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该降降温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杨哲

    微课来了,而且来势凶猛。一个新事物的出现,能在一定范围引起反响,必定有相应的环境与条件。微课之热,有大家对传统课堂相对低效、希望寻求改变的期待;有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期待;有将“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转变为“乐教乐学”的期待……所以微课火了。但是微课能达到大家期望的结果吗?微课只是传统课堂的切片或压缩吗?微课质量如何保障?如何监控学生的学习?

    目前对于微课,国内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解,一是指微型课程,一般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二是指教学资源,即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及相关教学资源。在我看来,微课首先是一种特殊的课程,既然是课程,就应该在相应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策略进行设计,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而目前可见的国内大多数微课,更多的是一段时间较短的传统讲课视频,其中教师“一言堂”占多数。在这些微课中,教师讲授较多,学生互动较少;教师灌输较多,对学生启发较少。教师亲自在场的传统课堂都很难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期望让学生自觉观看这类的视频来学习,很可能是一厢情愿。

    以我个人观点,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微课。那些主题相对独立、知识点较小、教学时间较短、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等方面的内容,适合制作成微课程进行辅助教学或异步学习。目前看得到的许多微课视频,完全是传统课堂的翻版,有的只是将传统课堂上需要20分钟讲授的内容,强行压缩到10分钟以内,这与微课的出发点——“营造一种轻松、优雅的氛围,促进右脑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完全背道而驰。

    当下,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理念有必要进一步澄清。微课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它需要借助新的课程理念、思维方式和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从而影响教育生态。微课设计不能仅仅从理论出发,而要基于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正如人们经常说的,不能先下定义或给出结论,然后再解释,而需要倒过来,从真实环境中的小问题入手,对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进行层层剖析和梳理,这样才能使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内化到学生的头脑中去。微课不应只是一段借助网络传播的视频,而应是课程目标、内容、活动、评价、监控的有机统一体。

    有人说目前人类已进入到微学习时代,微课已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之一。微课会不会昙花一现?或者像一部分人预期的那样,给传统学校教育带来翻天覆地变革?除了我们的教育环境、体制等因素外,还要回归到人的因素上来。微课实施者的教育理念如果不变,所谓改革照样是新瓶装老酒,只不过是做成个视频而已。如果课程本身没有注入实施者的新思考,很难保持长久的吸引力。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自控能力较差的中小学生能自觉学习吗?看视频学习效果就好吗?如何监控他们学习?美国可汗学院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其学习监测系统就非常的人性化,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都一清二楚,这值得我们借鉴。而对于我国的中小学来说,如想达到理想的微课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