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布局便民至上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申洪举)前不久的一天,中午11∶50,在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田马园小学,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孩子们如潮水般从教室里涌出来。四年级学生胡亚楠连蹦带跳地奔向校门口,背着的书包一下一下地拍着小屁股。“俺家就在东边的温马园村,走路10分钟就到。”小亚楠告诉通讯员。

    在该校的校门口,除了上幼儿园的孩子有家长接送,大部分学生都是三三两两结伴回家。“在这儿上学的是周围10个村的孩子,家最远的不超过7里地。”东古城镇联合校校长董宝山说。

    “冠县在撤点并校工作中不搞‘一刀切’,而是一切以方便学生上学为原则,因地制宜安排学校布局,农村学校有的不但没撤,而且还新增了不少。”冠县教育局局长董建国说,“我们对保留和新建的农村小学,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方面,与城镇学校一视同仁。”

    吴文聚是冠县东古城镇原联合校副校长,1998年在镇上的南幺庄村当学区校长,管理着附近9个村庄小学。当时几乎村村有小学,但条件普遍艰苦,师资更是紧缺,有的学校只有一名老师。他回忆说:“这个村有一、二、三年级,那个村有四、五年级,学生想上完小学要跑好几个村。老师也是串村上课,很不固定。”撤点并校工作启动后,因为这9个村庄都是小村,人口较少,按照撤点并校的要求,都在被撤范围,要并到新建的镇中心小学,但县里并没有“一刀切”。

    “当时,县、镇教育组多次到村里调查情况,逐村征求村民意见,最后决定保留位置居中的南幺庄村小学,扩建校舍,其他几个村庄的孩子都到这里上学,学生上学最远的也不超过1.5公里。”吴文聚说。

    在考虑撤点并校的总体布局时,冠县制定了一个原则,即小学服务人口不少于5000人,上学不超过2至4公里;初中服务人口不少于30000人。按照这一原则,全县共保留农村小学和教学点158个,农村孩子上学最远不超过3.5公里。

    除保留原有教学点外,冠县还不断新建农村学校。2010年以前,田马园村的孩子要到邻村草村小学去上学。近年来,由于附近几个村适龄儿童数量不断增加,草村小学逐渐呈现饱和状态。为此,冠县投资500多万元,新建了田马园小学,可容纳学生1000人。自去年以来,冠县新建农村小学27所,目前已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

    农村学校的“星状”分布,并没有影响教学资源的优化升级。冠县建立了农村教育投入财政保障机制,全县50%的农村学校新建了教学楼和教学用房,建设了水冲式厕所。该县还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工程,为学校配备了教学一体机、电子白板、微机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在师资方面,开展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程,城区7个学校结对帮扶农村9个薄弱学校,每周开展一次送课下乡和教学研讨活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