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 赵曰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1-1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科因知识逻辑性强,更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乐于学习。

  创设教学情境,变被动为主动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根主线逐步展开。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教师应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来点燃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两位数的认识”时,课前将已经准备好的装有10~100颗不等黄豆的纸袋放在每个同学的桌上,学生会感到很好奇,于是我告诉他们这节课要进行数黄豆比赛,看谁把袋子里的黄豆在桌子上摆好后能让老师一眼就可以看出黄豆的颗数。学生听了觉得很新鲜,也很兴奋,很快就讨论和行动起来,气氛非常活跃。这时我适时引出数量较多时以“10”为单位的摆法,很自然地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到了教学情境中。整个过程没有老师的指令,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教会知识嫁接,变举一为反三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新内容前我会给学生指出学习的要点并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要点和问题去阅读课本,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找出其他的解题思路。如在教学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出了下面两道题:(1)一条马路全长3000米,修完了3/5,修完了多少米?(2)一条马路修完了3/5,修完的马路长度是1800米,这条马路长多少米?我先让学生解答这两题,然后再出示例3:一条马路全长3000米,修完了60%,修完了多少米?例4:一条马路修完了整条马路的60%,修完路的长度是1800米,这条马路全长多长?因这例3和例4是在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来的,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就是把百分数(60%)转化成分数(3/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这种联系,让学生将这两题同原来的两题进行比较,既启迪了学法,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提供直观图像,化抽象为具体

  多媒体课件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的教学环境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时介入电教媒体,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如把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表面涂上蓝色,然后将它切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可切成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蓝色的各为几块?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呈现“切割”、“提取”等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因此,老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和条件,并加以灵活运用,用兴趣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好奇中探索,在快乐中学习。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滕州市善南街道中心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