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应具备四维知识结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高海涛 摄

    成思危:曾任民建中央主席,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华东理工大学名誉校长。出版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第一集、第二集),《成思危论金融改革》,《成思危论风险投资》等。

    观点集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倡导发展创业经济,把人民群众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为此,需要给创业者创造一个更好的创业环境。

    ■四维的知识结构,就是具有专业的深度、学科的广度、哲学的高度,此外,看问题要有长远的眼光。四维知识结构就是三个空间维再加上一个时间维。

    ■知识和技能是两码事,懂得某种知识,不一定具备运用这种知识的技能。在课堂里学到的多半是知识,要把知识转化成技能,还需要在实践中去拼搏,去总结经验。

    ■本报记者 汪瑞林

    10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明确了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等5项内容。新规定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等限制,同时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由地方政府具体规定。社会普遍认为,此次制度的调整有利于降低创业成本,将进一步激发民众的创业热情。

    高校毕业生是创业大军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教育部和其他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创业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大学生如何实现由学生向企业管理者的角色转换,高等教育又该如何培养创业者?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著名学者、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民建中央主席、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的成思危先生。

    发展创业经济,推动经济转型

    国务院新近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大大降低了初创企业前期运营成本,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是推动创业很有力的举措。

    记者: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要求等一系列新政策,对此您如何解读和评价呢?

    成思危:这一政策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倡导发展创业经济,把人民群众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为此,需要给创业者创造一个更好的创业环境。

    有些人有比较好的创新成果或想法,但是在资金、场地等方面可能达不到有关规定的硬性要求,创业活动受到制约。我很早以前就提出过注册资金的“软承诺”,就是创办一个企业,承诺的资金不一定一次到位,所需资金根据需要逐步到位就可以。一个新创办的企业,拿一大堆资金放在那还不知道怎么用呢。按照过去的规定,企业注册资金必须一次全部到位,于是一些人只好去借钱注册,注册完又把资金抽走,因此造成一些虚假的情况,与其这样还不如取消。国务院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大大降低了初创企业前期运营成本,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是推动创业很有力的举措。

    另一方面,我们要由原来依赖投资、外贸拉动的外延型经济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每一个人创造的社会财富,把“饼”做大。根据国外的研究,在GDP的增长中,至少有30%是由创业者贡献的。如果我们不支持创新者创业,总是靠大量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模式是难以持续的。

    这一规定还有利于改变中国人传统的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追求创业的价值观和舆论氛围,鼓励更多的人创新创业,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记者:什么样的企业和创业者最受益于这一政策?

    成思危:从规模来讲,中小型企业、微型企业最受益;从创业类型来讲,创新型的企业最受益。生存性的创业,比如开个饭馆、小店,这样的创业对解决个人生计和就业压力、减轻社会负担是有意义的,但是对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帮助不大。国家最需要的是创新型的创业,在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上有突破。我们常讲要靠消费拉动经济,那么就要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让老百姓有钱消费,同时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老百姓敢于消费,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推出创新的产品,吸引消费者去消费。高校毕业生群体思维活跃,知识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富有开拓精神,他们理应成为创新型创业的主力军,也将从国家的鼓励政策中充分获益。

    创业投资要大力支持早期创新

    如果不能持续鼓励创新的技术成果和思想涌现,后期就会不断萎缩,就没有公司可投资。

    记者:1998年您就曾提出尽快发展风险投资的“1号提案”,引发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高潮。您觉得中国当前的创业环境如何,还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成思危:中国的创业环境和1998年的时候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比如修改了合伙企业法,实现了有限合伙制;资本市场方面,创业板也开设4年了;从风险投资数额看,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风险投资国家。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目前支持创业的体制和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当前的风险投资,注重后期而忽视前期,很多投资者热衷于投资一个已经取得成功的公司上市,在支持创新的人才去创业方面力度不够。打个比方,就是热心于把小鸡养大,而不喜欢把鸡蛋孵化成小鸡。如果不能持续鼓励创新的技术成果和思想涌现,后期就会不断萎缩,就没有公司可投资。因此,我提倡发展支持新成长企业的风险投资和支持早期创新的天使投资。其二,创业板开设4年了,但是在创业板上市的有些公司并非真正创新型的公司,另外,一些公司高管的套现行为比较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应该通过相关制度进行限制。其三,政府管理还需要改进,有些地方还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其四,最近我听说一些创业者因为“下海”创业,社会保险中断了没有交,现在年龄大了,希望能补交和恢复社会保险,我觉得这种情况在政策上应该予以考虑,让创业者无后顾之忧。

    记者:您认为当前青年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大学生创业为何成功率较低?

    成思危:当前青年创业面临的困难,包括资金、场地等硬性的制约,也包括社会经验、自身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不足。对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问题,据我对风险投资业的了解,通常从提交商业计划书到获得风险投资的支持,成功率只有8%左右,在这8%当中,最终能获得成功的只有30%左右,由此可见,创业的成功率本来就是很低的,所以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比较低,是很正常的。

    对于大学生创业,我的看法是一方面不要泼冷水,另一方面,也要让他们认识到,创业尤其是创新型创业的难度很大,成功者只是少数,像比尔·盖茨那样的人更是少数中的少数,绝大多数人不能指望在大学里,或者刚毕业就做出惊人的创新成果,或者成功创办自己的企业。

    从美国的情况看,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氛围和成功率比中国高一些,这与中美教育的差异密切相关。我们的学生,时间精力主要用于应付各科目考试,实行“严进宽出”,淘汰机制也主要靠分数,因此培养出的学生考试成绩优秀,但是缺乏创新思维,创造力不够,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恶果。

    技术创新者应努力提升管理能力

    创业者不能是偏才,必须是一个通才。创新者应当增强创业的能力,努力从技术创新者变成管理者。

    记者:您认为创业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如何将技术创新者培养成创业者?

    成思危:我觉得作为一个创业者,第一,要有创新的思想,有新的创意和点子;第二,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不能眼高手低夸夸其谈;第三,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交往能力较强;第四,要不怕失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高校里,有很多学生属于创新型人才,如何把他们培养成创业者?我认为关键是要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创新型人才,很可能是一种偏才,但是作为创业者,就不能是偏才,不能像陈景润那样仅仅知道“1+1=2”。创业者必须是一个通才,应当具有四维的知识结构——就是具有专业的深度,没有深度就不会有创新;还要有学科的广度,光懂得一个专业,没有相关学科的知识,就难以实现产品的商业化。因为产品的商业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牵涉到周边有关的一些知识;另外还要有哲学的高度;看问题还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鼠目寸光,也不能斤斤计较于一时一事的成败。我几年前到杭州时听说,他们那边搞房地产最成功的是历史系而不是管理系的毕业生。我想这可能有其内在的道理,因为历史系的毕业生往往是从大局观看问题,而管理系的毕业生有可能看得很细,从而忽略了大局,这就是不同的高度和远见。四维知识结构就是三个空间维再加上一个时间维,我希望青年学子努力具备这样的知识结构,当然要做到并不容易,而且也不是在课堂上听听课就能掌握的,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体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