。

    除了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管理外,作为此次深化课程改革的一个配套改革举措,浙江省还大胆改革高中的评价制度,建立起学业水平考试制度。“11门必修课程每年开考两次,学生参加同一科目考试次数最多为两次,并以最好的成绩录入。”韩平告诉记者。

    浙江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行动目前还在进行之中,尽管改革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但是,改革带来的变化十分明显。

    陈建国告诉我们,最突出的变化在校园,主要有三点:一是学生脸上的笑容多了,面对五花八门的选修课,学生们真的很兴奋;二是师生关系更融洽了,相互欣赏更多了,学生和教师身上的亮点都被激发了出来;三是校园更加充满活力,一到下午,各种选修课开起来后,校园到处可见师生活跃的身影。

    不过,浙江在深化高中课改的行动中,也不是没有发现问题。今年4月,省教育厅在巡查中发现,目前的高中课改至少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一些学校的课程建设缺乏整体设计,存在“碎片化”倾向;二是不少学校在落实课改时与改革尚有一定差距,开设的选修课水平还比较低;三是深化课改的配套改革有待跟进,如选课走班后,不少学校都存在教室不够用的情况。

    开弓没有回头箭。展望未来,刘希平说:“下一步我们还将在高中课改与高考改革的结合上做文章,将来的高考改革也应当增加选择性,利用高考的指挥棒来巩固高中课改得来不易的成果。”

    □改革者说

教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刘希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接受教育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基础教育全面普及后,教育的功能不再是筛选人才,而是要求人人成才。在解决了“有书读”之后,如何“读好书”已日益成为浙江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中新的亟待破解的社会热点问题。2012年秋季全面启动的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展的一项探索。

    改革是解决所有中国教育问题的关键,教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次浙江推出的深化普通高中课改方案,不是另起炉灶,而是2006年高中课程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一个系统性改造和完善高中课程的方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选择性。通过有效减少必修,全面加强选修,把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选择权交给老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选择权交给学校。我们希望通过课程的创新性变革,为学生开辟尽可能多的自主选择空间,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成长成才。

    我们深知,任何有意义的改革都不可能等到条件完全具备时再去推进,改革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创造改革条件的过程。教改之路从无坦途,改革不进则退,但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唯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我们希望通过深化课程改革,逐步建立起浙江省普通高中内容丰富、特色迥异、形式开放的多样化选修课程体系,并且努力做到走班走校,自由选课,让学生能多学些自己想学、有能力学、学得好且对实现自己志向有用的东西,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多品尝一些学习和成功的快乐。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向全面而有个性的方向发展,推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多样化人才。

    我们深信,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改革,也是一场以追求人的成功与幸福为终极价值的教育改革。历史将证明,在浙江,今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的特色化发展、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